宋玉还是低估了太学府的规模。
和冯思远在凉亭中没坐多久,太学府就出来一位先生,来接引这次参考的十位考生。
如今宋玉走在太学府里已经走了快半个时辰了,依然没有到达目的地。早知道早晨就让二狗子多上一屉包子了。
要说这太学府里的风景,宋玉觉得和前世的颐和园很是相似。
一面巨型湖泊坐落在学府中央,从冯思远一路的介绍可以得知,此湖名为晋阳湖。
而湖中最大的岛名为桃花岛,以其上栽植满岛的桃树闻名,也是全永安观赏桃花的最佳去处。不过正值初秋,宋玉观望半天啥也没看出来。
学府建筑零星的分布在湖岸周围以及湖中的岛上,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将他们串联起来。
“这些桥形态各异,风格也不同。是曾在太学府求学的学长学姐们设计建造的,十分有纪念意义。不过要数最有意义的建筑,还得是晋阳湖边的奉天塔了。”
冯思远向宋玉介绍着这太学府的风景由来,谈及奉天塔时,语气不由充满对陛下的恭敬和对自已身为晋人的自豪。
对于上一世看惯高楼大厦的宋玉来说,八十几米的奉天塔并没有让他感觉到如何惊艳。
倒是道路两旁一群群学子们更吸引他的目光。
他们或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或吟诗作对,放情高歌;或琴瑟和鸣,翩翩起舞。四处洋溢着青春活力,让人看去便不由得心情愉悦起来。
望着那些颜值颇高的学姐们,宋玉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学院生活了。
又走了大概一刻钟,宋玉一行人终于到达了这次旅程的终点。
其实以往这么一段路,书院的先生们和学子们一般都是乘坐学院公用的马车,或者坐船走水路的。
但书院考虑既然是来参加考试的学子,多多少少心里会有些紧张。
这一路风景如画,正好可以舒缓学子们忐忑的心情。而学院开放热烈、自由洒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各位考生心生向往,更加坚定自已的求学之心。
即便最后没有通过学院考试,那些落考的考生们也会将太学府的所见所闻宣传出去。为学府打一波广告。
所以久而久之,无论是春季统考,还是秋季举荐考,这段路程都是步行。而太学府也逐渐成为晋国学子们的心中圣地。
宋玉一行被领入一间庭院,跨过大门,便是两条走廊通向中庭。
走廊两侧种满了兰竹。当下正是兰花开花的季节,配合上黄绿的竹子,十分典雅。
早有两位接引的教习守候在廊道分叉处,一男一女,见众人终于到了,便拿出一页名册,开口念道
“各位学子,我乃太学府常务教习连文山,旁边这位是常务教习梅云凡,负责接引各位考生入场。现在我念到名字的,男学员到我面前排列,女学员到梅教习面前排列。”
“冯思远”
“在”,冯思远听到自已的名字赶忙出列,走到排头站立。
“白川”
“在”,白川面无表情的走到冯思远之后。
宋玉如今才仔细的观察着这几名同他一起参考的‘战友’,总共6男4女,冯思远、白川自不必说,剩余3名男子。
一位名叫“古河”,颧骨突出,眼窝深陷,眼睛瞳孔竟是浅蓝色,倒不像是大晋朝人,更符合西面大梁子弟的相貌。
一位名为“李登高”,方才一路走来,隐约听见冯思远与其交谈,是江南士族之首李家之人。
江南士族不胜枚举,其中以四大家族势力最为庞大,分别为“李家、白家、冯家以及公孙家”。
至于这四大家族的展开我们日后在谈,且说说这最后一位,也是宋玉最为在意的一位公子。
“赵意”
“学生在”,声音不卑不亢,赵意走上前去,路过宋玉时朝他微微点头示意。宋玉微笑回礼,目光却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神。
那眼神宋玉十分熟悉,那是前世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上位者的眼神。掌控全局,游刃有余,仿佛早就看透了一切。
宋玉心里嘀咕“他还姓赵,这不会是陛下的哪位私生子吧”。
就在宋玉胡思乱想时,另外四名女学子也集结完毕。分别是“冯雪、秦霁月、公孙莲和公孙婉”。
“宋玉”
连教习叫出了最后一人的名字,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移向这位翩翩少年。
宋家永安城也算有头有脸的家族,更何况月余前宋尚书祭礼上,陛下哭晕当场的事迹早就传遍了整个大晋。
人们都好奇这位传言“啃老”的宋家二郎是何相貌。
“学生在”
宋玉几步上前行了一礼。连教习望向宋玉仪表堂堂又彬彬有礼,满意的点点头,说了一句
“浪子回头,为时不晚,既然人都到齐了,便入内考试吧”。
人群分成两股,梅教习带着四位姑娘从另一条走廊走了。宋玉还挺失望,他对女子入学考试的内容也十分好奇。
一行人很快便穿越行廊进入一间大殿,说是大殿。其实也就200平米不到,四排三列,十张座椅摆放其中。
宋玉发现这大殿座椅摆放十分有趣,第一排的座位只有一套,第二排至第四排各有三套,就如麻将牌中的七条(七索)一般。
见连教习并未出声安排座次,而是让学子们自行选择,宋玉立即明白了学府用意。
读书人一身学识,在入学府以前,多半是学习先贤训诫,做人的道理。谦逊和藏拙早就刻在了骨子里。
做学问虽说是达者为先,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学府还是认为年轻人就当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在学问一道,舍我其谁,永争第一。
所以这入学第一课,便是“争”。
显然在场的十人都看出来其中深意,当下便有了行动。
白川率先动作,抢步而上。却被身边一只手拽住了胳膊。
冯思远开口嘿嘿笑道
“白兄何必着急,若在下记得没错,白兄是在场年纪最小的吧,坐在首位不合礼数,还是让给冯某好了”。
白川眉毛一挑,他今日一入学府,这姓冯的便上来同他攀谈,一路称兄道弟,还以为是个体面的,没想到利益面前,原形毕露了。
另一边,古河和李登高也对峙起来。
“你这西部蛮夷,能参加举荐考已是学府包容存异,竟然也想要去坐首席,你现实点好不好?”
李登高横跨在正准备上前的古河身前,面露嘲色的说道。
“哈?我生在大晋长在大晋,虽有大梁血脉,但也是正经为朝廷纳税的大晋人,倒是你,唐唐江南李家的后裔,本以为是什么士族表率,没想到也会以貌取人、排除异已?”
李登高一时语塞,大晋以往政策一直是包容天下,永安中不乏异族往来,在大晋安居乐业。
虽然陛下未来要一统天下,与这些异族翻脸,可这不是还没统呢么。
宋玉缓缓后退,退到了最后一排选了个总观全局的位置坐下,准备吃瓜。
宋玉有些后悔早晨没听丫鬟小翠小兰的建议,把那包蜜饯干果带上,虽然那包裹确实和自已这身衣服不搭就是了。
宋玉时没有什么争夺首席之位的想法的,他心态很平,毕竟拿名次是不可能拿名次的,能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太学府就谢天谢地了。
宋玉的前世,也不是什么学霸,只是懂得一些诗词歌赋和课本要求必备的文章罢了。不如让他们去争,自已保留些体力才好,早晨走了那么多路,肚子已经有点饿了。
连教习看着刚才还兄友弟恭,如今却厮打在一块的贵公子们。也没有出声阻拦。
当他把目光转移到最后一排时微微一愣。宋玉此时正双手托腮,饶有兴趣的看着场中角逐。
连教习微微一笑,心想“倒是个有意思的小子”。
大殿的争斗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见一位衣着锦袍,手持折扇的俊俏郎君,一跃而起,足尖轻点,飞跃众人缓缓的落在首席的位置,从容坐下。
在场所有人都被定格了一瞬,李登高看着自已肩膀上的脚印,再看看那稳坐在第一排的赵意,当下便想冲上去教训对方。
这时赵意淡淡道
“苦读不宜,切莫自误,我武道已入碎骨境,按理说也有资格坐在这里”。
李登高果然没在动作,虽心有不甘,但他明白赵意说的没错,20岁不到武道便入碎骨境,确实有资格坐在首席。
当然有人要说了太学府不是文试吗?主要是李登高他打不过啊,你行你试试。
宋玉还是第一次听说武道的境界。
碎骨境吗?竟然如此厉害,刚才赵意上前时他都没反应过来。
“不知道大哥是何种境界,比之赵意如何,回去得好好问问”宋玉心里想着。
“既然首席已定,那便开始第一场考试吧。”
连教习将一枚火漆封存的竹筒从怀里取出。向众学子展示火漆完好无损,随后左右手抓住竹筒两侧,反向一转,将竹筒打开,将试题从竹筒中取出。
“太学府举荐考第一场开始。”
“试题。”
“为奉天塔题词。”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