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最终设计方案上指挥中心后开始,陈老每天都比平时更早到办公室,一是,对上报的方案再进行全面的梳理。二是,为了能第一时获知指挥中心对方案的批复情况。这天的上午10时许,随着办公室座机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陈老先是一愣,随后迅速反应过来,急忙接起电话说道:“我是陈宇。
电话那头传来高兴的声音:“老陈呀,好消息!你们设计的方案通过审批啦!”陈老听闻,眼中瞬间绽放出兴奋的光芒,声音都有些颤抖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没辜负国家对我们的信任!
这话语穿过来办公室门传到了外面,传进了门外等候李振跟王瀚两个年轻助理耳中。两人在听到陈老挂电话的声音后,连忙敲门进去围了过来,李振激动地说:“陈老,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王瀚接着说道:“是啊,咱们这段时间的辛苦都值了!”
不过片刻指挥中心审批通过基地建造方案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设计院,大家连日来脸上的焦虑一扫而光。随后,资料管理科第一时间把相关资料传送给“地外建造模拟中心”。由模拟中心接力进入下一步的工作。
张恒作为“地外建造模拟中心”的老人,亲身参与了探月工程的诸多任务计划,如:嫦娥5、6号的月壤采集时的地面模拟采集。在模拟采集这块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自从知道“哈工大地外基地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已经上报审批后,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希望能早日收到,审批通过,开始模拟月球基地的建造任务。今天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张恒在收到设计方案后,第一时间向相关负责人汇报后。得到答复后按指示将方案上传到超算中心。超算中心运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迅速接收分析海量设计图纸数据。其装载的智能建造管理系统,通过高级算法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度解析,自动生成详细的建造流程、精确的建材需求清单以及科学的进场顺序规划。最大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半天后,超算中心完成方案的规划。针对该方案模拟中心召开了全员讨论大会,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论证。通过一番沟通、修改后,确定了具体建造流程。
最终,建造计划正式启动。按照系统生成的作业流程,模拟中心的小陈把提前准备的仿月壤材料统一放入真空仓内的指定位置。同时,3D 打印机器人也在相关遥控机器人的辅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组装作业,为基地建造做足最后的准备。
中心工作人员和辅助电脑,完全依照系统生成的作业流程,开展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力求实现执行的零偏差。唯有如此,才能够及时发现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月球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抓住纠错的契机。
--------------------------------------------------------------------------------------------------------------------
经过个两个月的艰辛努力,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如:
1、低温环境下打印喷头“混泥土”凝固过快导致喷头堵塞的问。
2、3D打印机材料输送管道在低温环境下会出冻结问题。
3、高温环境“混凝土”不能凝固及设备过热问题。
4、过滤筛选月壤的筛子出现颗粒卡住过滤孔的问。
5、材料输送机器人功率不足,造成供料不及时的问。
6、模拟极端冷热交替时,基地外壳出现开裂问题。
7、批量完成电磁加热烧制月壤砖技术。
在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基地的外部框架最终完工。
在完成外部框架建造任务后,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试验。模拟基地结构抗压应力测试。月球的真空环境,而基地内部要维持在我们人类适应的大气压力值,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25 千帕(kPa),换算下来,每平米仓壁上面大约有需要承受20612.24 斤的力。该试验分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无人试验,关上基地密封门,往原本真空环境的基地内注入空气使其达到1.5标准气压,进行超载和试压,静置一段时间,期间由内置的各种传感器,同步检测基地是否存在漏气问题。达到检测3D打印建造的基地是否符合月球环境使用标准及检测各种气密装置的气密性的目的。
第二阶段:顺利通过第一阶段后,把舱内压力调整回1个标准大气压,进行有人试验,完全模拟宇航员在月球基地的工作、生活来进行。检验各系统的运行状况,检验积累各种经验。如:生命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太阳能导光系统针对不同情况的最佳使用参数(如:室内照明、植物生长)、基地超算中心的性能检测、基地内人员及物资快速流通演练等。
通过这次模拟基地建造,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测试试验。让我们提前发现了在月球建造及后期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技术、设备、施工工艺的改进优化。这种提前的改进优化大大提高未来月球基地建造的效率和成功率。
同时通过对整个建造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如:月壤“混凝土”所需的混合液使用量、电能的消耗、机械设备磨损情况等。有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在后续建造月球基地时,我们对建造材料的准备能够精确计算所需的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合理规划发电站的规模和发电量,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针对性的准备备用零部件为设备保驾护航。各项物资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保证工程快速有序进行的同时,还能极大的节约各项成本开支。“特别是运输成本,地球运送1公斤的重的物体到月球的成本预计要120万元人民币。”另类的为国家民族谋福利,为国家的月球探索和基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完成基地的建设后,经检测质量合格后,正式开启了“人工生态系统密闭生存试验”,对基地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最终的考核。
温程铭,作为此次6名参加模拟生存试验人员之一。之前已经参加并圆满完成月宫一号生态仓长达180天的密闭试验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并作为此次试验的领队带队进入。
穿戴好宇航服后,对着头盔里的对讲机呼叫。
“呼叫指挥中心!”
“此次参加密闭试验的全体队员,已穿戴好宇航服,随时可以进行入舱程序,请指示!”
随后,无线电传来指挥中心的声音。
“批准入舱!”
“收到!”
温程铭回应道。
......
开始舱内外压力平衡程序。
随着温程铭转动开关,一声清晰的机械提示音在众人的头盔中响起。
“开始压力平衡......”
“压力已平衡!”
随着提示音的响起,此时气闸舱内已然成了真空状态。
温程铭上前一步,双手握在了压力舱环状把手处,用力推开舱门,带着队员正式步入了“超大型真空模拟舱”内,并往建造好的模拟基地气闸舱内走去。
......
开始舱内外压力平衡程序。
队员们都进入模拟基地气闸舱后,温程铭关好外侧气闸,随后按下开关,清晰的机械提示音再次在众人的头盔中响起。
“开始压力平衡......”
“压力已平衡!”
“可以入舱!”
随后上前转动压力舱环状把手,用力推开舱门,正式进入到“月球基地”。
“欢迎光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工程永久月球基地,代号“广寒宫”,编码:001。,祝你工作愉快!”随着舱门的打开,自动播报出这段语音。
在宇航服穿戴区,队员们相互帮忙脱下了宇航服,正式开始为期180天的试验任务。
我们此次任务繁重,需要全方位检测验证基地的各项性能,为后续月球基地建设及人员的生产生活提供尽可能多参考。如:1、水源供应,建立完善的水循环机制。2、生命保障系统:包括氧气的供应与循环、食物的生产与储存等。3、辐射防护。4、温度控制,需要有高效的温度调节系统,以维持基地内部适宜的温度。5、建筑与居住设施。6、能源供应,确保基地有可靠的能源来源。6、通信与监控。7、心理与社交。8、废物处理与利用。9、太空服与出舱活动模拟。10、设备维护与备件。11、科学研究与探索。12、安全与应急等等。
......
经过半年的坚守,温程铭领导下的队伍完成了此次“人工生态系统密闭生存试验”,虽然在任务期间出现过各种状况,但都顺利的解决。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后续试验的改进给予了诸多启示,也为后续月球基地的真正建又近了一步。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