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月球探索计划完美收官以及地球模拟任务大获成功之后,人类迈向月球基地建设的伟大征程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结合地球模拟试验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后,地球→月球运输物资任务正式开启,整条运输线简称“地月运输大动脉”。全部由长征十号运载火箭负责完成。长十开始频繁的发射任务,这也使得“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发射场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来海南旅游必到的网红打卡“景点”。大多数人们的出行计划都照着,官方公布的火箭发射任务表来调整具体的出行时间的。五湖四海共聚海南,就是为了一睹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壮举。
高红作为航天指挥大厅的指挥员之一,深有感受。从2031年6月开始, 指挥大厅的响声就没停歇过,连梦里都是各个跟踪站点的答复声这些: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北京发出: 文昌
文昌答复:文昌明白
北京发出: 华山
华山答复:华山明白
、、、、、、、、、、
、、、、、、、、、、
北京发出: 远望1号
远望1号答复:远望1号明白
、、、、、、、、、、
、、、、、、、、、、
北京发出: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答复:纳米比亚明白
、、、、、、、、、、
、、、、、、、、、、
文昌 文昌明白 喀什 喀什明白 玉门 玉门明白 林海 林海明白、、、、、、 这些听着简短的对话
从文昌到喀什,从玉门到林海,再到遥远的纳米比亚,全球各地的测控跟踪站点紧密相连,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深空中的航天器牢牢掌控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手中。这张无线的网共同为整个深空任务保驾护航。高红想着自已能成为整个计划的参与者,是无比的荣誉。按国家航天战略部署,月球基地建设完毕后,还有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小行星的探测和取样、火星的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等任务需要进行同步推进,可以想象得到,这种忙碌状态将是未来的常态。
--------------------------------------------------------------------------------------------------------------------
前期的工作按照超算中心提供的货运优先顺序清单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各类高度智能化的建设机器人、整套太阳能发电站、用于永久基地建设时航天员工作和起居的临时性月球前哨站、自动化月壤初加工厂以及紧急避难仓,正一批批地向着月球进发。
具体如下:
一、建设机器人:作为先锋队建设机器人,巨灵推土搬运机器人和月能工兵架设机器人率先踏上了月球的土地,它们肩负着太阳能发电站打桩、立桩、架设支架建设和场地平整的重任。这些机器人犹如疲倦的钢铁战士,在月球的荒原上辛勤劳作,为我们基地的建设贡献着属于“它们”的青春。
二、整套太阳能发电站及配套设施,主要包括:
1、太阳能电池板:这是发电站的核心部件,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三结砷化镓电池板,如同一片片希望的羽翼,将太阳能转化为珍贵的电能。
2、能量传输系统:包括电缆、无线能量传输设备等。
3、电力存储设备:目前主要使用离子蓄电池,它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轻、自放电率低等优点,用于在没有阳光照射时(如月球的夜晚)提供电力,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4、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行,包括调整电池板的角度以优化接收太阳能、监测电量输出、控制电力分配等。
5、维护和检修设备:机器人及远程操作设备,用于对发电站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6、结构支撑和固定装置:确保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设备在月球表面或特定位置稳定安装。
三、月球前进基地:
将已经在地面制作好的移动式居住舱及舱段运送到月球,由月球机器人使其对接成一个整体,建成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月球前哨站。其主体主要包括;居住舱、实验舱、生命保障和食品后勤舱、一个带气闸门的连接舱,用于航天员出入月球表面,另外还要有提供能源的能源舱和一辆月球运输车。
四、自动化月壤初加工厂站:
由智能机器人采集到的月壤风化层土质,通过先进的震动过滤法。依据颗粒大小对风化层土壤进行初步分级筛选。前期的主要目标是,精准筛选出直径小于 1 厘米的月壤颗粒,收集起来作为基地的建造材料使用。同时对收到到的细微粉末状月壤进行工业化提纯试验。主要由大型的抛物面聚光镜来实现高效的聚焦,再通过计算机程序实时调整聚光镜的角度和位置,来控制聚焦的能量,从而实现温度的微调。从而达到不同的矿物元素特定的分离和提炼温度。
五、紧急避难仓:
主要针对突发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为月面宇航人员提整供休息及应急避险场所。避难舱是由居住舱、一个带气闸门的连接舱构成。它有着更厚更坚固的舱壁及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构成,但相应的舱内空间有所缩小。整个避难仓主体部分全部嵌入到月球山洞之中,在舱体跟山洞直接的缝隙填充了“弹性抗疲劳碳纳米纤维气凝胶”进一步保护人员安全。主要的防范目标是:超级太阳风、宇宙高能射线、陨石袭击等。
主要参数如下:
舱名:紧急避难舱
研发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针对任务类型:月面作业任务(月球)。
设计寿命:> 10 年。
单次运行时间:15天(补给满载的情况下,可满足单人15天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氧气及电能等)。
质量:8000kg。
规格尺寸:10.6米长、直径5米、内径4米。配备一组规格5.5米×2米的柔性可卷起的三结砷化镓可活动太阳能板,在特殊情况下能直接人工架设在月面充电。
2031年7月初,第一批次设备物资顺利完成38万公里行程,成功登陆基地临时着陆场。先期抵达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按规划好的施工计划,把对应的设备、物资搬运至对应位置,便于后期施工使用。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