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温柔的阳光如薄纱般,透过宿舍的窗户,轻柔地洒落在姗姗身上。她正手脚麻利地收拾着,为即将到来的重要活动做准备。刚踏入复旦大学没多久,怀揣着对诗歌纯粹热爱的她,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诗社。而今天,对于诗社乃至整个学校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上海其他高校的学生前来进行交流活动,凭借出色的朗诵功底,姗姗幸运地被挑选出来,将在交流会上登台朗诵诗歌。
剧院里,灯光聚焦在姗姗身上。她微微仰头,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专注,声音婉转悠扬,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仿佛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缓缓飘散,每一个音节都恰到好处地拨动着听众的心弦。朗诵结束,台下掌声雷动,姗姗带着满足的微笑回到后台。稍作休息,她便起身走出剧院。
谁料,刚一出门,伴随着“砰”的一声闷响,她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哎哟!实在不好意思!”姗姗急忙稳住身形,一脸歉意地说道。“好巧啊,又见面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姗姗下意识地抬头,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脱口而出:“是你,赵墨安!”赵墨安的眼中同样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欣喜,嘴角微微上扬,略带调侃地说道:“真没想到你居然还记得我,我还以为你早就把我忘了呢。”
“姗姗,你看现在到处都在搞改革,变化可真大。就说你们学校,肯定也有不少新变化吧,能带我逛逛复旦,给我讲讲吗?”赵墨安目光中满是好奇地问道。“好呀,咱们学校变化确实大!”姗姗欣然答应。
他们并肩漫步在校园小道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影。赵墨安好奇地四处张望,一会儿指着那座历史悠久的教学楼,问道:“这楼看着就有年头了,以前是不是有很多知名学者在这儿讲学啊?在这儿上课,应该特有感觉吧?”姗姗微笑着耐心解答:“是啊,这教学楼见证了学校太多的历史,好多大师都在这儿留下过思想的火花。现在咱们在这儿上课,感觉就是在和前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路过充满活力的操场,赵墨安又感慨道:“你看这些同学,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现在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要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姗姗点头赞同:“没错,时代在变,咱们年轻人更得跟上步伐。就像在诗社,大家也都在尝试用新的视角、新的手法去创作,想要在诗歌里找到与这个时代的共鸣。”
谈及诗歌,两人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愈发投缘。赵墨安兴奋地说:“我觉得现在的诗歌,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形式,得融入新的元素,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和追求。就像北岛的诗,那种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特别能引起我们这代人的共鸣。”姗姗眼睛一亮,激动地回应:“我完全同意!不过除了对现实的反思,我觉得诗歌也应该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舒婷的诗就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社会的向往,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不同诗人的见解如出一辙,爽朗的笑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校园小径旁,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绘出斑驳光影。姗姗与赵墨安并肩漫步,交谈正酣。
赵墨安目光中透着期许,真诚地说:“姗姗,真想有机会瞧瞧你写的小说。”姗姗脸颊微红,略带腼腆地回应:“那本还在创作中,目前没写完呢。”赵墨安听闻,不禁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遗憾,轻轻叹了口气。
此时,天边被晚霞染成橙红色,宛如一幅绚丽的油彩画。赵墨安心中一惊,意识到归队时间迫在眉睫,神色焦急,他看向姗姗,眼中满是期待,“我们以后有机会一起出去转转吗?”姗姗抬眸,对上赵墨安的目光,心中对这个志同道合的男生本就颇有好感,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呀。”
赵墨安瞬间面露欣喜,可随即又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可我要怎么联系你呢?”姗姗思索片刻,转身向一旁闲聊的同学借了纸笔,快速写下宿舍楼下的电话,递给他,“打这个电话,楼下阿姨会叫我。”赵墨安双手接过纸条,如获珍宝般,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轻轻拍了拍,仿佛要将这份珍贵妥善安放。
“快到集合时间了,我得先走了。”赵墨安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姗姗环顾四周,匆忙开口:“你等一下!”话音未落,她已转身,脚步匆匆地跑回宿舍。
不一会儿,姗姗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小径尽头,手里紧紧握着一本装订好的书籍。她快步跑到赵墨安面前,将本子递出,“这是我写的第一本小说,送给你。”赵墨安眼中瞬间涌起惊喜与感动,双手郑重地接过,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住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微风轻拂,树叶悠悠飘落。两人在余晖中挥手告别,身影逐渐远去,只留下那片被晚霞笼罩的校园,静谧而美好,而他们心间,友谊与期待的种子正悄然种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