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与赵墨安在人民公园分别后,姗姗回到学校,脑海中时常回荡着他的话语。她坐在书桌前,开始认真地回想起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故事。
她想起了巷口那位总是穿着蓝色布衫、弯着腰在煤炉前忙碌的阿婆。阿婆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可她的眼神却透着一种坚韧与慈祥。每天清晨,阿婆都会在巷子里升起袅袅炊烟,那淡淡的烟火气弥漫在整个小巷,混合着煤球燃烧的独特气味,构成了小巷独有的晨间交响曲。
还有那个调皮的邻家小男孩,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改制的小衣服,满巷子奔跑嬉戏。他的头发乱如鸟巢,脸上总是带着一抹脏兮兮的痕迹,不是蹭到了墙上的灰,就是沾了些玩耍时的泥土。小男孩对弹弓情有独钟,常常拿着自制的弹弓在巷子里瞄准那些树上的麻雀,虽然很少能打中,但那份天真无邪的执着却让人忍俊不禁。
姗姗将这些记忆中的人和事一点点地梳理,笔下的小说也如同被注入了灵魂一般,文字开始流畅地在稿纸上跳跃。每一个人物都逐渐丰满起来,每一个情节都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随着小说编写越来越顺利,姗姗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她仿佛看到了自已的第二本小说成功出版,读者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 小巷的独特魅力,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生活片段通过她的文字得以永恒。
周末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校园里,驱散了多日的阴霾。李梅像只欢快的小鸟般蹦跶到姗姗面前,兴奋地嚷道:“姗姗,她们俩都回家了,就剩咱俩了,不如我们出去好好转转?”姗姗正愁着没事做,便欣然应允。
一路上,两人如两只欢快的麻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话题全是学校里的那些趣事。从课堂上老师的幽默话语,到宿舍里舍友的小癖好,再到校园里哪个角落又开了新花,无一不被她们拿来分享。
走着走着,李梅眼睛突然一亮,提议道:“时间还早呢,要不我们去录像厅看电影?最近听说上了不少好看的片子。”姗姗略一思索,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点头答应。
录像厅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香烟味与爆米花香气的独特气息。她们紧挨着坐下,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随着影片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当看到惊险刺激的情节时,两人会不自觉地握紧对方的手。
从录像厅出来,已近傍晚,两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起来。恰好附近新开了一家面馆,店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木质的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挂着几幅颇具年代感的风景画。
她们走进面馆,找了个位子坐下。服务员热情地递上菜单,李梅点了一碗牛肉面,姗姗则要了一碗排骨面。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了上来。筋道的面条浸泡在浓郁的汤汁里,配上鲜嫩的牛肉或香酥的排骨,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两人一边大口吃着面,一边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分享着对电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憧憬。面馆里人来人往,嘈杂声不断。
李梅夹起一筷子面条,一边吹气一边说道:“姗姗,你说这电影里的爱情可真让人向往,不过我觉得在现实里可难遇到咯。”
姗姗喝了一口汤,笑着回应:“是呀,电影里总是演得那么浪漫,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巧合和轰轰烈烈。就像咱们在学校里,平平淡淡才是真。”
李梅嚼着牛肉,若有所思:“嗯,不过咱们现在这样也挺好。对了,你那本小说写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按照你预想的方向发展?”
姗姗眼睛亮了起来:“最近倒是挺顺利的。之前我不是没灵感嘛,后来出去转了转,想起了好多以前的事,现在写起来顺畅多了。”
“那就好,等出版了,你可就成大作家了,到时候别忘了我这个好朋友哦。”李梅打趣道。
“你就别笑话我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受读者欢迎呢。”姗姗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觉得肯定行,你写的都是咱们身边的故事,多亲切呀。就像这面馆里的烟火气,虽然普通,但让人心里踏实。”李梅认真地说。
姗姗抬起头,看着李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你这么支持我,我更有动力了。咱们也得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以后毕业了,说不定就没机会这样一起吃面聊天了。”
“不管以后怎么样,咱们的友谊长存。来,干了这碗面!”李梅举起筷子,像是在举杯庆祝。
姗姗被她逗笑,也举起筷子:“好,友谊长存!”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