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了包子三人回去的路上,杨柳才有心思问周祈安今日怎么如此打扮,“周大哥今日进城所为何事?”
“昨天在后山上猎了一头野山羊,今天送到悦来轩换些银钱。”周祈安推着车子回道。
悦来轩是县城里数的上的酒楼,杨柳知道是因为她表哥在悦来轩旁边的客云来酒楼做伙计,前段时间听阿娘说表哥被账房看重收了徒,以后前程好着呢。
杨树听到周祈安竟然猎到逃跑速度非常快的野山羊,跳到周祈安旁边,好奇又敬佩的看向周祈安,“周大哥,你真厉害,竟然连野山羊这样的野味都能猎到。”
周祈安看着眼神惊羡的杨树,说道:“等以后,我去山上打猎捎带上你。”
“真的?周大哥你可不能反悔”,杨树听到周祈安的话高兴的又蹦又跳的,像只乱窜的猴子。
周祈安听着熟悉的话语,看了一眼杨柳,眼角微微勾起,真不愧是姐弟俩。
杨树说完连忙攘了攘周祈安,殷勤的接过周祈安手里的小推车,“周大哥,累了吧我来推车子,你和我姐在后面说会话。”
说完推着车子一溜小跑的到前头去了。
“周大哥,阿爹说咱家明日开始修整打谷场,估摸着两三日就能开镰,到时候家里人人都得下地,你记得过几日不用来西市找我们了。”
“行我记下了。你跟爷爷和杨叔说一下,初六我带媒人去纳吉和纳征。”
“初六,这么快?”杨柳喃喃道,今日是五月初一,也就是说还有五天两人就定亲,正式告知亲邻,轻易不能悔婚了。
杨柳看着周祈安,眼前男子的长相不可置疑是杨柳满意的。
以前还想着以后就是吵架看着这张脸,气都能消一大半,但结婚是杨柳两辈子的头一次,所以虽然眼前这个男子是自已中意的,杨柳依然有些彷徨,这也是对未来的恐惧。
“我前几日向唐媒婆打听,她说静安道观的道长合八字、批吉日最准,前两天便跑了一趟,观里的道长批初六正是吉日,诸事皆宜。”
静安道观在隔壁邱县,一来一回恐要两天。杨柳想着周祈安为亲事奔波万事上心的样子,心中的恐惧又消散了。
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人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和父亲。杨柳更相信自已热爱生活的样子会感染身边的人,两人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有所期待,才能勇往无前;心怀热忱,才能乘风破浪。
“我回去就跟长辈们说。”
到了村口,周祈安辞别二人从另外一条路回去,杨柳和杨树推着车子回家了。
今日回来的略早些,杨柳到家将买的肉交给张氏,再将这三日来不及整理的铜钱一起搬到张氏屋子里。
等张氏进屋就看见三个孩子坐在床上,面前一人一小堆铜钱。
张氏坐在柏儿旁边,不打扰几个孩子数钱,柏儿较小只能数五十个数,数完五十,张氏让柏儿从头再来,等数满两次五十,将两次数的放在一起穿成一串。
等三人都数完穿好,一数,总共穿了八串铜钱,钱箱里还零散着二十文钱。
杨柳算了算,所以这三日共挣八百二十文和八十三斤豆子,豆子一斤八文,折合铜钱算这三日总收入一千四百八十四文,豆子成本共五十五斤,即四百四十文,三天纯利润能达到一千余文。
张氏看到床上八串钱时就惊讶万分,等杨柳将算出来的数字报给张氏时,张氏倒抽一口气,不可思议的看向杨柳。
三天能挣一两银子,哪家的女娃能像大孙女这么厉害。
张氏将八串钱收好,等杨永贵回来,张氏给杨永贵看了看那八串钱。
杨永贵再次沉默了,沉寂的血液似乎慢慢沸腾起来,久违的意气风发的感觉再次席卷身体的全身部位,身体仿佛有种冲劲要挣脱,让杨永贵有种年轻二十岁的感觉。
原来只以为是个小买卖,像街上的包子铺,挣得是辛苦钱,原来辛苦钱和辛苦钱并不一样。杨柳要是知道杨永贵此时的想法,就会跟他解释独一份的含义。
独一份意味着稀少,就意味着价值。
等儿子儿媳都回来,杨永贵喊上一家子一起进了主屋。
刘月桂看着面色凝重的杨永贵,“爹咋了,有啥事要商量。”
杨柳也不知爷爷喊大家什么意思,但看着人都聚齐了,就将周祈安交代的事情说了,“爷爷奶奶,阿爹阿娘,今天上午周祈安去摊子帮忙,让我捎句话说初六来纳吉和纳征。”
刘月桂被女儿说的话吸引,“初六?”
“嗯,初六,日子是静安道观的道士给批的,说那天诸事皆宜。”杨柳回道。
“竟然是是静安道观的道长给批的日子,娘,我跟你们说他们批的可准了。”刘月桂一脸惊喜的冲着张氏说,静安道观一卦可是出了名的难求。
静安道观是附近几个县最有名的道观,是因为静安道观算命最准,渐渐地大家都去祈福、算命。静安道观还有一景和一绝,景是观内的樱花林,绝是静安道观的素斋。
刘月桂听隔壁村子表姐家的小姑子的大嫂娘家的婶子说,春日静安道观特别多人去踏春、吃素斋。
杨永贵很意外周家对这门亲事的看重,之前给的聘银十两原以为是补偿,现在看来并不是。
杨永贵掏出那八串铜钱,放在杨平和刘月桂的面前。刘月桂的眼睛一亮,一瞬不瞬的盯着铜钱。
杨平不知这八百文的来历,“爹,这么多钱哪来的?”
杨永贵看了儿子一眼,然后说:“是这三日柳儿和树儿挣来得”。杨树在杨永贵说完挺了挺背,有些自得。
“爹你说是咱闺女挣得?乖乖,三天挣八百文?”刘月桂还没等杨平说话就咋呼道。
杨树看着自已娘只在乎大姐,立即拉了拉存在感,“娘,除了这八百文,我们还挣了八十二斤豆子呢。大姐说,除掉那啥,哦,成本,除掉成本,再将豆子折算成银钱总共能挣一两银子。”
杨树看自已老娘听完自已说的话两眼冒金光,更是洋洋得意。
杨平问杨永贵,“爹,杨树说的是真的?”
“嗯,柳儿你跟你爹说说。”
杨柳又将收入、成本计算的过程说给爷爷、阿爹和阿娘听。
杨平听完也沉默了。
“柳儿,你咋懂这么多?咱闺女就是能干,能想出这么多点子挣到这么多铜钱”刘月桂骄傲的看着杨柳。
“娘,我这厉害啥,你可别这点小事就往外夸。”
杨永贵看着儿媳妇又跑偏的注意力,很头疼,现在重点是夸孩子么?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商量怎么规划挣银子!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