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么干自然也能挣到钱,但是杨永贵总觉得应该还有别的办法,每日能挣到更多钱。杨家从此兴旺就有盼头了,就是以后他死了,到地下也无愧祖宗了。
杨永贵吭了吭:“现在先听我说,今日咱们先算个帐。柳儿三日挣下一两银子,那咱们按这个一年能挣多少?”
“爷爷,我知道,一个月就是十两,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两。”杨树抢着回答,最近这段时间的锻炼让杨树对数字的计算很熟练。
杨柳忙说“爷爷,过几日恐怕没有这么多,今天客人数量就在朝下降,一个月应该挣不了十两银子。”
刘月桂一听急忙问:“咋还会朝下降呢?”
杨柳看着家人除了杨树都面带疑惑,便让杨树解释给长辈们听,“咱们家的豆腐现在面对的客人大多都是像咱们家这样的平民百姓,偶尔才会买点荤腥打打牙祭。虽说豆腐比肉便宜,但也不是每家天天能吃的起的,等过了新鲜劲,每日的需求量自然会下降”
杨永贵听着孙子的话,看向每个人:“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咱们家既然有这个挣钱的门路,自然是好好商量怎么能挣到钱,挣到更多的钱。”
说完冲着杨平说:“你们看我和你娘辛苦一辈子,又攒下几个子?咱们家现在还能糊住口,可万一遇着天灾,收不上粮食,就糟了。”
杨平说:“我说咱们还是每日都去摆摊,老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咱家的豆腐好吃,迟早全县城的百姓都吃咱家的豆腐,到时候每日自然能挣更多的银钱。”
杨永贵人老更精明,反问道:“若是像你说的那样慢慢经营生意,咱家做豆腐的方法和配方被有心人琢磨透、流出去,又该如何?”
杨永贵看着儿子,“不要低估别人,咱们豆腐的做法也不是多复杂。至于卤水的配方,等有人看到咱们卖豆腐挣了钱,总会有人细细打量咱们家每日买什么做什么,你觉得能瞒多久?”
“那咱们就得快速的让更多人都知道咱家的豆腐,就算以后也有人仿制出来,咱们家的名声已经打出来了,就像现在糕点大部分人就认李记一样。”张氏对着大家说道。
刘月桂听着发出疑问:“那怎么才能快速的让更多人都知道咱家的豆腐呢?”
一时之间大家都不能想出好办法。
杨永贵看向杨柳,“柳儿你有什么好办法,之前卖豆腐前做香煎豆腐吸引人的办法还是你想的。”
杨柳摇了摇头,她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现在的信息交流实在是太慢,没有便捷的网络,全靠口口相传,杨柳也无能为力。
“除非发生什么大事,大家都谈论的大事,还是能捎带咱们家豆腐的大事。”杨柳说道。
“大事?”一家子异口同声。
张氏最先提议:“婚葬嫁娶的事对咱们就是大事,在席面上用咱家的豆腐做菜?”
杨柳反驳,“不可,这个效果不好。咱们一下子得找多少家做红白喜事的?我觉得得是举城的大事,整个县都议论的那种最好。”
刘月桂听到女儿的天方夜谭,忍不住说道:“我的天爷,咱们哪参加过这种事?又有啥办法参加?”
杨柳听刘月桂的话音,问:“阿娘,那是真有这种活动了?”
“嗯,我是去年听你大舅妈说的,你表哥冬至干的那个叫客云来的酒楼有个对头,叫悦来轩酒楼。同行的是冤家,两家很早就别苗头,去年客云来的掌柜向东家提了个建议两家举办厨艺比赛,甚至还邀请了县令还有三老,你猜怎么着?。”
杨树好奇的问:“怎么了?”
“嘿,他们家提的比赛,反倒是输了,没比过悦来轩。气的客云来的少东家把那个掌柜的给辞了。后来来的这个新掌柜的瞧着你表哥做事稳妥,而且他是你表哥师傅的好友,不然怎么偏偏是你表哥能拜账房为师,没选其他人。”
杨柳听着有些意动,问刘月桂:“阿娘还记得去年是什么时候办的比赛么?”
“也差不多这时候吧,去年收完麦子去你姥姥家听你大舅妈说冬至的事情提到的。”
杨永贵看杨柳问的如此仔细,不禁问道:“柳儿这是有了主意?”
“爷爷我想到办法了,咱们可以让冬至哥给咱们引荐客云来的掌柜,将咱家的豆腐推荐给少东家。现在客云来客人比悦来轩少,想必客云来的东家也着急呢。只要咱们帮他们赢了悦来轩,咱们家的豆腐就能一炮而红。”
刘月桂听了杨柳说的话,摸了摸杨柳的脑袋说:“这是烧糊涂了,没发烧呀。”
“阿娘,我没发烧,我是清醒的。”杨柳将刘月桂的手拿掉。
杨平也觉得匪夷所思:“咱家的豆腐能赢?人家见过大场面的掌柜的都做不到的事情,咱家的豆腐能行么?”
“对对对,你爹说的对,咱们还是别折腾了,不然没成功再让你表哥工作被辞退了”刘月桂听到失败也怕连累自家侄子。
“阿爹,阿娘,我就是想试试,让表哥先帮我引荐掌柜的,还得等掌柜的觉得可以才行呢。我就是这么一说”杨柳没将话说死,只说是尝试。
其实杨柳很有把握说服客云来的东家,她虽然不会做菜,但是她以前可是看过很多做菜视频,甚至连很多名菜大致都记得怎么做的,其中就有一道豆腐做的名菜,更是在上过国宴后,火遍大街小巷。
杨柳看着仍然有些疑虑的父母,转眼看向爷爷和奶奶。
杨永贵说:“让柳儿试试,咱们可以先不提比赛的事,万一能将豆腐推荐到客云来酒楼就是件天大的喜事了。”
杨永贵这样说,两人立即就能接受了。
杨永贵想了想说:“今年收麦子不用柳儿和树儿在家做农活,你们还是每日去西市卖豆腐,刚有点起色,摆摊不能停。咱大人们多累点,孩子们每天这么早起来,活计不轻。”
家里其他人都赞同杨永贵说的话,杨柳和杨树点头答应。
“我再说个事情,咱们家以后卖豆腐挣的银钱分三成给柳儿,现在先不算多少,等结婚那天一并将银钱结清给她带过去。 杨树你有意见么?”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