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关中月和跖到成都市博物馆参观。到了四楼,他们发现了一个“广府外销扇展览”,引起了关中月极大的兴趣。
关中月才知道广府外销扇是18至19世纪东方与西方相遇的产物。“中国风” 的浪潮,使西方人对东方充满着好奇与想象。全球化的海洋贸易为海外带去了大量东方商品,也带去了他们认识中国的机会。外销扇的徐徐展开,犹如打开一个认识中国的窗口,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
作为出口欧美的重要商品,广府外销扇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魅力让西方人叹为观止,并获得大量市场,体现出中国制造强大的生命力,也彰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虽然面向欧美国家,但仍烙印着华夏文明的记忆与神韵,作为一张代表东方之美的名片,向西方展示着中国风尚,勾勒出一幅中外文化交流的绚丽画卷。
扇子是古今中外人们所爱之物。而这种珍贵的扇子展,关中月是第一次观赏。她看过古典小说中有鹅毛扇,今天见到实物了,许多玳瑁扇,都是精美绝伦的物件。
以前读《红楼梦》,有几处关于扇子的情节,“石呆子”是一个家境贫困的人,但是又是一个颇有傲骨的人。面对贾琏、贾赦这样的权贵,他丝毫没有屈服,坚决不肯卖掉自已的扇子。他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还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贾赦他们为了一把古扇,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当时关中月稍微有点不理解,一把扇子有多么稀奇?今天看了扇子展,才知道制作扇子的材质真的不一般。好多象牙做的扇子骨啊。后来多次读到这一情节,关中月都产生疑惑,作者绝对不是单纯得写扇子,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寓意。而那个拥有二十把扇子的人,他哪来的那么多好扇子?为什么他拼死命要护住家里的扇子?而他为什么叫“石呆子”,《红楼梦》不就是“石头记”吗?贾宝玉不就是戴着一块玉石吗?贾宝玉不是有些呆吗?这个石呆子是不是有贾宝玉的影子?
关中月意识到这一层觉得扇子虽小件,却不可小觑。而且扇面艺术,大有乾坤。
看了这么多精致的扇子,想起《红楼梦》晴雯撕扇,确实也太任性了些。要是我们手上把玩一把精巧的扇子,一定会珍爱。
以前关中月的同事杨华老师去杭州旅游,回来给她带了一把团扇,她不舍得用,虽然是一把普通的旅游产品,她也爱之甚切。
大前年九月去陇东,过平凉时候,山樵交给她两把扇子,是他亲手题写的诗文,一把赠送师专的李博老师,一把给她。
她也买过漂亮的扇子,赠给菊英一把,留给自已一把。菊英很爱惜,皆因她珍视我们的友情。
扇子,真是一件珍宝,不仅实用,而且有艺术价值,还寄托着制作者、题画者、馈赠者、珍藏者的情感。
所以这样的展览令人称道。今日幸逢扇子展,记录了中西文化的交往史,弥足珍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