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不必将自已全部的心思投注在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拥有自已的生活,追逐自已的理想。也不必把自已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在一个省份,可以去世界各地领略异域风情。
一个人,半生已过,感觉已经天翻地覆。关中月回忆起小小孩时,家里的穷困,村里人比她家还要穷苦。在富庶的锦城,她常常和跖说起,人生的轨迹真是难以预料。十多岁时,也没有料到会离开家乡,到渭州上班,二十多岁时,也没有想到会调离崆峒区,到了省会城市金城,三十多岁时,也没有想过会到成都买房,将要退休了,他们打算在清江区安度晚年。
跖说:“我小时候,以为曲子是最大的地方,集市上咋那么多人来吗?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上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连平凉二字听都没有听过。没想到在工作落到了平凉。在平凉一呆就是十二年。又没想到我们在兰州工作都二十二年了。我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兰州度过了,来了蜀地,才发觉,最巴适的地方原来在这里啊。”
关中月道:“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我们在陇上奋斗了半生,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家乡。老了老了,背井离乡,到蜀地来了。”
跖说:“这里海拔低,氧气足,瓜果蔬菜新鲜,适合老年人生活。你血压高,应该在这里养老。”
关中月有点感动,说:“我们陇上人看起来老面,到了蜀地,人家都认我们为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了。”
跖说:“不管他们咋看。”
关中月道:“人的生活,除了外界环境,还得有人际圈子。我们在这里,需要多多接触本地人,结识一些新朋友呢。”
跖说:“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你是咱们家里的外交部长。”
关中月心想:这时候倒很大方了哈!年轻时候,你的心,咋就小得就像那箩底子,不要说跟人交往,连跟同事说话都计较,寻衅滋事,每日里吵闹不休。
关中月随口说:“对外交往,还是你去吧,男主外女主内,我乐得自在。”
跖说:“我跟老外打交道还行,不需要翻译。你能理解本地文化,多接触文化圈子吧。”
关中月道:“我已经习惯于安静了。区图书馆将来就是我最喜爱的场所。我去报名当个志愿者。”
跖说:“我打算租一块菜地,我们种些菜。”
关中月道:“你纯粹是给我找事。你能勤快一点种菜吗?”
跖说:“我学呢。”
关中月道:“罢罢罢。你以为种菜就是容易的事吗?首先你就不懂季节节气,什么节气种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也不会购买菜种,前几年在平凉,你买回来的种子,有一颗种出来了吗?还不是朋友送的菜籽儿才出了苗。”
跖说:“我翻地,除草。”
关中月道:“嗨,你想想,是不还得买铁锨、锄头、铲子?还有竹竿木棍搭架子用,还有薄膜保墒,还要化肥或者有机肥?农药不用也就算了……”
跖说:“一听我的头都大了。干脆你弄去。”
关中月道:“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跟本地人合作,搭班来共同栽种,共分享劳动成果。”
跖说:“恐怕也会出现矛盾纠纷。还不如买菜吃,你我二人,到底能吃多少蔬菜水果?”
关中月道:“说得是,不如我继续在网络云端上耕耘,解读楹联匾额,分享历史故事,探究文化脉络,讲解文物古迹,……”
跖说:“说不定还能收点稿费,贴补我们买菜。”
关中月哈哈大笑,说:“你给我打赏点赞吧!”
蜀地之游,告一段落。跖和关中月憧憬着退休后,继续遍游蜀地,逐渐融入本地人的文化中去,享受蜀地深厚的文化氛围,做一个“老而入川”的受惠者和赓续者,在游记中宣传蜀地历史文化,传播正能量,做文化自信的推动者。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