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子!有失远迎!”户部侍郎杨泓允是个清瘦的中年男子,听衙役通报,忙迎上去。
杨家本为咸阳名门,奈何七国战乱,杨家乃文臣,不得重用,子嗣亦愈发力有不逮。至其一代,杨家子弟仅于朝中任些闲差,他一人官至户部侍郎,竟成了杨家最高的官职。
“杨侍郎!”王迟帆拱手作揖,“听闻近来杨侍郎因城外灾民之事夜不能寐,今日我在城外偶遇一小姐,对此有一良策,特来向大人引荐。”
王迟帆虽是贵族公子,在京中却素有贤名,杨泓允听了眸中蹦出光亮,他拱了拱手,看向王迟帆身后的女子,试探问道:“王公子,可是您身后这位小姐?”
王迟帆浅笑着,颔首道:“正是,杨大人可唤她为顾小姐。”
顾清漓从王迟帆身后走出来,向杨泓允行了一礼:“见过杨大人。”
杨泓允虚扶了她一把,笑道:“顾小姐,不必多礼!”
“谢杨大人。”顾清漓站直了身体。
顾清漓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官员,更何况对方对她如此客气,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她确有良计,另一方面也与是王迟帆引荐有关。
杨泓允将二人迎去茶室,几人坐定。
他温和的目光落在顾清漓的脸上,问道:“顾小姐,如今灾民一事事关重大,我也不与你客气,只是想请教一番小姐您有什么计策?”
顾清漓将自已的计划一一道出,听得王迟帆和杨泓允的眸子越来越亮。
“这果然是个极好的主意!怎么就没人想到呢!”
其实将人迁移至大蟒山,不过是她上山时无意听赵清禾所言,她虽急于扬名,赵清禾的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了她。
她自小聪明过人,赵泛舟曾也夸赞过她有一颗玲珑心,她不信赵清禾能想出来的东西,她的脑袋瓜子想不出更出色的!
这主意好是好,可其实说来也简单,不过是世人没有想到这一处罢了!
顾清漓灵机一动,又说道:“除却这些,灾民们无所事事,不如让他们开垦山下荒地,又有水流,定能收获颇丰!”
“这倒是个好主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迟帆不太懂农耕这方面,不过听着灾民还能开荒,那自然是一项好事,不由感叹道。
杨泓允本想说灾民多,可土地少,如何分配,可见王家公子对此赞不绝口,也按捺住了这些话。
王迟帆越想越觉得可行,二话不说便让杨泓允将这些计策上报。
“王公子,尚书大人近来外出去了,这……灾民一事由我主管,那我便将此事上报给尚书令大人!”杨泓允拱手道。
“那就劳烦杨大人了!”王迟帆作揖道。
杨泓允本想第二日再去上报,可见王迟帆端着茶杯轻口抿着,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心领神会地站起身,说道:“那我这就去上报!”
……
约莫过了一炷香时间,杨泓允疾步走进茶室,笑着道:“王公子!尚书令大人应下了!他已入宫面圣,故未能前来与王公子和顾小姐共饮一盏茶!尚书令大人托我传话,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陛下若知,必能名动天下!”
顾清漓的心跳得极快,一下子她就走到了庆国的权力中心!
想昨日她只是一个父亲早逝、寄人篱下的落魄女!明日就能扬名立万!
“这是顾小姐的计策,我不过引荐一番,便不居功了。”王迟帆站起身,拍了拍锦袍,浅笑道:“不知灾民何时迁移?”
杨泓允笑道:“王公子、顾小姐,已到了午时,不妨在此吃过便饭,下午便安排灾民陆续迁去大蟒山!”
“杨大人果然忧国忧民,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王迟帆笑道。
三人在户部吃了便饭,出了门。
千山早被顾清漓遣回家了,杨泓允为她准备了一辆马车,王迟帆坐着自家的马车,马车低调却奢华,挂着王家特有的幡布。
杨泓允自觉地坐在户部的小马车上。
三辆马车往城外去了。
王迟帆坐在车上,他的护卫骑马走在一旁,他撩开车帘的一角,低声道:“查顾清漓。”
护卫点头,仿佛习以为常。
又过了一瞬,王迟帆又道:“将今日之事告知贵妃娘娘。”
护卫拧眉道:“老爷呢?”
王迟帆将车帘放下,淡道:“回府后我会亲自找祖父。”
王家嫡支共三房,家主便是王迟帆的祖父——武安侯王叙白,手握重权,掌四十万大军。
一行人先是途径灾民驻扎处,官差见是户部和王家的马车,赶紧迎上去,“大人……”
一名随从拦下道:“杨大人要去大蟒山查看,你们做好将灾民迁移的准备!”
官差愣了愣。
大蟒山虫蛇出没,虽是一处避暑好地方,但山下连村民都少,将灾民迁至大蟒山?开什么玩笑?
但杨大人是户部侍郎,经验丰富!
王家又是如今庆国最鼎盛的家族!王家女所出的皇子虽排行老二,可皇后所出皇长子已故!
一阵风吹过,掀起一丝缝隙,官差眼尖的看见车里端坐的公子,正是素有贤名的王迟帆。
官差谨慎的想了一番,此事事关重大,岂是他一个小人物可多言的?
可他哪里知道杨侍郎和贵公子没在野外生存过?
官差掩下心间的那些疑问,拱手道:“是。”
随从交代完,几辆马车往大蟒山而去,黄沙道上,扬起阵阵飞尘。
……
赵清禾取得碧蟒草后,第一时间将其种植到了空间的培养室,又将小七暂时放在了空间手术的恒温箱中。
几人往山下走去,小乐雎已经累着了,姬云恬将他抱在怀里,他的小脸蛋靠在男人的胸膛,在睡梦中发出一声满足的哼唧声。
他的小胖手耷拉在一旁,姬云恬一手抱住他,一手将他挂在一旁的胳膊拉进怀里,担心他醒来手麻了。
赵清禾瞥了一眼,问道:“不是不喜欢这小家伙吗?”
姬云恬哽了一下,问道:“此地虽依山傍水,可我们一路上遇见的毒蛇、蜈蚣、蚊虫可不少,你确定灾民迁至此处,不会出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