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此话一出,学堂上笑声一片,就连一向恬静温婉的冯雪也忍不住笑出声,她赶忙伸手将嘴捂住,笑不露齿,是淑女的涵养。
公孙莲就要放开许多,她趴在公孙婉怀里笑的直抖,公孙婉则是一脸懵逼,宋玉刚才难道说了什么很好笑的笑话吗,怎么自已没听懂?
此时的白川嘴唇都要被咬出血来,指甲深深的嵌进肉中,对方竟然如此不要脸皮,面对自已的道德攻击,他舍去了道德,将自已立于不败之地。
孙心智嘴角一勾,心想着这小子竟然如此牙尖嘴利,但此时也不是放任不管的时候,他作为在场辈分最大的人,自然不能看热闹不嫌事大,于是轻轻咳嗽了两声:
“好了,都少说两句。”
在场的学子们全部噤声,别的教习也就算了,孙心智乃是全大晋闻名的文学泰斗,他说的话,可不敢不听。
“宋玉你方才措辞粗鄙,与之太学院追求的文雅不合,你要向白川道歉。白川你劝解无过,但不该以学院声誉压他,乱扣帽子,他一人还代表不了学院,你也要向他道歉。”
白川听到孙心智这么说,很不情愿的朝着宋玉一拱手:“宋兄对不起,我方才言重了。”
宋玉也是抬手拱了拱,开口道:“白兄因为宋某私事影响课堂秩序,宋某在此向各位学子道歉,或许就是耽误了这些时间,导致大家未来没有金榜题名,宋某真是心里过意不去。”
白川听完宋玉这番真诚的道歉,差点没背过气去,若不是我提起了这件事,哪里会扰乱课堂秩序,你这不是在说那些人才不能金榜题名,全是因为我吗?兄弟,你这才是乱扣帽子吧,再说了,那些考不上的缺这点时间吗?
孙教学无奈的摆了摆手,叫停了还准备说点什么的白川:
“好了,这事情就到这里打住,课堂剩余时间还很多,白川说的也有道理,既然这首词的作者就在这里,就请他上来为大家讲讲他创作这首词的心路历程和内在含义。”
宋玉心道果然,不过这也是一个洗白自已的机会,既然大家都疯传我的流言,丝毫不顾及我的感受,那么我胡言乱语两句想必也是可以。
宋玉缓缓走向讲台,向着孙教习和连教习行了一礼,转头面向诸位学子缓缓开口道:
“宋某本不愿提及自已的伤心事,但如今永安多流传宋某一些流言蜚语,若是我自已便也罢了,主要有很多同我关系至亲至近之人受到牵连,宋某不愿如此,无奈借着孙总教习给我这个自白的机会,解释下我创作此词的背景。”
宋玉今日穿着修身黑袍,袖口边,裤腿边游走一圈金丝,低调而有内涵。完美匀称的身材若隐若现,使人浮想联翩。台下不少女生惊呼出声,方才远远一瞥只是看了个大概,如今宋玉站在讲台中心,四面八方的烛光一打,更加凸显出他的气质不凡,好似神仙人物。
公孙莲不由的看的呆住,心里小鹿乱撞。公孙婉却只觉得宋玉好高,比孙总教习还要高出一个脑袋,他平时都吃些什么?好想自已也变得高一点呀。
至于冯雪,则是表情复杂,眼神中有五分惊艳,却也有五分失落。
宋玉见气氛调动的差不多了,开口说道:
“这首《青玉案 凝香》确实是宋某赠与凝香楼古灵儿的,很多人都觉着那风尘女子哪里配得上这般诗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自古红颜多薄命,何况是流落风尘的女子。在她们之中不乏心怀家国天下和生死大义之人,前有柳宁宁(注①)披甲征战,巾帼不让须眉;后有童月白(注②),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试问谁人敢说风尘女子多薄情?
在玉眼中,古灵儿不过也是这世间千千万万失意之人中的一员罢了。不当比走卒商贩高尚,也不当比豪门贵族贫贱。
她身处风尘之中,却又不染一丝风尘,玉作《青玉案》一词。非是寄托相思,寻求古姑娘垂青,而是宋某感慨其品节,有感而发。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正是体现了古灵儿备受世人误解,尽管身处青楼妓馆,却不肯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依然保持本心的高士之风。
宋某敢问,她难道不比某些蝇营狗苟,近墨者黑的表面君子更加清白?”
宋玉说到最后,语气也强烈了几分,仿佛古灵儿真是那般贞洁烈女一般,一时间,课堂鸦雀无声,就连白川也被这番绵绵不断的气势震撼的坐了下去。
此时冯思远看着气氛都到这了,不鼓个掌不合适。他突然站起,喊了声好!带头鼓起了掌。
一时间各位学子们只觉得有股子力量将他们托起,都是跟着鼓起了掌,还有不少女生被宋玉说的心有感触,流下泪来。
她们也不知道古灵儿究竟是如何清雅脱俗,但刘宁宁和童月白的事迹她们打小便听过。当下只觉着宋玉在为大晋女子发声,哪里还管古灵儿究竟是不是妓女的身份,都是大喊着声援起宋玉来。
宋玉默默地为冯思远点了个赞,若是没有他,这场“洗白”绝对达不到如此效果。
注①:此处刘宁宁引用梁红玉英雄事迹。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注②:此处童白月引用柳如是事迹。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
柳如是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其人不仅貌美,还善诗会曲,能书擅画,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