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过去了,谢芸娘看着面前的屏风舒缓地露出一抹笑容。
“天呀呀,我就说妹妹你绣工精巧,不说镇上,就是全县也找不出几个有你这般手艺的人。”
顾娘子拉着谢芸娘的手好一番夸赞,直把谢芸娘夸的脸都红了。
“以往都是我从你这买绣品然后或送人或自己收着,今天这个屏风价值几何我也不好说。”
顾娘子想了想道:“这样,你先回去。我找些好东西装裱一下,装裱好了我就拿去给县里的夫人小姐看看能值多少钱。卖出去的钱我收一成当个辛苦费,过两天你来找我拿。”
“都听姐姐的。”
安林镇不算富裕,她的屏风在镇上卖不出什么好的价钱,只能去县里看。
“这么短的功夫绣这么精妙的东西,一定没少熬夜吧。”顾娘子看着她的黑眼圈,有些心疼地道。
谢芸娘摇头,“自那天回去以后婆婆就不让我干重活了,我每天起来一心就扑在刺绣上,没了琐事拌身速度就提了上来,倒没什么辛苦的。”
说到这顾娘子也有些感慨,“我原不是多管闲事的人,不过是跟你有几分眼缘,又见你婆婆是个明事理的就多了一句嘴,幸好她是听得进话的,不然我都怕你因为我回去要受磋磨。现在好了,你又有更多时间刺绣,既不浪费你的手艺又能给家里补贴点花费,一举两得。”
谢芸娘起身朝顾娘子行了一礼,“婆婆对我也很好,不过还是要多谢姐姐,不然我们哪里想得到这些呢。”
她之前倒是想过只刺绣不干活,但她冷眼观察了一阵,家里琐琐碎碎的事太多,她完全不干的话王氏一个人要忙死。地里活本来就忙没办法,但家里养的两头猪天天打猪草都喂不饱,让她停下刺绣去山上打猪草很不划算。不过她初来乍到不好开口,原本想着再过一两年王氏心里对她没有芥蒂了再想法子跟王氏说谈这些,没想到顾娘子竟然帮了她一个大忙。
顾娘子抿嘴笑笑,拉着她的手站了起来。
“走,我带你去挑些料子,你拿回去做帕子也好,做香囊也好。”
谢芸娘有些抱歉地看着顾娘子,“家里还剩一些料子,等我把那些做完了再过来挑吧。”
好些绣娘把眼睛都绣瞎了,之前还不觉着,这次绣屏风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刺绣有多费眼睛,连手指头都戳到好几次,得好好休息一阵才行。
顾娘子道:“无妨,你先挑了回去放着,什么时候做好什么时候送过来。”
谢芸娘最终还是挑了些料子被顾娘子笑容满面地送出了布庄。
顾娘子眉头一挑,“那是你相公?”
李大牛一直在角落里等着,一看谢芸娘出来就走了过来,但看见顾娘子也在又退了回去。
谢芸娘朝他招招手,他才上前。
“这是我顾姐姐,是这布庄的老板娘。”
李大牛微微点头,“顾娘子。”
“大兄弟客气了,不嫌弃的话可随芸娘叫我一声姐姐。”
李大牛摇头,“不敢。”
顾娘子没再说什么,跟谢芸娘说了两句话就进去了。
远看顾娘子进去了李大牛才如释重负般拍了拍胸口,“呼,我们去买盐,然后就回去吧。”
“好。”
买完盐夫妻俩就准备回家,之前两人来镇上的时候每次回去都会买几个包子、馒头回去。再后来谢芸娘习惯了乡下生活以后每次都会提早做点东西吃了再来,就很少再买吃的,李修梁也很懂事,没有闹着要零嘴。
走到半路李大牛才问:“今天的绣品卖了多少钱?”
“嗯,没拿到钱……”
李大牛有些错愕,“这,可靠吗?”
“我听镇上的人说顾娘子的铺子开了好几年,什么绣品没见过,不至于骗我什么。”况且她又不认识人,找不到门路卖,就算去大户人家的后门守着人家也不一定收,只能把希望放在顾娘子身上。
这些事李大牛也不咋了解,听完便道:“我也不懂,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眼看就要冷了,山上的草都枯了,家里两头猪,以前娘都是怎么喂的?”
李大牛道:“以前也是养两头,我们下地的时候看见猪能吃的东西就会带回去,娘每天下地半天,其余时候都在打猪草但也不太够吃。就种了很多红薯,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割红薯腾,直到下霜才把红薯收回来,再过个十来天爹娘会卖掉一头猪,剩下那条家里地窖放了很多晒干的红薯腾到时候煮熟了喂就行。”
李大牛想了想又补充道:“再说了我们这里不是北方,到了12月份山上、地里田间还是会有一些猪草,你不用太担心。”
谢芸娘点点头,然后从背篓里拿出早上带来的红薯,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走回家。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