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早上剩了点菜,生火热热吃完就来剥玉米,明天还等着做玉米饼呢。”
玉米放久了口感就差一些,还容易生虫,村里人都是收回来就剥了碾成面早上做成玉米糊糊就着红薯吃,反正冷天地里活不多少吃点也没事,大米则留着开春了吃。
谢芸娘去热饭了,李大牛拿了个板凳坐下来跟着一起剥。
王氏道:“这两天好几家都有人上山了,就我们家还扑在玉米地里。”
李老二道:“明天我就带着大牛上山,慌什么,我跟大牛得闲了就上山砍柴,家里柴垒了一摞摞的,就算现在不去上山也够用到正月十五。”
“我们家的柴比里正家,大哥家的少多了,现在一到夜里就起雾,把柴都浸湿了。过阵子还要下霜,干柴本来就少,再去晚点只能现砍树枝回来。万一这个冬天比以前冷,没几天就用光,没晒干的柴怎么烧也是熏眼睛,根本不热。”
他娘就是爱操心,李大牛都习惯了,放下玉米问道:“面还没磨呢,我吃了饭就去,要磨几斤谷子。”
王氏想了想道:“磨个三十斤吧,秋收一过好长时间都吃不到大米,趁着做玉米饼多放些。”
“好。”
说完李大牛就去称米,吃完饭就扛着出门了,晒谷场旁边有个大磨盘,是村里人一起修的,可以直接去用。
又剥了几个玉米李老二就拍拍手站了起来,“我去地里看看。”
王氏有些懵,“现在地里又没活,你去地里干嘛?”
“稻草还没烧呢,玉米杆也倒在地里,我去处理了。”
“稻草什么时候不能烧,我等着剥完玉米磨成面做玉米饼呢?”
“你们两个剥,我走了。”李老二拿起锄头轻飘飘地走了。
王氏跺跺脚,对着他的背影骂道:“死老头子,每次都这样,只干你喜欢干的活,家里的活一点都不上心。”
谢芸娘洗好碗刚走出厨房,眼看这一幕又把脚收了回去。
哎,谁家大老爷们在家里跟媳妇弄剥玉米啊?那可是女人家的活,他耐着性子剥了一早上已经不得了了,老婆子一点也不知道知足,李老二边走边在心里叹气。
“哒、哒、哒。”
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只有玉米掉落碰撞的清脆的声音,婆媳两个剥得手都红了,也才剥了两袋子玉米。
“吱、呀。”李大牛背着面粉回来了。
“娘,面磨好了,放厨房吗?”
王氏道:“先别去,我看看这面磨得怎么样。”
“我问过好几个婶子,她们都说这面磨得好呢。”
王氏笑道:“她们知道什么,得我亲自看了才行,不然做出来的玉米饼不好吃。”
王氏打开袋子左右摇了摇,右手在袋子里搅了搅。
“还行,这面挺细,有长进,前两年可没这么好。”
李大牛有些急,“娘好好看面就是,老提以前干嘛。”
王氏知道他好面子,笑了两声便道:“你回来得正好,趁着天还没黑,你再去把我们剥好的玉米磨成面,明天早上就可以做玉米饼了。”
李大牛道:“刚我回来的时候还留了好多人,估计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那你晚上在那待着,晚上我让你媳妇,不,让你爹给你送饭。”老头子都闲得去烧稻草了,给儿子送饭这活就交给他。
“好。”
李大牛挑了一担子玉米又走了,王氏看着又空了的猪槽叹气。
“今天一天没出去,猪草又没了,我去割点红薯腾回来,剩下的玉米明天再剥,你把家里的盆洗一遍,等会儿就做晚饭吧。”
她剥了一天玉米手也是疼得厉害。说谢氏今天没拿钱回来,但那屏风她也见过,怎么都能赚一点,可不能把谢氏那双手给弄残了。
“好。”
“娘,我要跟爹去磨坊玩。”
李修梁带着一群小伙伴跑进门,几个人小脸蛋红扑扑的,还在喘气。
“去吧,天黑前记得回来。”
李修梁摇头,“爹说我爷爷会给他送饭,我要跟他一起吃,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好,就在磨坊附近玩不要走远,更不能打架知道吗?”
“嗯。”
得到谢芸娘的许可,李修梁带着小伙伴风一阵又跑出去了。
谢芸娘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由得暗笑,才来了两个多月,这孩子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