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姗姗坐在那张破旧的书桌前,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游走,思绪如泉涌般将心中对冬日的感悟化作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很快,一篇名为《冬》的散文诞生了。她仔细地数了数,洋洋洒洒竟有 3500 字。随后,她怀揣着前几日卖废品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心怀忐忑地走向邮局,将稿子寄往了《收获》杂志。这一切,她都小心翼翼地瞒着家里人,投稿时所用的笔名“21”,仿佛是她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神秘钥匙。
投稿之后的日子里,她的心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悬起,时刻不得安宁。
每日清晨醒来,她的第一反应便是惦记着投稿的事,心中暗自思忖:“我的稿子会不会被编辑看到?他们会不会认可我的文字?”在做家务的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遥远的编辑部,手中的动作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我只是个毫无名气的新人,他们会重视我的投稿吗?会不会看都不看就直接丢到一边?”吃饭时,望着碗里的饭菜,却味同嚼蜡,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关于稿件的种种可能,“要是能发表就好了,哪怕只是得到一点肯定,这一切的努力就都值得。可万一被拒绝,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写作的天赋?”
走在小巷里,看到街边的邮筒,她都会忍不住驻足凝视,仿佛那是连接她与梦想的神秘通道,“我的稿子现在是不是已经在某位编辑的桌上了?他会被我的文字打动吗?”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如影随形,时而让她满心憧憬,仿佛已经看到自已的名字印在杂志上,成为众人瞩目的作家;时而又被自我怀疑的阴霾笼罩,觉得自已太过天真,妄图凭借一篇文章就敲开文学的大门。
在等待的煎熬中,她的内心犹如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希望与恐惧的浪潮相互撞击。然而,无论如何,她都清楚地知道,这是她改变命运的一次勇敢尝试,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会轻易放弃对写作的执着与追求。终于,几天后,她收到了来自《收获》的回信。信上说,鉴于她是新人作家,杂志愿意给予每千字四元的稿费,如此算来,这篇 3500 字的散文能得到 14 元稿费。当姗姗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那装有稿费的信封时,她的手微微颤抖,心中满是喜悦与激动。她深知,在这个家庭里,张阿妹一心只想着节省开支,肯定不会支持她读高中,而吴建国向来懦弱,更不会为了她去忤逆张阿妹的意愿。所以,这 14 元钱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笔稿费,更是她未来学业的希望之光。她紧紧地攥着信封,回到家中,将钱偷偷地藏在一个只有她知道的角落,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攒下更多的钱。
自从尝到了发表文章的甜头,姗姗意识到这的确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赚钱好途径。就这样,她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写作机器一般,开启了更为勤奋刻苦的写作之旅。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时,她已然端坐于前,手握那支陪伴她无数日夜的钢笔,任由灵感如潮水般在笔尖流淌。
然而,即便是如此全神贯注的她,也并非完全将自已封闭起来。偶尔,当弟弟妹妹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她身旁,用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她时,她会暂时放下手中的笔,微笑着与他们一同玩耍那些简单却能带来无尽欢乐的小游戏。这短暂的停歇,不仅让弟弟妹妹们感受到了姐姐的关爱,同时也成为了她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绝佳方式。
但一旦游戏结束,她便又如被施了魔法般迅速回到那个属于她和文字的世界之中。无论是午后慵懒的时光,还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只要有空闲,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沉浸其中。这一次,她心中酝酿着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未来》。她在脑海中不断地构建着小说的框架,想象着那些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每一个夜晚,她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为了自已的梦想,也为了能够掌控自已的未来,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写作之路上坚定地前行着。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