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子里都传杨永贵家发达了,杨永康家里也从杨永贵那里要到了好处,但是并没人知道他家到底能挣多少。
买头驴最少得十五两,一户农家一年才花销几两银子。杨永贵家悄默声的就买了头驴,说明人家家里挣得比大家猜的还要多。
这下是真的没法和人家比了。
到家后,一家子都围着驴转,孩子们最开心,时不时的摸一摸驴的耳朵,一会又去摸一摸驴的尾巴。
刘月桂跟杨柏交代离驴远一点,防止被踢伤。
杨平和杨安开始搭木棚,需要用的木头已经锯好、挖好眼,榫卯结构的木棚更加结实。
木棚也建在后院,现在后院一共养了一头猪和几只鸡。
张氏让杨平和杨安建的离猪舍和鸡窝远一点,打算明年再多抓几头猪、几只鸡回来养。
现在留足了空间可以把猪舍和鸡窝再扩大一些。
自从家里开始做豆腐,豆腐渣就喂鸡喂猪了。拌了豆腐渣的食物,它们特别爱吃。
张氏每天喂猪喂鸡,看着它们吃饭吃的香,心里也高兴。
应该是吃豆腐渣吃的,现在家里的鸡每天都能多下两个蛋,猪养的也比以前好,身上都是肥肥的肉膘。
叮叮当当,半天时间一个简单的木棚就做好了。
木棚虽然简单但是该有的都有。拴驴子的木栓,放草料的和水的食槽,高高的栅栏等等。
更是留够了足够宽敞的空间,方便清理驴粪,也可以在木鹏里堆放草料。
吃完晚饭,杨安就说明日他们一家子要回镇上了。
刘月桂自然是挽留戚氏能在家多待几天,有戚氏几人在家,她和当家的能轻松一点。
杨柳和杨树、杨柏也很不舍。
杨柳跟杨林建议他真的可以在二婶摊子旁,摆个早点摊子卖豆腐脑。
又跟他讨论豆腐脑里放哪些东西更好吃,定价多少,回去需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
杨永贵则安排杨平和杨树明日去县城,他明天用驴车送杨平一家子去镇上,毕竟一个石磨和这么多豆腐板都不轻呢。
第二日早上吃了早饭,杨永贵套上驴车,杨安一家提着比来时更多的包裹回去了。
杨永贵考虑小毛驴还小不能载这多人就让他们把东西放车上,让杨桃坐在车上看东西,其他人都走回去。
等客云来的豆腐宴一经推出,果然杨家豆腐的名头更加响亮。一说起豆腐,都知道现在在西市卖豆腐的杨家。
去西市零散买豆腐的百姓和每天定豆腐的大户人家数量都在增多。
客云来每天定的豆腐量也在平稳上升,直到升至每天需求一百五十斤豆腐后,就维持原状。
虽然农忙结束了,杨家这些天仍然从早忙到晚。张氏和杨柳做家务,准备结婚用的东西。杨永贵和刘月桂打理地里的事情。
杨平和杨树最累,现在起的更早,每天半夜就得起来磨豆浆。
幸好买了头毛驴,磨豆浆速度变快了、路上送货的时间也缩短了。
不然每天真的出不了这么多豆腐,就只能眼看着钱白花花的溜走。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六月十五,杨柳明天就要出嫁。
从下聘礼后杨柳就没见过周祈安,中间周祈安倒是来过两次,一次送来一只野鸡和一个胭脂盒,第二次送来一只野兔子和一个珠花。
周祈安每次来了之后和长辈们聊几句,也不在家用饭就回去了。
成亲前一天,新娘子的姨母舅母和姥姥嫁人就得到,好给出嫁的女儿家添妆。
杨柳的娘是刘家最小的闺女,上头只有两个哥哥。所以杨柳没有姨母,只有两个舅母。
“咱们柳儿真是长得越来越好看了,我听说咱外孙女婿长得也不错,以后姥姥就等着抱漂亮的外重孙喽”刘月桂老娘王氏笑呵呵的说。
“娘,你可别再打趣柳儿了,小年轻面皮薄的很。”大舅母赵氏给杨柳解围。
杨柳二舅妈小王氏痴痴的笑,“若是你表弟能大上几岁,我肯定早早的就把咱家柳儿定下给他当媳妇了。”
“这肥水哪能流外人田,若是我知道咱柳儿现在这么漂亮还这么有本事,你表弟就是再小我也得抢着定下来。现在后悔也没法子了,只是可惜我没这个福气喽。”
小王氏无意说的话刺了一下赵氏,赵氏现在才是后悔的那个人。
她可是听了自已儿子说的一些事情,现在杨家有这份家业一半说是杨柳一个人挣的也不为过,更何况杨柳还帮了自已家儿子。
不过现在想这么多也无用,最重要的是她能看出来儿子对杨柳并没什么男女之情,把这些提出来重说并没什么益处。
他家和石家也相看好,就等儿子冬至能抽出一天的空闲去下聘礼。
石俏虽然没有杨柳这么能生财,但确是做儿媳妇的好人选。
赵氏也如之前跟刘大虎应承的,私底下多给杨柳添妆。
等到晚上刘月桂找杨柳,给她一张借条,和十六两银子。
杨柳见刘月桂竟然给她十六两银子,哪里能坐的住。
“阿娘,你这是把家底子都贴给我了?小心以后你儿媳妇拿这个说事。”杨柳调侃道。
“我现在可不管什么儿媳妇,儿媳妇还没影儿呢。况且我给的都是你应得的,这个家还轮不到没影儿的人当家。”刘月桂说完戳戳杨柳的脑袋。
“从开始卖豆腐到今天咱家挣了将近三十两银子,之前说好的给你两成,就是六两。”
“剩下的十两是聘银,周祈安给聘银那会咱家还没啥钱。我和你爹本来打算用这十两银子给你置办嫁妆,剩下的给你压箱的。”
“现在家里一天能挣二两多,以后也会越来越好,就是亏了我家闺女,家里条件才好点就嫁出去了,也不能多享两年福。”说完眼圈有点发红。
刘月桂用手摸了摸眼角,吸了下鼻子,接着又说:“所以我跟你爹商量,那个嫁妆算咱自已置办的,周家的聘银给你带过去,可不能让这周家小子小看了咱闺女。”
“那个借条你拿着,等你爹再挣够二十两银子,就给你送过去。”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