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一、基本概况
1.地理
吉林省地跨东经121038'~131・19’、北纬4050'~46。19’,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国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主要平原有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气候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温暖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 C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 C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 -42 C,日较差一般为10~14C。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600毫米,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3.区划
吉林省因清初建吉林乌拉城而得名,简称“吉”,省会长春。现辖8个地级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长春,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60个县(市、区)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人口和经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吉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2407.35万人。2022年,全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 07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
5.交通
(1)铁路: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白城、梅河口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线、长图线、长白线、平齐线、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吉林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目前吉林省已运营的高速铁路有哈大高速铁路和长珲城际铁路。
(2)水运: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
(3)航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东北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中国干线机场之一,是东北目前唯一一座与高铁无缝衔接的大型机场。
6.资源
(1)土地资源: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耕地面积排在全国第五位,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其中,长春、白城、松原、四平等四个地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71%。
(2)矿产资源: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 总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3)森林资源: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3.9%。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松”为长自山特有的珍稀树种,被称作“美人松”,并被列人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4)生物资源:吉林省珲春市有“中国东北虎之乡”称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品种有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鹤、丹顶鹤、大鸨等。东部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5)草地资源: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全省草地总面积约67.47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占24.52%;人工牧草地占1.65%;其他草地占73.83%。草地主要分布在白城市、松原市2个地区,占全省草地的85%。
7.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苑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这是吉林地区进入中原王朝行政建制之始。元朝隶属于辽阳行省,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延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清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了“流民归还令”,对山海关以东地区施行封禁政策。1800年,增设长春厅,为长春建制之始。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省会设于吉林市。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22个行省之一,区划沿用清旧制不变。1926年,中共北满地委在吉林省建立长春支部。1932 - 1945年期间,吉林省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9月19日,日军占领长春、四平等地。9月21日,吉林省沦陷。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溥仪执政,年号“大同”,定都“新京”(今长春)。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投诚,长春解放。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1954年9月27日,长春直辖市改为省辖,省会迁往长春。
二、旅游资源
1.长白山
5A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东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
2.高句丽古迹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其中属太王陵、将军坟和千秋墓等的规模最为宏大。
3.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8千米,占地面积百余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5.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风景区内潭水碧透,林海茫茫,大岭纵横。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与山、水相依的生态美景构成了净月潭四季变换的风情画卷,成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玩冰雪的理想去处。
4.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城市通榆县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4A级景区,在中国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并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20多种林木和200余种草本植物。3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区内,22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星罗棋布,产鱼20多种;鸟类173种,隶属16日、40 科、98属,其中有鹤类6种,占全世界现有15 种鹤类的40%,成为远近闻名的“鹤乡”。珍稀禽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鹤、天鹅、金雕等。
5.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于A伪满皇宫博物院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的宫殿,是长春独具特色的殖民遗迹文化旅游资源。
6.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长春高新区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并被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位于长春高新区长东北核心区西南部,占地11.97平方千米,总投资30亿元,2012年7月28日正式开园。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5月29日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7.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莫莫格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镇赉县东部33千米处,东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泰来县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儿河为界,与吉林省大安市相邻;西北和本县的丹岱、五棵树、哈吐齐、东屏、岔台乡的部分地域接壤;距白城市78千米,大安市 120 千米。齐白公路可直达景区,距图乌国道60千米,是典型的湿地保护区类型的风景旅游区。
8.松花湖
松花湖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东南,距市中心24千米,是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它水域辽阔,湖汊汉繁多,状如蛟龙。湖形呈狭长形,如坐飞机俯瞰,松花湖像一串闪光的珍珠。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三、民俗风情
1.文化艺术
(1)东北大秧歌: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晓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概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摇龙灯、舞狮子、跑早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2)踩高晓:踩高晓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吉林地区的高晓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晓扮演的人物有头晓(武扮公子)、二晓(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3)吉剧:发源于吉林长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吉剧继承了二人转的唱、扮、舞、说(口说)、绝(手绢、扇子等绝活),并在表演技巧上采撷其他剧种的长处,以手绢功夫和长水袖见长。
2.民俗风情
(1)住宅:窗户纸糊在外,土坯房子篱笆寨,黄土打墙墙不倒,烟囱安在山墙边,索勒杆子戳门外。
(2)饮食:蘸酱菜、大酱、蒜酱、黏豆包、酸菜、冻梨等。
3.地域文化
吉林文学创作可谓群星灿烂,“吉林三杰”的诗歌创作表现了吉林近代文人的忧患情怀;“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成为吉林现代文学的主线。
4.朝鲜族简介
场的国派林省的学现县志,仪来于ER
(1)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韩语与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全球约有7560万人使用朝鲜语(韩语),是世界第十三大语言。
(2)朝鲜族的习俗
①传统的朝鲜族住房很有特色,房屋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房屋正面朝阳,依山傍水,保持朴素洁净,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草房
或瓦房,屋顶多为四面斜坡,房屋间数多,除灶间、牛房、確房等房间外,其他全部为起居室。房屋的门窗不分,房间与屋外、房间与房间之间都以滑动拉门隔开。房屋取暖用被称为“温突儿邦”(意为“温石炕”)的火炕。在厨房锅灶烧火,其热气和浓烟通过炕下通道出至户外,使整个炕面温热。火炕非常适合东北冬冷夏凉的气候也适合朝鲜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档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纽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③朝鲜族人以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传统风味食品以辣、酸、甜为特色,其中著名的有打糕、冷面、大酱汤、泡菜、辣椒和狗肉。
④朝鲜族的节日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1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60 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四、风物特产
1.饮食特点
吉林的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咸味都比较重。吉菜汲取鲁、川、粤菜之精华,融合了满、朝、蒙古等民族菜点和宫廷菜点的传统技艺,形成了以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宴为主体的基本框架。其显著特点:注重利用吉林特产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讲究火候,擅长勺工,烹调技法以熘、爆、烧、扒、烤、酱、炖、拔丝见长。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满实惠,被定为“新八大菜系”之一。
2.主要美食
吉林省特色炒菜主要有吉林蛟河庆岭活鱼、酸菜血肠、农家菜、东北一锅出、集安高丽火盆、猪肉炖粉条、白肉血肠、荷花田鸡油、三套碗、锅包肉、翡翠人参茅台鸡、烧鹿尾等。特色面食有延吉冷面、长白大饭店冷面、雪衣豆沙、黏豆包。
3.风物特产
白山市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主要产地之一,市内有亚洲最大的长白山山货市场,商场集中了品种最齐全的长白山山货。吉林盛产野生中药材,多达70余种,有党参、黄檗、贝母等。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还有红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当地的手工艺品有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黄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绢花、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
4.特色产业
根据通知,吉林省大豆产业集群被列入《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