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1.地理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北纬43026'~5333’、东经121011'~135005’。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 -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2.气候
主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全省年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
3.区划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教育强省。黑龙江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行署,有67个县(市),其中县级市21个。
4.人口和经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黑龙江省常住总人口为3185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约 64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7%。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 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
5.交通
(1)铁路:黑龙江省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以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为主要枢纽。主要铁路有京哈铁路、滨绥铁路、滨洲铁路、滨北一北黑铁路、平齐铁路、哈佳铁路、富西铁路、牡佳铁路等。哈大高速铁路是中国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哈齐高速铁路,简称哈齐高铁,是黑龙江省第一条省内城际间客运专线;哈佳快速铁路是一条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至佳木斯市的电气化双线铁路。
(2)航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黑龙江省的枢纽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繁忙的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牡丹江海浪机场,为军、民两用国际机场;大庆萨尔图机场,是黑龙江西部最大的支线航空枢纽机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第二运营基地设在大庆萨尔图机场。
(3)轨道交通:哈尔滨地铁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
6.资源
(1)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石油、晶质石墨、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铼矿。
(2)林业资源:黑龙江省是全国较大的林业省份之一,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3)能源资源: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其中东部地区为优质煤炭产区,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四大煤矿,是我国煤油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有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一大庆油田。小部区.
(4)水资源:黑龙江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呼兰河、蚂蚁河、海浪河、呼玛河、额木尔河、讷谟尔河、汤旺河、拉林河、乌斯浑河、乌裕尔河等,主要湖泊有镜泊湖、连环湖等。(5)动物资源:全省野生动物共476 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 种、爬行类16 种、两栖类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兽类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鸟类有丹顶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等12种。
7.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肃慎、东胡等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区。713年,唐在渤海国设忽汗州。726年,唐在黑水靺羯设黑水都督府。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击败辽军后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金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以上京路下辖三路;在两个地区设泰州和肇州。蒙古汗国灭金后,设开元、南京两个万户府。元设开元路、水达达路。明朝时期设奴儿干都司。清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清末开禁后,关内大批汉族人移居黑龙江。民国以后,以松花江为界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伪满洲国成立后,划分为龙江、滨江、黑河、北安、三江、东安六省。解放战争时期,分为黑龙江、松江、嫩江、合江、绥宁五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和松江省(省会哈尔滨)。1954年,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
二、旅游资源
黑龙江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9处,其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禽保护区。国家5A级景区有五大连池、太阳岛、镜泊湖、林海奇石、北极村、虎林虎头。黑龙江有96处森林公园、15处地质公园。
黑龙江是中国火山遗迹较多的省区之一,火山活动为其创造了著名的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市的五大连池、温泉及熔岩地貌,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等。
.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牡丹江市的西南面,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北方的西湖”。镜泊湖是历经5次火山爆发,由熔岩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这里环境幽雅,有着恬静、秀丽的大自然风光,这正是镜泊湖的诱人之处。在湖的北岸半岛上,有一些建筑别致的小别墅和旅游设施,这就是镜泊湖的游览中心一一镜泊山庄。除了镜泊山庄以外,整个湖周围很少有建筑物,只有山峦和葱郁的树林。镜泊湖百里长湖之中,山中有湖,湖中有岛。
2.五大连池
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五大连池市、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1719~1721年,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5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除5个堰塞湖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黑龙山和火烧山年龄最小,但体态庞大、景色尤佳,是五大连池中的最佳景区。老黑山山势高耸、植被葱郁,相对高差达166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
3.漠河北极村
有“神州北极”之称的北极村,古风淳朴,静谧清新,景色宜人。每逢夏至,前来观赏“北极光”和”极昼”的游人络绎不绝;中俄大界河一一黑龙江流经漠河,江水清澈,曲折回环,顺流而下,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漠河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山风送爽,林莽飘香,野外探险,篝火野宿,尽添大自然神秘的色彩;古老的漠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清朝、日伪时期的古迹遗址随处可见,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沟”和“古黄金之路”闻名于世。
三、民俗风情
1.文化艺术
(1)冰雕艺术:冰雕是我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它以冰块做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其雕刻成立体形象,然后摆在户外,供人们观赏。冰雕艺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哈尔滨发展起来,至今已产生广泛影响。
(2)二人转:二人转已有200余年历史,它是在东北秧歌、民歌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莲花落、评剧、皮影等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流传于吉林、辽宁,也流传于黑龙江,并形成北路的特点,即表演细腻,唱腔优美,以唱功取胜。
(3)龙江剧:龙江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
2.民俗风情
黑龙江人在过去有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黑龙江人在冬季经常不戴帽子在室外工作,喜欢在冬天里吃冰点,喜欢冬泳。黑龙江人性格较为豪爽、热情、幽默,说话直来直去。春节是黑龙江人的重要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杀年猪、包饺子、贴对联、做干粮,全家围在炕桌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孩子们拉爬犁、打雪仗、玩嘎啦哈、堆雪人,大人们则扭秧歌、踩高晓、看二人转。
3.地域文化
黑龙江省是北魏、辽朝、金朝和清朝的发祥地,其文化源流可归结为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
四、风物特产
1.饮食特点
黑龙江人习惯上多食杂粮,副食品种多,喜食鱼虾和野味,口味以咸鲜为主。食法多蘸、拌,喜食渍酸菜和火锅,菜码大,分量足。黑龙江菜以烹制山疏、街味、内内D世技艺见长,讲究口味的香醇、鲜嫩、爽润、咸淡相宜,以珍、鲜、清、补和绿色天然食品著称。
2.主要美食
黑龙江菜品炖菜较多,有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炖粉条、得莫利炖鱼、鲶鱼炖茄子、牛肉炖柿子(源于俄罗斯的苏伯汤)、氽白肉血肠、排骨炖豆角、东北乱炖等。种类不限、搭配方式多样,有地三鲜、锅包肉、烧茄子、虎皮肘子、黄瓜拉皮等。主食有当地大米、黏豆包、炸三角、大列巴等。
3.风物特产
黑龙江省的土特产有大马哈鱼、兴安岭蘑、猴头蘑、榛蘑、松子、蕨菜、松茸、薇菜、虎骨、刺五加、貂皮、鹿茸、鲟鳇鱼、风干香肠、桦树蘑、北五味子、野樱桃、龙胆草、都柿、黑木耳、黑加仑、山核桃、灵芝、人参、鱼子酱、红松果仁、榛子、林蛙等。4.特色产业
根据通知,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集群、北大荒农垦集团稻米产业集群被列入《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