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鸟蛋都熟了,赵正才把鸟蛋从土里拿了出来。云儿和石头看着那一小堆鸟蛋,幸福得不得了,他们终于有口吃的了!两个孩子也不嫌烫手,边吹边剥壳。那轻轻地剥着鸟壳的样子,像极了珍爱某一件东西。等把鸟蛋完好无损的剥出,他们才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了下去。虽然鸟蛋小,一口一个不成问题,但是他们就要这样小口吃,仿佛是在吃珍稀美食。
这段时间,因为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两个孩子的感情也是越来越好,所以两家人也是变得亲厚起来。
看着两个孩子幸福的表情,云儿娘和赵正都笑了。发现两个孩子都没有注意到他们,赵正才低声说道:“我去小树林那边看过,小树林外边的小路上确实有两行较深的脚印,应该是两个成年男子的脚印。”
听到此处,云儿娘更是肯定,两个孩子之前的遭遇是何等的危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绝不能让两个孩子再离开她的视线,这种事情往后一次也不能遇到!
“眼看着就到京都了,我们必须看好两个孩子,千万不能出错!”云儿娘坚定的说道。
“大嫂说的正是,这两日我们要更加小心才是。”赵正附和道。至于云儿和石头听到的那个阴谋,他相信是一伙人正预谋做一件坏事。他之前在县里跑腿时,也见过那些背地里的腌臜事。只是今晚两个孩子遇到的那事,动不动就要人的性命,可见这伙人所谋划的必是大事!只是,这里都是一群难民,那些人到底图谋的是什么?
没错,云儿娘在想这个问题。听云儿说,那个小个子男人得到了一袋子银两,他们这群难民中,不可能有人拿得出那么多的银子,想来主使小个子男人做事的那个男人绝不会是逃难的人。那么,那个男人究竟让小个子男人做什么呢?他们到底要做什么?这里什么也没有,他们到底图谋什么?云儿娘陷入了沉思………………
不,这里有那么多的难民!这里有几百人,可是越往前走,难民就越多。如果这些难民都到京都的话,人数恐怕不止这些。从齐州附近逃难过来的数万人,哪怕路上有人病了死了,恐怕到达京都的就要有万人有余!想到这里,云儿娘的心里猛地一惊:难道他们要利用这些难民?
“难民?难民?他们到底要做什么?”云儿娘小声嘟囔着。
赵正一听,忙问道:“这事和难民有什么关系?”
云儿娘没有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联,她只能朝赵正摇了摇头。
赵正听了此话,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沉声说道:“他们莫不是想要利用难民引发暴乱?”
“暴乱?”云儿娘吃了一惊。
“以前茶楼的说书先生曾讲过,前朝覆灭,皆因暴政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那些流民就群起而攻之,推翻了前朝的政权,之后才有了大齐。”赵正把之前他在茶楼听到的简单的说了一下。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一个巨大阴谋了。
赵正想的确实有点远,不过这些难民手无寸铁,他们如何引发暴乱?况且,这些难民只是想到京都混口饭吃,没想到推翻大齐啊!最主要的是,他们人少啊,比起京都那二十万兵马,他们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如果,他们真的引发了暴乱,不就是作死吗?应该不会是这个打算!
云儿娘也不想了,想多了头疼。如果云儿他爹还在,他应该能想到,毕竟那是个聪明人。可是,他不在身旁。她只好对赵正说道:“不管他们到底图谋什么,我们都要保护好两个孩子!”
“没错,既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那么我们只管好自己就行!”赵正说是这样说的,可他想着如果万一出了事情,他能帮一把是一把,毕竟都是乡亲。
*********************
传旨的小太监去了林府,结果林府的主人都不在家,一问之下才知道,林大人陪着夫人去了城外的慧安寺,大少夫人和孙少爷也都跟着去了。没办法,小太监又马不停蹄的赶去城外,希望在城门关闭前赶回宫中,皇上还在御书房里等着呢!
看到宫中的内侍又来到林府,府外看热闹的人也很是羡慕嫉妒。
“瞧瞧,林大人又被请进宫了!”
“是啊,如此盛宠,也是独帝师一人尔!”
“林家可是这京城里的头一份,那些王公将候之家也没有此殊荣!”
“那是,帝师见皇上不必行跪拜大礼,每十日进宫面圣一次,可坐轿进宫,不必早朝当值,却知天下事!”
“没错,没错,帝师可比首辅更得皇上信任!”
……………………
这其中就有不少大人家的长随和小厮,这是在挑拨是非啊~~~
林府的家丁并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直接关上了府门。
帝师,就是林大人,一位五十多岁的睿智老者,看上去有六十多岁,那一头花白的头发,皆是为国操劳,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面容透着沧桑成熟。林大人此时正和夫人在慧安寺听主持静元大师讲佛法。
因为林大人前一段时间得了伤寒,这两日才彻底痊愈。林夫人便想着去慧安寺烧香还愿,感谢佛祖保佑林大人身体健康。其实,以前林大人也生过病,只是没有这次那么严重。这次林大人病的不能下床,整日浑浑噩噩。仿佛和三十多年前,林大人第一次入京都时生的那场伤寒一样。那次重病,不仅让林大人失去了考试的机会,还差点要了林大人的命!而今,林大人又再次生病,也是把林家上下吓得不得了,险些以为林大人扛不过去。不过还好,林大人终于又慢慢的好了起来。所以,当林夫人提议去慧安寺时,全家人都跟去了。
等听完主持讲完佛法,林夫人便去大殿念经去了。
“多谢菩萨保佑,让孩他爹恢复健康!”林夫人虔诚的跪在地上。哪怕她到京都多年,还是喜欢称林大人孩子他爹,只有在人前时才称一声“老爷”。
“多谢菩萨保佑,让公爹身体安康!”大少夫人说道。她知道,这林府是公爹一人撑起来的,公爹在,林府还是这京都里第一清贵世家。只要公爹在,皇上对林家的恩宠就不会少,那么将来,等君行长大了,也会平步青云!
还没等林大少夫人往下想,就听到管家轻声说道:“启禀夫人,老爷说他进宫面圣,让您不必等他,派小的先送您回府!”
林夫人闭着眼睛说道:“无妨,我还要多在寺里住上几日,先送大少夫人他们回去!”
“是!”管家躬身道。
林大少夫人听了此话心中甚是高兴,当今陛下甚是看中自家公爹,有事就找公爹商量,还是当初父亲有眼光,林家大公子名声不显,但是家世好,有学问,自己嫁过来,从不曾受婆母坷待,丈夫又真心相对,从不曾寻花问柳,自己还为林家生下长房嫡孙。想到儿子,她又十分得意,二公子和三公子尚未娶亲,家中孙子辈只有君行一人,深得家人喜爱。可是,自三年前,君行莫名生了一场病,身子就没那么好了。想到这里,林大少夫人就有些难过。
林大少夫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早已跪在了林夫人身边。
“祖母,我留在这里陪您!”这是一个十岁的男孩子,他面容白嫩,眉清目秀,礼仪有度,是一个翩翩少年郎。
林夫人看着孙子,说道:“山里夜里寒凉,你身子骨弱,不如随你母亲回去!”
“祖母莫要小瞧人,我到下个月就过十二岁生辰了,是个真正的少年郎了!”林君行撅着嘴不服气的说道。
林夫人看到孙子的样子,知道这小子从小就倔,就对林少夫人说道:“君行留在这里陪我,其他人早点回去!”
“是!”林少夫人虽然不舍儿子,但是婆婆已经发话,她也只好离开。
等到其他人都走了,林夫人继续跪在蒲团上念经,而林君行也在一旁闭着眼睛碎碎念。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是真的佛教信徒。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