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某脑机接口研究所内,一群士兵头上戴着奇形怪状的头盔,旁边有很多科研人员正在忙着,一旁的电脑屏幕上有类似雷达图一样的动画一直在变化。
一名上校对旁边的研究人员说:“这样是不是比用AI训练要快?”
研究人员回答说:“我们的处理器差一点,AI训练太慢了,这样确实好一点。”
说话的两人一个是空军的上校赵克建,另一个是人工智能专家钱铭。
赵克建和他的战友参加了欧洲的空战,他们驾驶有人战机控制无人机以参加了那场战斗,目的是收集数据,回来后利用脑机让这些飞行员参加模拟的战斗,之后把飞行员的意识上传到无人机上,无人机利用飞行员的意识控制飞机,而不是AI控制飞机。
“克建,这次你们去冒了很大风险,但是帮助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之前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有眉目了!”说话的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国内脑机接口专家武学敏。
赵克建回答:“去之前我们已经写好了遗书,一起参战的那些外国飞行员大部分都牺牲了,他们本来也可以活下来,但是当他们知道那些无人机准备轰炸舰队的时候他们掉头回去了,但是最终舰队也都被击沉了。上级给我们的命令是我们必须活着回来,武院士只要你的项目能成功,牺牲都是值得的,那些无人机反应太快了,近战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啊!双方的中距弹现在基本都是摆设了,空战全靠近距格斗啊。”
“这几天训练的可以了,可以上传了。你们在这里再训练几天,每天训练的结果都可以传上去,每天都迭代一下。”武院士说。
第二天,赵克建坐飞机将硬盘带到了试飞中心,用飞行员意识控制的无人机稳稳的飞了起来。同时又起飞了一架电子战机对这架无人机进行干扰,这架无人机在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发射红外空空导弹命中了靶机。
下午,这架无人机又与AI控制的无人机进行了近距格斗,两架战机在空中决斗了30秒便分出了胜负,第一轮飞行员意识控制的无人机胜出。实验一直到两架无人机快没燃料了才结束,结果是2.5:1,飞行员意识控制的无人机胜出。这样算的话,下次遇到比尔斯的无人机双方的损失就差不多了。
同赵克建一起来的还有钱铭,之前利用AI控制的无人机AI部分的代码都是钱铭领导的项目组编写的。
第三天,在试飞中心进行了200架无人机的测试。其中100架利用AI控制,名为空中智慧队;另100架由飞行员的意识控制,名为闪电队。
两队飞机各占用一条跑道依次起飞,前后每架飞机之间仅仅相隔十几米,两队的第一架飞机同时起飞,到最后两队的第100架飞机几乎同时起飞。
两个队伍分成两个机群,一个向南飞去,一个向北飞去,最后都掉头向对方飞去。模拟空战正式开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