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伊匆匆去了法国后,顾恺年首先为她找好了住处。房东贝尔太太五十多岁,是个商人的遗孀,有两个女儿在读大学。
贝尔一家人很好,但丛伊的状态一点都不好,她情绪低落,整夜整夜的失眠。
为了排解失眠的苦恼,她开始吸烟。
她常常在不眠的长夜里,坐在窗口一边吸烟一边流泪。
从小到大,被母亲打骂,被别人嘲笑,她都有自己的方式迎来送往,却很少流泪。
可来到法国以后,那些以前没流过的泪,都在这里泛滥而出。
她自己也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泪水。
丹阳就读的学校虽是个三流大学,管理却非常严格,只有晚上回宿舍就寝前的一个小时可以用手机。
每天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的时间,法国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丹阳每天这一小时就陪她聊天,给她讲些好笑的事让她开心。
丹阳的陪伴让她心情好过了许多。
鹿城美术学院的那场闹剧,丹阳很快就查出了原委。
那个闹到学校的女人叫李金红,是梁简宁的妻子。之所以闹了这么一出,还得从他们的婚姻说起。
梁简宁和李金红都来自农村,两家是多年邻居,关系处的非常好。
他们的父亲同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工人,在一次事故中,李父为救梁父身负重伤,后抢救无效去世。
感念李家恩情,梁父就答应了李母提出的要求,让两家孩子结下了亲事。
梁简宁是个重信之人,虽然后来他考入师范大学,又被分配在鹿城美术学院,他还是娶了高考落榜后来在鹿城打工的李金红。
但婚后两人各方面都显出了落差,越来越自卑的李金红,性格中表现出来的偏执、多疑、狭隘,让梁简宁忍无可忍。
提出离婚无果后,梁简宁就搬到了学校住。学校并没有教职员工宿舍,学生宿舍楼后面的那个住处,就是暂时的容身之地。
发生那场闹剧的前两天,李金红突然接到了一个快递信件,里面是一份打印好的书面材料,内容详尽描写了一名美院女学生如何勾搭梁简宁的过程,落款是“一个知情者”。
事发当天,李金红又接到了这个“知情者”的电话,告诉她一切都安排好了,让她从学校后门进去,到梁简宁的住处捉奸。
李金红本意是经这么一闹,抓住梁简宁的把柄,就此将他治住,不再和提她离婚。
她没想到的是,不知怎么就招来了记者。而舆论之力导致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她的丈夫梁简宁。
这件事给学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若不是学校惜才,梁简宁差一点就被开除了。虽未开除,但梁简宁却被辞去了班主任一职,工资也降了一级。
洛丹阳把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告诉了丛伊,说你就是个无辜的被牵连者。
丛伊却不这么认为,报纸上的内容她看了,虽然都是些凭空捏造的说词,但也是捏造得那叫一个有理有据。还有那几个莫名出现的记者,都更像是针对她的。
但远在法国,这些事只能暂时放下。而她目前面临的一件大事,是考虑重新入学的问题。
当年在鹿城美术学院选专业的时候,丛伊在美术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中选择了前者,源于她太热爱绘画了。
经历这场“捉奸事件”后,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重新的考量和规划。
最后在艺术和现实中,她选择了现实。
法国巴黎时装学院,这所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入学过程真是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丛伊还是通过了严格的考试面试,顺利入学。
丛伊的睡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但入学后节奏紧张的生活,让她必须保持一种正常的状态,她依赖上了安眠药。
为了不影响她上学,丹阳只能周末跟她视频。丛伊越来越憔悴的面容,被洛丹阳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丹阳知道,她虽然嘴上说她一切都好,其实每天都活得很辛苦。
她把这些都告诉了顾恺年。
进了巴黎时装学院,紧张的学习生活治愈了丛伊的眼泪。
她不允许自己把时间,浪费在伤心难过上。这个克服过程相当不容易,但她用忙碌战胜了自己。
为了让时间更加充实起来,她开始自学法语,这样和周围的人交流起来会更方便。
不久后,贝尔太太又收了一个新房客——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秦林。
秦林,就这样出现在丛伊的生活里。
当丛伊见到这个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面容温厚的年轻男人,他那周身散发的淳朴气质,立刻赢得了她的好感。
秦林是一名心理医生,在国内已有一年的工作经历,据说这次来法国是为了继续深造。
随着一段时间的接触,丛伊觉得秦林真的是个特别好的人。正直,真诚,守信,是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
晚上,丛伊再也不会一个人,坐在窗前莫名的伤心难过。她再也没碰过烟。
这样的时候,如果没有作业,她就可以和隔壁的秦林聊天。
贝尔太太的公寓是个四层楼房,贝尔太太和她的两个女儿住在二楼。
丛伊和秦林住在三楼,他们两个住的都是那种木板式房间,朴实而舒适。
窗外有个很大的平台,那里摆放着木桌木椅,他们都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那里聊天,喝茶。
秦林的家乡在贵州茶乡,他从家乡带来的茶叶非常好喝。
喝着清香四溢的茶水,同秦林聊着天,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
他们都不是很健谈的人,但却总是有无数的话题可聊,话语投机得不可思议。
丛伊听从秦林的建议,开始喝他特意配制的安神茶,替代了以前服的安眠药,睡眠渐渐的好起来了。
她的心情逐渐明朗起来,脸上恢复了以前的气色。
后来,一位心理学教授来学校进行巡回演讲。那些似曾相识的话语句句入心,这时她才蓦然明白,之前秦林同她每一次的聊天,其实大多数都是在为她做心理辅导,只是以一种轻松适意的方式罢了。
她特别感激,为此请秦林吃了一顿丰盛的法式大餐,秦林欣然接受,宾主尽欢。
有时丛伊觉得,秦林就像她生命里的一束光,在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就那么突然的照了进来。
丛伊的法国生活真的逐渐好了起来,秦林的到来,医治好了她的心伤。
贝尔太太的两个女儿,都要跟她学习中文,她因此每月又有了一笔收入。
除了学费房租,她不再花顾恺年给她的生活费。
有时候她真的很讨厌他的钱,但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他的钱的确养育了她,给了她很好的物质生活,让她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有恨,但不能不感恩。
在巴黎时装学院,丛伊依然是最努力上进的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她考出了全年级最好的成绩,还荣获了一笔可观的奖学金。
接着,她的设计作品在一些设计大赛中不断获奖。后来,还被著名设计大师卢卡斯慧眼识珠,收她做了他的学生。
在人才济济的法国时装界,Larin的名字脱颖而出。
丛伊一毕业,就被实力雄厚的塞诺公司高额聘请,成了那里唯一的一个华人设计师。
丛伊在法国的生活顺心顺意,如果不是内心的那棵暗刺时时作祟,她也许会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
她的清白和尊严,在别人眼里可以一文不值,但那是她最为珍视的东西,她一定要回国找回来。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