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莲和公孙婉本是江南氏族公孙家的双胞胎小姐,自从来到太学府求学后,便暂居自已的叔叔公孙衍家中。
公孙衍乃是当朝礼部尚书,对这一对活宝侄女自是十分宠爱,吃穿住行样样都是朝着公主标准来的。
什么,你说不合礼数?他是礼部尚书你去告他呗。
言归正传,公孙莲自那日宋玉在课堂上不告而别时,便一直关注着这位长得好看的男生。
后来自已叔父派人前去看望宋平时,她才得知宋玉当时如此慌张的原因,宋玉一去便是半月,听从宋府回来的丫鬟们说,宋玉照顾他大哥,小到烧水喂食,大到治伤换药,全部亲力亲为。
公孙莲也是二九芳华,对这种有情有义,满腹才华,长得还好看的少年自是没什么抵抗力。她自小不在永安长大,对宋玉不太了解,几方打听后才知道宋玉父亲的事情。
她从来没有对一位男子产生如此复杂的情感,欣赏和暗恋中,又带着几分母性的泛滥,想要陪在他身边一同分担。
即使是先前在得知宋玉为青楼女子作诗之时,心下也只是有些醋意,想要等宋玉回到学院之时,好好教训他一番,可等真正看到宋玉坐在自已身旁时,那些准备好的挖苦讽刺全部消失殆尽,只剩下了一句“小心白川”的提醒。
如今宋玉遭受诽谤,公孙莲自然是要站在自已心上人这一边的,所以还未等冯思远说完自已声援的话,便焦急的站起来为宋玉辩解。
公孙婉在一旁看着自已姐姐如此激动,也不知道姐姐为何这么支持宋玉。但她知道自已永远站在姐姐这一方,姐姐说宋玉是清白的,那宋玉就一定是清白的。
她默默的站在姐姐身边,牵起公孙莲的小手,无声的表达着自已的立场。
白川眼光微冷,恨恨的看向最后一排的几人,宋玉给了他们什么好处,竟然如此护着宋玉,但他丝毫不怕,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宋玉没有抄袭,那么便是他赢了,人们需要的从来就不是真相,而是立场。
诸位学子吵吵嚷嚷,如今支持宋玉一派三人,公孙莲、公孙婉、冯思远,支持白川一派三人,冯雪、李登高、古河。
至此秦霁月请假,赵意保持中立,双方战成三比三平。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扯皮时,嘈杂的学堂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一直站立讲堂的宋玉,微笑的看着白川,缓缓放下手掌,心里多出来几分佩服,这白川置之死地而后生,将本来有利于自已的局势硬是搬成了五五开,倒也有些本事。
不过宋玉知道如今自已不能再佩服下去了,对方有备而来,若是今日这事自已处理不好,不光先前的流言不会消失,还会变本加厉。
“白川,你说我这首词最后几句是抄的你弟弟白羽的,全屏你的一张嘴而已,想必你弟弟天纵奇才,除了这句诗词外还有很多传世之作吧,可否拿出来同诸位学子欣赏一二?”
“宋玉你不要转移话题,我二弟才华不需要我去证明,若是你未顶替他的入学名额,他如今定然名流永安,也轮不到你!”
宋玉哈哈大笑:“好好好,你弟弟无需自证, 我却要因为你的诬陷自证文采,那我如今就证明给你看,依我宋玉的才学,是否需要去抄袭你弟弟?”
宋玉黑袍一挥,朝着孙总教习所坐案几走去,大声开口道:
“笔来!”
“墨来!”
“纸来!“
宋玉三声大喝,在场的诸位学子都是一愣,不知道宋玉要干什么,只有孙心智心里一动,赶忙让连教习去准备笔墨纸砚。
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学堂之中,只有一笔,一案,一孤人,他运气提笔,书法不似当时写奉天塔序时的入木三分,如今他被白川添堵,有了几分火气,用的乃是更加狂放的草书,行云流水,气吞山河,看的旁边的孙教习异彩连连。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短短几息,两首柳永的《雨铃霖》、《蝶恋花》跃然纸上。宋玉将宣纸随意丢给孙心智,说道:
“纸墨不够,继续上!”
孙心智只是粗略一览,心中大变,这是又是两首书写情思的千古名词,他刚忙让连教习按照宋玉的吩咐去增添笔墨,自已则是将宣纸拿给第一排的学子们轮流穿越鉴赏。
宋玉此时已经有些上头了,他本想按部就班,不想过妖易折,安安稳稳的将自已的名声打出去,可没想到自已还未入仕途,便遇到的不死不休的对手,逼得他不得不爆发一下,宋玉提笔继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宋玉写完这两首著名的离别诗句,大喊道:
“拿去给白川看看,我写的送别诗词比他弟弟到底如何?可还需要抄袭?”
连教习这边忙的晕头转向,又是维持纪律,又是分发诗词,但却乐此不疲。
白川刚刚读完方才宋玉所作两首情词,眼神里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如今又盯着面前两首送别诗,扑通一声瘫坐在座椅之上,他知道自已赌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但如今在场众人哪里还关注他,全都惊叹于宋玉的才华,他们哪里还能顾及课堂秩序,全都登上讲台,围到了宋玉周围,他们想亲眼看着宋玉如何临场而作,随手写下这一篇篇千古诗词的。
众人看着宋玉挥毫泼墨,肆意潇洒,脸上的震惊无法描述。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要说宋玉脑子谁的诗词最多,那自然少不了李太白了。
两首诗仙的传世经典,跃然纸上,没写出一句,都让周围学子惊叹不已,若说宋玉先前所作情诗,送别诗乃是铁骨柔情,百转千回,如今这两首太白诗词,便是大开大合,荡气回肠,加之宋玉豪放不羁的狂草,一时间人们都看的痴了。
他们也见过旷世奇才,但如今想宋宇这般,词词传世,句句经典的,念古朔今也绝无仅有。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