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难民们欢呼了一会,沈一万压了压手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情,你们都是从其他村子逃难过来的,不想留在这里的等灾荒过了你们可以回道原来的村子,想留下来的,村里会提供房子给你们住!当然了这些房子不能卖给你们,只能租给你们!
刚才那个难民又开口了,东家,这租金是多少啊?
问的好,一间房子每个月只收10文钱,够你们一家子有个住所。也就是你5天的工钱。
那男人思索了一下,连忙说道:东家我要租一套!
呼啦的一下,反应过来的人都喊道要租一套房子!
沈一万哈哈哈哈大乐,然后说道:房子还没建好呢,等建好了你们在租也不迟。
大家窃窃私语跟着家里的人商量着!
沈一万见差不多了继续说道:为了方便你们做工,也为了能把钱做工钱都给你们如数发下去,从今天开始每10个人组成一个施工队,村子里的活分配给你们施工队,工钱统一结算!
人们再次吃惊,都不太理解。
沈一万解释道:这样你们10个人为一个施工队,你们自已选出一个队长来,队长负责与蒋二沟通承包那块工作,这样你们就不用担心自已干不到活,赚不到钱!
众人恍然大悟,这对不善言辞的庄稼汉们简直是太好的政策。
你们妇孺也是一样,10个人组成一个队伍,能做什么工就让队长找娟儿给你们活干!
咳了咳继续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所有人都有活干,活儿早晚有干完的那一天,所以你们的活干的不好,那下一次就不会给你们活干,到时候赚不到钱,就买不到粮食,饿了肚子就不能怨天忧人!
霎时间难民们才知道,自已必须要努力把活干好,磨洋工肯定不行,自已的队伍也必须都是能干活的好手,要不然因为一个两人没把活干好,整个队伍的人都拿不到活就要饿肚子。
好了,我说的这些大家都明白了吗?沈一万问道!
难民们小声议论着,其中一个前排的妇女问道:东家我力气大能干男人一样的重活,能不能也拿2文钱?
沈一万笑呵呵的说道:只要你的队伍里的男人能同意你加入就行,但是不允许全是妇女的队伍接重活!
妇女有些不解,但是也不敢再得寸进尺了,自已和自已家的男人,再找几个差不多的一样的组成一个施工队就可以拿2文钱,那自已家每天就能赚4文钱,养活两个孩子应该没问题了。
见其他人也没有提问的了,沈一万就说道,今天下午给你们时间研究一下和谁组成施工队并选出一个队长出来做代表,由你们的代表去找蒋二要活干,不要一群人都去,乱糟糟的听到没!
难民们乱糟糟的回答着,听到了!
跳下桌子,沈一万比较满意这样的安排,简化管理难度,释放工作让大家发动脑筋远比自已想到哪里干到哪里要好的多。
整个村子一下午,一万多人不断的流窜着,认识的人自然组成了队伍,不认识的只能挨个拉着人问要不要组成队伍。
妇孺们好像也看到了希望!
蒋二学习速度是比较快的,拉着自已村子里的几个人,替自已分担压力,活还是那些活,但是不用挨个盯着每个人干活的速度,看到磨洋工的就可以给这个施工队施加压力,毕竟权利不小。
而难民里也不乏脑筋活络的人,现在做工比的就是谁干的快,干的好,自然的工具就是首要的。
一些妇女队伍找来较软的树枝,编着背篓,首先要给自家男人的施工队使用,多余出来的背篓就放在村口的集市卖!
沈一万没想到自已改革后,第二天集市就出现卖东西的了,看着背篓一下了然,现在工具缺乏,背篓的用处很大。
随口问了一句,这背篓卖几文钱?
那妇女连忙说道,回东家,一个背篓卖2文钱!
哦,价格还合理,卖出几个了,沈一万又问道!
那妇女摇摇头,一个都没卖出去呢!
想来是第一天,大家手里还没有银钱,哪里能产生交易呢!
想了一下说道:你这背篓不错,老爷我府里也正需要,老爷我都买了,也算是给你开个张!
妇女不懂啥是开张,但是听懂了老爷要买自已的背篓,不敢相信的问道老爷您都买下来吗?
沈一万看着5个背篓说道:这是你们一个队编织的吧?
妇女点点头。
沈一万说道,5个我都要了,说着掏出10文钱递给妇女。
妇女激动万分,连连称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其他人见状,背篓真的能卖出去,于是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编织背篓,结果显而易见,头两天还好,几天后,背篓就滞销了。
村子里刘婶子被从熬粥的活退下来后就带在府里,可是干了一辈子活,哪里能闲得住,自已还有个小儿子要养活,哪里好意思舔着脸吃姑爷的白饭。
于是就时不时的跑到娟儿那帮忙,只图一个心安!
沈一万给刘婶子,也就是自已这个丈母娘安排了个活儿,卖粮,这样还能顺带着照顾自已的小舅子。
于是村里的第一个粮店开张了,掌柜的就是刘婶子,少掌柜的就是自已的小舅子。
刘婶子生怕做不好,推脱几次不得后,千恩万谢的接了这个差事,并说道:就是帮着东家看管粮店,这生意自已可不敢要。
沈一万说道:你就接下吧,这个粮店就是送你的了,将来等小家伙长大了接你的班儿,也算有个生计。
刘婶子一听,为了自已的小儿子,再次感谢道:谢谢东家,说着用手抹着眼泪。
沈一万又交代道:要是忙不开就让三个丫头回来帮帮你,她们在府里也没有事情做,怕是再闲下去就矜贵起来了。
刘婶子点头说道:老爷放心,一定不会让他们生出不该有的毛病。
沈一万让大牛把粮食送到刘婶子家后就不管了。
卖了背篓的妇女们,拿着钱来到刘婶子家买粮,当第一波人买到粮食后,人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只要努力干活,自已也能买到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村子里的施工速度显然更快了,河道被分成一段一段的,每个施工队承包了一块,自已干自已的最后联通起来。
茅厕建设的速度更快,一天就完工了。
训练用的校场蒋二用了20个施工队,不到两天的时间,校场不仅弄完,地面也被夯实,凉棚台子也搭好了。
沈一万很满意!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