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大约四五分钟,两人缓缓停下,通道灯光到这里就没了,前方再次陷入黑暗之中。
郭旭转头看向王明亮道:“里边是什么?”
王明亮没好气道:“我怎么知道!要是知道,还用让你来?分开找?”
郭旭一脸平静,点点头,“电闸应该在墙壁上,小心点,看不见对方就退回来。”
王明亮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心中也已打定主意,若是今天晚上探寻无果,就明天再来,顺便将之前跟郭旭商量好的那几个人也拉过来。
两个人跳下平衡车,拿出手电,分别贴上两边的墙壁,然后顺着墙壁缓缓朝黑暗中走去。
可没走两步,两人几乎同时停了下来,异口同声道:“这里有岔路!”
跟之前不一样的是,这次声音竟然多了重音,仿佛是千百人同时在喊。
两人几乎同时沉默,待声音彻底消散后,又几乎异口同声道:“应该不是岔路!”
王明亮将手电指向郭旭所在的方向,顺时针转动了两圈,这是告诉郭旭自己要说话,然后说道:“这里有可能是中心大厅,小心点。”
之所以这样说,是之前曾有幸看到过其他已经解密的基地图纸,像这种全藏式的基地,通常是把一座或者几座大山挖空,然后按照功能和使用区域分层,若要跟外界联系,只能通过仅有的几条通道,这些通道的尽头通常会有一个大厅,一方面可以用作日常集会使用,另一方面增加了安保系数,想想当入侵者费尽心思潜入基地后,却到了一个空旷之地,内心必然会受到极大冲击,通常都会露出马脚。倘若强攻进来,这就相当于瓮城,必受前后夹击,无论进来多少都难逃一死。
郭旭没有反驳,待王明亮说完,出言提醒道:“你也小心点!顺着墙边走!”
两人又找了几分钟,终于郭旭找到了一个挂在墙壁上的箱子,打开后果然是电闸,轻轻一推,伴随着轻微的电流声,一盏盏灯从黑夜中亮起,宛如一双双睁开的眼睛。
“我草!”身后传来王明亮轻微的惊呼声。
郭旭回头望去,也顿时瞳孔放大,满脸震惊之色。因为听到王明亮的声音不大,心中已经做好相距几十米的打算,可回头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超级大的圆厅,而王明亮此刻距离自己目测足足有二三百米的距离,就这两个人应该还没到这个圆厅的中心线。
如果是在外边,数百米宽的大厅虽不多见,但也不少,像人民大会堂、朝鲜国家歌剧院等等都能达到这个宽度,而这是山里,不仅工程难度大,还需考虑山体承重,除非上面已经彻底挖空……
“简直不敢相信!”王明亮跑到入口处,骑上电动平衡车快速冲到郭旭面前。“怎么做到的。”
“要么山体挖空了,要么就是用了超越我们常识的一些技术。”郭旭此刻已经完全陷入其中,一直仰头看着顶部,希望能从中发现奥秘,可找了半天,除了中间有一个偌大的红色五角星图案外,其他一无所获。“你有没有觉得这个五角星有些立体,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本来就是立体的,两边薄,中间厚。”王明亮没好气道,“你稍微站远一点就能看到。”
“这就能理解了。”郭旭闻言,顿时收回目光,脸上露出轻松之色,仿佛已经解开了谜题,“应该是采取了拱形结构,这样承重力就不是问题,不得不说先辈太厉害了。”
王明亮点点头,指着远处的主席台。“这里应该是日常集会的地方。”
主席台左右两侧刻着“华夏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而中间则刻着“伟人思想永放光芒”,在周围的墙上更是写满了各种标语,如“为人民服务,不为自己谋利!”“伟人是我们的红太阳!”“科学实验,人民受益!”“生产是第一位的,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为生产献身,为人民服务!”“加强集体主义精神,消灭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等等。
一时间,王明亮和郭旭有一种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感觉,周围的先辈挥舞着各种红色大旗,高喊着各种口号,怀抱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在这个地方为了实现华夏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他们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里,甚至死后都无法留下名字,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成就了现在的华夏,才让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华夏雄狮,再次傲视东方,成为世界之巅。
两人良久才平静下来,但郭旭眼中那团火热却迟迟未散去,这让王明亮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以自己对他的了解,这家伙那颗蠢蠢欲动、骚动不安的心,再次被激活了。只是,每一次激活,总会给自己带来一堆的麻烦,又或者引发两人之间的争执。原因很简单,他太理想化了。
“去周围看看?”郭旭突然说道。“我看四周有不少门。”
“刚才我看了,都是通往车间的,只有正南方有一处通道上面写的办公场所。”
郭旭想了想。“那就去办公场所,如果能够在档案室找到基地图纸,咱们也不用到处摸了。”
王明亮点点头,表示没意见,但面露一丝疑惑。“也不知那两扇大门后边是什么。”
“咱们先搞清楚这里再说。”郭旭没好气道,“倒是看看不就知道了。”
“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在那边!不过,我感觉这个厂子不一般。”
“为什么这么说?”郭旭疑惑道。“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刚才扫了一眼,这里的标语大部分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几乎没见70年代的。所以,这里极有可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造的第一批三线,而且……”
郭旭知道王明亮所说的重点不是第一批建造,虽说第一批建造的,都是比较重点的项目,那也是相对重点的。后来随着国家一个个五年计划顺利展开,最早建设的那批三线厂有些项目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比如炼钢,仅一省每年产量就能排全球第二,那些藏在深山的钢铁厂受制于运输和设备老旧,产量还不如一座小型的炼钢厂,维持下去完全是劳民伤财,所以早早就关闭了。
“说重点!”郭旭没好气地说道,“别废话了行不!”
“既然是第一批,纵然最早放弃也得是八十年中后期,应该会经历70年代,怎么可能没有70年代的标语呢?我刚才查看了一下四周的地面,地面上灰尘只有薄薄一层,无法判断什么时候没人的。我有个猜想,这些人进来以后就没有再跟外界接触过。而那些负责对外联系的人,也有意识不想让他们得知外边的情况,所以才会这样。既然是这样,那说明这个三线厂属于绝密单位。”
郭旭点点头,从目前所见所得来看,这个判断没毛病。要想知道厂子是什么时候遗弃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去看一下通道内那些没拆封机器的生产日期,就一切真相大白。送来了没拆封,说明当时这个厂子已经被遗弃了,且运走的价值不大,所以才会丢在通道内。
两人说着来到通往办公场所的通道,这一次没让两人苦找,进入通道就看到了电闸箱,推上之后通道立刻明亮起来,一个个台阶出现在两人眼前。
两人见状只能放弃电动平衡车,缓步朝着里边走去。走过一段台阶后,出现了一个大约近万平方米的平台,抬头望去,这里是一处深坑,月光透过坑顶洒下,四周显得格外幽静。不远处山崖下方,隐隐约约看到一座五层高的小楼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王明亮正要过去一探究竟,却被郭旭一把拉住。
“怎么了?”王明亮疑惑道。
郭旭用手指指头顶。“上面有点蹊跷!深坑之下一般有旋风,但这里却很安静。四周也没有见落叶和灰尘,这里应该是一处封闭空间,又或者……”
“眼前是假象?那除非上面是天幕,可以当年的技术,不可能做到。”
“如果不是天幕,那只能是玻璃了……”郭旭感叹道,“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王明亮拍拍郭旭的肩膀。“别一惊一乍了,再这么下去,咱们十年也看不完。赶紧的。”
郭旭只能放弃想继续研究下去的想法,随着王明亮朝着五层小楼走去。很快,两个人就走到近前,这是一座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略微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这种建筑平面规整有如“蛋糕”切面,给人一种庄严、稳重,但时间久了,就越显示出不便和破败。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苏式建筑带来的是美好的记忆;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则正好相反。
“电工房应该在一楼中间楼梯左侧第一间。”郭旭指向电工房所在的方向。
倒不是郭旭提前发现,而是当年为了便于推广和减少成本,这种苏联式建筑几乎用的是一张图纸,只要学过建筑学和了解过这方面知识的人,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设备间。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