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之行实为稀,心狠手辣世间奇。
爱财如命亲情薄,控制欲强难自持。
遇外则慈似菩萨,家中却闹如戏子。
虚伪至极令人惊,亲情断绝无所期。
李小龙大师之外婆,实乃天下最愚、最狠、最色、最怯而又最勤之老妪。其好面子善争强斗胜,且极具控制欲。今李小龙大师吐露心中郁积之怨气,以冀亲朋理解。彼时立年已过游历江湖多载,于是识得外婆真面目,故断然与其外婆决裂。
其外婆心中,儿子、女儿、孙子,皆为菩萨所赠之财产,可随意处置乃至剥夺生命,最好陪葬于其身后。若不随其意,则被视为无良狼心狗肺,即在家中哭闹寻死觅活,使一家鸡飞狗跳如入人间地狱。实乃其耍威风之表演手段,其实为天下最怕死之人。
当其外婆遇外之时,即刻变为活菩萨大好人,温良恭俭慈祥而有礼。如戏子唱戏,独对李小龙大师时心狠手辣穷凶极恶,有外人在时其口头禅:一切皆为李吃好穿好耍好,寻好老婆,若非因李她早上吊而死。
外公儒才通九章,若逢科举必登榜。
苦力蒙生怀才恨,饮毒含恨此生伤。
外婆巫术装神灵,骗吓龙心恐得慌。
夜夜紧紧相抱睡,疑是骗局未明朗。
旧事重提思绪纷,儿时疑云遮心房。
成人世界多复杂,岁月长河费思量。
其外公者,大儒才子也,通九章算术,深谙儒家文化。若生逢科举之世,必能状元及第,光耀门楣。然生不逢时,民国无科举之制,故其外公空怀诗书仅凭苦力度日。郁郁不得志含恨终生,终在其外婆之逼迫下,饮农药而逝。
其外婆常装巫跳大神,闭目诵经:“菩萨、佛祖、阿弥陀佛,我无能养大此小外孙,速来收之。鬼魅满室!”幼时李小龙闻此言,惧不敢出声,每夜紧抱外婆入睡。后思之,疑此乃外婆好色之又一计,因李小龙幼时乖巧如橡皮娃娃。
昔外公饮农药时,李小龙首见而惊呼。邻人救之,洗胃而后安。然夜深人静,邻人散去李入睡后,外婆于外公昏睡之时,再灌以耗儿药。其外公本因高血压脑充血半身瘫痪,饮农药本激外婆,未料外婆趁机再灌毒药,令外公含恨而终。外婆惧李知此事,故始终隐瞒。彼时李小龙年仅十二,未知成人世界之复杂。
当时华邦国正严打不法之徒,其外公亲属知外婆之手段,遂将其送捕房据说将被刑。时捕头见李小龙年幼无依,遂动了恻隐之心将其外婆放归家中。
初,邻居言,时值特殊岁月,其母豆蔻之年随师赴帝都,后与其父相恋。其父高大威猛风流倜傥,母亲窈窕淑女,琴瑟和鸣之际李便降世。归蓉后,其外婆见其父仪表堂堂,心生邪念。后据其父言,每与母聚辄于楼隙间窥视。既屡戏父,不从,又信谗,于是从中作梗。邻人悟其意,遂纠众揍其父逐之而去。外婆有言:“于友前勿言伪,于家人前勿言真”。
佳人才子两相宜,风流倜傥惹人迷。
邻居嫉妒从中作,打骂逼走无颜啼。
入赘实应家兴旺,外婆贪欲意难忌。
友前说真家人假,文化缺失失荣机。
幼时李不解其意,及至李闯荡江湖数十年后方悟其言,因其本文盲欲得他人之誉,须待他人以诚。然彼于家人,何需多加善待?其父母皆读书之人,夫君亦儒雅之士,女儿乖巧顺从孙子亦言听计从。故其外婆蒙昧愚蠢祸及李家四代人,李小龙外高祖父、外祖父、父母与李本人均受其害。真乃一句古话应验:“一瓜女人可毁四代人!”总之,彼不敢对外人强硬,唯敢家中逞凶。
岁月既久李小龙往帝都寻父,闻其言及往事,忆及外婆之种种,深以为然。父离后,归其职所立其家室生其子女。母亦改志,得继父。
彼时,李小龙少时心中慈祥之外婆,经历江湖后,方悟其实为一巫婆,一切皆伪。既明世事,李决意学艺立业。欲使短暂之生,成就永恒之功。遂入帝都寻父学艺,癸酉孟秋归蓉助人写店招。李尝言平生坦荡未亏心,至于攻人,皆因报复而已。大丈夫行于世当恩仇分明,有仇不报非君子。
有诗为证:
江湖闯荡几十年,恩怨情仇埋心间。
亲人相斗倍伤心,心中虽悲情为先。
建功立业扬名世,明理世事真如幻。
立业闯荡追梦想,功勋卓著万世传。
报仇雪恨不欺人,快意恩仇须追源。
丈夫行走江湖路,恩仇分明义为先。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