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曾提到,镇国侯失踪后,其麾下的凌家军要么被收编,要么就地解散,只留下了暗中的一支精锐,专门护卫镇国侯府的安危,在镇国侯失踪后,他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凌湘,守护镇国侯唯一的血脉。
但,原来的凌湘着实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次次伤害了他们,加之凌二爷的暗杀,这支精锐最终被逼无奈,只得放弃了凌湘,转入地下,这才得以苟延残喘。
是夜,凌湘乔装一番,去到了一个小巷子,敲响了一扇破旧的门。
久久没人回应。
凌湘站在原地,思考了许久,最终喊出了那句凌家军的口号:
“山河永驻,军魂不灭!”
“吱呀——”
厚重的开门声响起,驼背的老妪缓缓抬头,浑浊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女孩子:“姑娘,你找谁?”
“我叫凌湘,一个孤女,来找我遗失的家人。”
老妪神情微变:“这里只有老身一人,姑娘怕是找错了地方。”
凌湘笑着将身上的包袱送给老妪:“凌湘少时不懂事,伤了家人,而今想来,悔不当初。许久未见家人,这是我准备的一些小小心意,请婆婆代为转达。”
老妪拿着包袱,本想推辞,凌湘却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坐在地上打坐,大有坐着不走的架势。
老妪拿她没辙,转身关上门。
“真是小姐过来了?她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的?”连才良接过老妪手里的包袱,非常震惊。
“就她那样的,哪有这个本事找到我们。说不定是凌承福那厮找到了我们,让她来打头阵!”穆恒愤愤不平道。
“是啊,这里面说不定装的是毒药,一打开就会毒死我们!连老大,快丢掉!”闵阳泽立马去拿包袱。
连才良挥手制止了他:“你们站远些,我看看里面是什么。”
“老大不可!”穆恒按住连才良的手,“你忘了你这腿就是被她害成这样了么?”
连才良坐在轮椅上,看着自己的腿,凄楚一笑:“都过去了。”
闵阳泽咬牙切齿道:“这事情过不去!她害死了我们那么多兄弟,还害你不良于行,她竟然还有脸来找我们!要不是看在侯爷的面子上,我……”
“当年她不过就是个几岁的小姑娘,知道什么呀,都是被凌承福诓骗的。我们这些大老爷们,怎么能跟一个小女孩计较?”
连才良叹息一声,不顾其他人的阻止,打开了包袱。
映入眼帘的是一封信,下面放着一个盒子。
信上只有一句话:“山河永驻,军魂不灭!”
连才良摸着上面大气磅礴的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她不配喊我们凌家军的口号!”闵阳泽受了刺激,一把抢过信,用力撕得粉碎。
这口号,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喊过了。
八年前,七岁的凌湘被人掳走,他们全体出动救人,最后却发现,那只是个陷阱,凌湘安然无恙,他们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失去了许多同袍。
那一战后,他们被凌承福追杀,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他们担心凌湘在凌承福手上,凌承福会对她不利,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她走。
谁知,凌湘不仅不跟他们走,还说他们是坏人,大叫大嚷,引来了凌家的人。
他们陷入包围,连才良的腿就是那个时候被人打断了的。
这些年,他们一直躲躲藏藏,苟延残喘,因为不能公开露面,没有赚钱的途径,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凌家军的辉煌荡然无存,他们早已不复当初的骄傲。
大家多次提议离开京城,避开凌承福的追杀,只有连才良一直坚持,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始终留在京城。
因为他相信,有朝一日,定会有一个强有力的统帅,带领凌家军重现辉煌!
往事不堪回首,连才良定了定神,不顾其他人的阻止,打开箱子。
里面整整齐齐装着许多瓶子,里面放着各种药,其上还写着药的名称以及用途,从外伤到内伤,相当齐全。
“她会这么好心?”闵阳泽第一个不信。
连才良拿出一瓶止血药交给戚良翰:“你看看。”
戚良翰是他们之中硕果仅存的大夫,倒出一颗药丸放在掌心,认真辨别之后,点头道:“是真的,这止血药的药效,在我平生所见,怕是仅次于夫人炼制的丹药。”
戚良翰十分激动,立马检查了所有药,竟然全都是精品!
“她这是什么意思?收买咱们?”穆恒仍然不相信。
“五嫂,她来的时候,说什么了?”连才良从震撼中回过神来,连忙问老妪。
老妪叹息一声,道:“她说她少时不懂事,伤了家人,而今想来,悔不当初。许久未见家人,这是她准备的一些小小心意,请我代为转达。”
“那,还见她吗?”戚良翰小心翼翼问道,眼底有着明显的狂热。
连才良盖上箱子:“我们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算计了。”
这一夜,凌湘守在门外,静静打坐。
戚良翰好几次偷偷从门缝中看她,将情况报告给房间里枯坐的众人。
“她还没走?”连才良看向窗户外。
“她在打坐,我观她周身有内力波动,应该是在修炼。”戚良翰猜测道。
“修炼?”连才良意外道,“不是说她没有天赋,没法修炼吗?”
“谁知道呢,传言也许是假的?”穆恒没忍住,也去看了眼,回来后阴阳怪气道。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凌湘睁开眼,看了眼门口。
从老妪进去后,门就再没有开过。
看来,要想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并不容易。
她并不气馁,走到门口,敲了三声,说道:“天亮了,今日我要去跟二叔对薄公堂,不能让他发现我不在家,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们。包袱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亲自准备的,希望对你们能有帮助。”
凌湘转身离开,回到镇国侯府,日常修炼后,匆匆用过早膳就赶去了顺天府。
公堂之上,袁正清派人顺利从大理寺取到了契书。
只是,那份契书跟宗祠那份一样,只有印章和手印,没有字迹。
如果一份契书没有字迹,那可能是保管不当;但两份契书同时没了字迹,那可就耐人寻味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