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逸在学术圈并没有名头,年纪也不大,现在让他当组长来主持会议,并且要面对两个成名已久的院士,兄弟几人都在为他捏把汗。
“崔老、陶院士,关于天机二号的研发方向,不知二位有什么好的提议。”李云逸客气道;
“我们刚加入小组,提议还谈不上,不过,想必李组长对天机二号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了想法,李组长可以先谈谈,我们一起参详一下。”崔泰略思索道;
“崔老客气了,那小子就献丑了,鉴于天机一号已经基本精确到了厘米级,再按照原来的思路必然陷入瓶颈,所以,我提议直接以对分子的研究为切入点,从小到大,逐级推导。”
“这个方向可行,不过,难度十分巨大,自从人类发现原子以来,还没有哪个机构能保证完全掌握所有分子的规律。你这个从小到大是如何切入?是从头来过吗?”陶怡然立即回问道:“目前已知元素种类繁多,界定在分子基础的话,单论每个元素就有多重状态需要研究,再加上元素之间的分子结合,这样的工程量你可知道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要邀请陶院士的加入,不过工程量大并不代表完成不了。”
“有雄心壮志是好的,不过最好不要好高骛远。”
“陶院士先别急,听我讲完,我们研制天机二号的目的是模拟现实,重点是在现实中已知的东西,而这些数据大部分已经公开,只有少量的未公开的才需要我们去摸索研究。”李云逸不紧不慢的说到:“并且,未公开的部分分子的性质,我们的主要目的也是模拟,而不是需要确切的知道其中的形成原理”;
“这样说来,是我思维定势了,不对,仅仅是这样的话,你们自已也可以做啊?获取这样的数据应该难不倒你们的吧?”陶院士已有些不悦,心想:“这是请我来当搬运工啊?”
“数据一定需要准确,这方面陶院士是专业的,特别是那些未公开,半公开的新型分子材料,这就需要陶院士把关。另外,在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时候,用天机一号可以事半功倍,天机一号虽然不能模拟出未知,但可以根据指定的结果,分析出实验对象的错误点。刚介绍天机一号的时候忘记说了,天机一号的模拟精度是厘米级,但分析数据的精度是以观测精度为基准。”李云逸也看出来陶院士有点生气补充道;
“这么重要的信息以后要早点说,那么这项任务我这里来安排。”陶怡然现在就想试试天机一号的分析能力到底有多强,也没再介意李云逸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忘记。
“那就麻烦陶院士了,确定准确无误的数据就可以实时传输进系统,我们这边也好进行模拟算法的搭建。关于系统的对接和天机一号的使用方法,就由张强中尉过去您那边交接。”李云逸笑道,张强也起身向陶院士示意。
“李组长,按你刚说的研究思路,生命研究院这边是否也需要同步开始研究?”崔泰听完李云逸和陶怡然的对话,对使用天机一号也感起兴趣。原本他是不想主动问的,按年纪按资历这个组长应该属于他的,没想到被刘毅给抢先下手安排给了年轻人,心理确实有点不服气。当听到天机一号的分析功能,看陶怡然急不可耐的态度,本想看戏的他也必须有所行动了,要不然等研究有了成果,再被陶怡然给盖住了风头,他这老脸还往哪里放?
“崔老客气了,叫我小李就行,同步研究当然是最好的,就由王鑫过去您老那边交接,不过小子提前跟崔老提个醒,因为生物行为有很多不确定性,能达到预测现实的程度可能会比较困难。”李云逸听了崔泰的话,大概猜到崔泰的想法,原本还想在具体研究方式上做继续提醒,但,话到嘴边停住了,这个场合,提醒的太多反而会起反作用。
“那就辛苦王鑫中尉了。”崔泰也不等李云逸继续讲话,直接回复道;
“那好,任务安排基本就是这样,崔老和陶院士还有补充的吗?”李云逸说道;
“我这边没什么问题,崔老您呢?”陶怡然回复道;
“就先这样,等有了一定结果咱们碰面。”崔泰回道;
会议结束后,李云逸单独留下王鑫:“你到崔泰那边,注意多了解一些其他信息。”
“怎么,老大是有什么顾虑?”
“你给我装傻是不?你这天天跟那么多人打交道,崔泰在会上的反应你不清楚?”
“嘿嘿嘿,老大,你这是树大招风啊,还是老妖风,哈哈哈,放心吧,老大,一定给这老家伙查的底掉。”看着李云逸的手马上要敲到头上了,王鑫边躲,边改口。
“老家伙也是你叫的?这么不尊重老人?”眼看王鑫要躲出门外,李云逸一脚踹到他屁股上;
“哎呦,老大你这是要踹出工伤啊”王鑫一边揉着屁股,一边扭头朝着李云逸道;
“要报工伤就要多报点,至少来个对称。”李云逸抬脚就要往另一边屁股上踹;
“我现在就去崔院士那里,差旅费回来要给我报销。”王鑫头也不回的一溜烟跑了;
定下研究方向,各项进展有条不紊的进行,特别是陶怡然这边,从张强到达的第二天开始系统中就开始不断有数据汇入,这样的行动力不可谓不强悍。而崔泰那边,数据方面,一个月也没什么动静。但,论起忙碌程度却一点也不比陶怡然那边轻,不但整个研究院忙碌,连王鑫也忙碌,崔泰在忙着研究天机一号,王鑫在忙着查崔泰的底细。李云逸也没有催促,他知道即使崔泰拼命研究也不会出什么结果,更何况方向完全他的方向完全跑偏了。当然,关于天机一号的使用,也有人紧盯着,倒是不担心崔泰会用在不正当途径上。
一个月时间,李云逸带着欧阳奇和林墨一直在根据陶怡然提供的数据进行模拟模型的搭建,已有初步的效果。陶怡然在研究方面是专业的,用的观测设备也是专业的,提供的数据已极尽可能的准确,在观测设备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天机一号对部分事态的模拟预测效果已达到毫米级,甚至有望突破纳米级。这个时候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小尺度和大尺度的衔接问题。对于已经有了天机一号研究经验的欧阳奇和林墨,这点问题倒是难不倒他们。
正在他们想当然的通过经验算法来应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李云逸提醒他们:“一杯水,大尺度上看他就是一杯水,小尺度上来看,杯壁上也有水分子,水的表面也不断有水分子变成气体状态,不能简单在大尺度条件下就仅仅模拟成一杯水,水的存在会影响湿度,而湿度将影响整个空间的性质,如果研究对象是对环境特别敏感的设备,这杯水可能会造成模拟效果的巨大偏差。”
“老大,这个不难,加上一个气体扩散指数就好了。”欧阳奇道;
“真的这么简单?如果空间有气流扰动呢?如果这不是杯水,而是一杯有毒液体呢?”
“这么说来,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固体,气体虽然也有模拟,不过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模拟,并且并没有考虑生物因素,现在看来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林墨思索道;
“老大,这也太难了,风是可以模拟的,不过这个风吹散多少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又以一种什么状态去扩散,目前的研究数据能支撑起这样细致的模拟吗?”欧阳奇有点泄气;
“所以,小尺度衔接大尺度的数据不能想当然。”李云逸继续说到,“分子之间是有作用力的,从小尺度扩大到大尺度,就相当于增加了许多相互作用的分子。水分子和水杯壁之间,水平面与空气之间,也都是力的相互作用,另外再加上分子自身的运动属性。”
“哦,对对对,是这么回事,还是我们太心急了,太着急出成果了,这原本就是一套新的系统,跟天机一号的关系并不大。”林墨若有所悟道;
“聪明,一点就透,不过也不能完全说跟天机一号关系不大,仅仅是目前阶段跟天机一号的关系不大。”李云逸笑道;
“老大,关子多少钱一斤,你怎么一直没卖掉?,唉”欧阳奇说道;
“卖你个头,赶紧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云逸边说边抬起手,欧阳奇还没等这只手落下,就飞也似的躲开了,附和一声“吃不了,我就兜着走,嘿嘿。”
李云逸这边有条不紊的进行研发,崔泰院士那边已经焦头烂额,他想着先研究清楚天机一号的原理,最好能找到相应的漏洞,或者核心内容,但无疑都是无功而返。在发现这样是无用的时候,他也开始在按照分子研究的思路,去研究生物行为的模拟预测。但越研究他就越发现此路似乎也走不通,生物行为是可以模拟,也由相关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但要做到准确预测确是无一例外的失败。简单的来说,鸟儿受到惊吓会迅速起飞,这个各种程序都可以模拟,但,具体鸟儿起飞的方向及动作确是很难提前预测。研究像是走进了死胡同,按说数据支撑下,又有天机一号的协助,分析相关数据也没有问题,但是崔泰就是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他安排给下属的任务,一直是不断反复的各种实验,下属们也叫苦不迭。
以崔泰的地位和脾气要他认输是很难的,即使他已经意识到自已错了,但还是要硬撑,回想自已从事科研多年,还是第一次被小辈这么压着,这口气他很难咽的下去。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