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2日,中考的第一天,清晨的宁静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打破。慕容耀武在四点四十多分时便被这无形的氛围唤醒,再也无法入睡。他起身,发现卫生间的队伍长得令人望而却步,还都是女生,于是决定先憋着,等乘坐学校租用的中巴车去学校解决“内急”。
八点整,语文考试的钟声敲响。慕容耀武闭目养神,深呼吸,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然而,当试卷发到他手中时,脑海中杂念纷飞,心情难以平复。他选择的作文题目是《倾听中华文明的脚步》,在考场上,他感觉自已写得颇为顺手,但考后细细回味,却觉得诸多不足,尤其是那十分左右的题目,答得并不尽如人意。慕容耀武的字迹向来以“难以辨认”著称,这无疑会成为他得分的绊脚石。
下午的物理化学考试,慕容耀武在上车前不慎将涂卡器遗忘在招待所。抵达宁津县第一中学后,他急忙奔向文具店,却得知涂卡器已经售罄。他不愿向其他同学开口求助,尽管他知道许多同学可能无缘高中,但他更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
心情的阴霾影响了他的发挥。更为糟糕的是,慕容耀武在涂卡时未留意题号,仍然按照以往的习惯横向涂抹,而中考为了防止作弊,答题卡的涂卡方向并不统一。他恐怕因此要损失二十多分,而且考试时间也显得捉襟见肘,他仅仅是勉强完成了所有题目。
夜幕降临,同学们纷纷寻找自已的放松方式:有人在广场滑旱冰,有人在超市购物,还有成双成对的男女同学外出游玩。而慕容耀武,却选择了一个人的宁静。
2004年6月13日,中考的第二天。上午的数学考试,慕容耀武在最后一题上失足,那是一个价值10分的题目。他在最后检查时发现了错误,只需五秒就能改正,但监考的女老师紧紧盯着他的试卷。慕容耀武没有与监考老师纠缠,任由老师收走了试卷,尽管那时考试的铃声还未响起。
下午的英语考试,慕容耀武的听力部分做得还算顺利,但涂卡时间过长,导致他检查的时间并不充裕。不过,他总算是完成了所有题目,而考场上还有许多人未能如愿。
这一晚,同学们彻底释放了压抑的情绪。慕容耀武所在的房间,除了他之外的五个人邀请了其他同学一起来喝啤酒,把酒言欢。他们一共喝了十几瓶啤酒,女生跑到男生宿舍,男生跑到女生宿舍,总有说不完的话,相互赠送礼品、签名。而慕容耀武,却选择了一个人的清静。
2004年6月14日,中考的第三天。上午的政治和历史考试都是开卷形式。慕容耀武只带了教科书,而许多同学却带了课外辅导书。监考老师并未对此进行检查,尽管之前学校老师明确说过考试只能带教科书。慕容耀武心想,如果他也带了课外辅导书,或许能更加游刃有余。
在考场上,慕容耀武注意到有人在交头接耳、相互对答案。他内心正直,不屑于这种做法。令人欣慰的是,他提前八分钟完成了所有题目,而考场上还有许多人未能完成,甚至有人遗漏了十分的答题。
下午的地理和生物考试,监考老师是慕容耀武村庄的慕容文成,按辈分算是他的三叔。他看到慕容耀武后,提前十几分钟发了试卷,监考期间也显得颇为宽松。考场内有好几个慕容耀武的同学,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相互对题,慕容耀武虽看在眼里,也没有参与进去,却始终坚持自已的原则,“一片冰心在玉壶”。考试结束后,好几个同学感谢慕容耀武,他们知道因为慕容耀武和监考老师的关系,监考才松一些,他们的考试成绩会相对好一些。
全部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去宁津县第二中学参观校园环境,想让大家也报名宁津县第二中学。但是宁津县第二中学与第一中学录取分数线相差60分以上,宁津县第一中学每年高考本科能上线200人以上,而宁津县第二中学只是个位数。之后,同学们坐中巴车返回西塘中学。慕容耀武看着西塘中学,心中涌起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他觉得学校太小,房子也太矮,这就是他在县城待了三天的缘故吧。
慕容耀武徒步回家,正好赶上家里人都在忙碌地脱麦子。他加入其中,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感觉到浑身的疲惫。但这份疲惫中,也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和成长。中考的三天,对他而言,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青春的试炼与挑战。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