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啊?不看路!”尖锐的女声响起。
“不好意思,刚没留意,抱歉了!”前往图书馆的谢小小因为回想着导师的话,注意力不集中,不成想撞到了人,她赶忙道歉。
“欸,这不是谢小小么?赶着去上坟啊。”说话的人得寸进尺,言语中尽显刻薄之意。
谢小小抬头一看,原来是陈琳,果然是冤家路窄。
“想着点事,真不是故意的。”谢小小重新解释了下。
“谢小小你不要以为有林老师撑腰就了不起,谁没个牛导似的。”陈琳不依不饶。
“我们两人的事,扯什么导师。”
“哼,比选的时候我一定会赢你,你等着瞧吧!”陈琳放下狠话,便扬长而去。
两人之前就有过节,陈琳看不惯谢小小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不仅有学术大佬带着,还年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每次陈琳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赢她,输得实在不甘心。
......
很快就到了比选之日,一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比拼两人的授课功底,由听课的硕士生和系里博导共同评分,由于授课内容和教案固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并不大,因此这项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
第二轮比两人的外语能力,尽管谢小小的外语成绩不差,但是常年在国内接受学术训练,听说能力还是稍比不上本硕就读海外大学的陈琳,因此在第二轮的时候,陈琳的成绩比谢小小更占优。
到了关键的第三轮比拼,持续一周时间,让两人根据教务处给定的方向,自由搜集课题和资料,独立进行学术研究,输出一份包含研究大纲在内的开题报告。
要知道,撰写开题报告需要漫长的案头研究和长期对某一问题的钻研和追踪,正常流程一般都是以年月计,而现在只给了短短一周时间,这就要求候选人具备极强的承压能力、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高超的选题技巧。
一接到选题后,谢小小便埋头苦干,整理完文献和资料,梳理大致的研究路径,她对这个方向选题胸有成竹。
然而当比选时间过了一半,谢小小便从教务处得知一个噩耗,研究方向要改变!从原来“明清时期文学对比”,改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与发展”。
尽管林诗诗向教务处投诉,不应该临时换题,对候选人不公平。但是投诉无效,而反观万东风那边,却丝毫没有动静,平静而祥和地接受了这一改动,不免让人生疑是否他们在背后搞些小动作,奈何找不到任何证据,只得作罢。
事已至此,众人包括林诗诗在内,都认为谢小小获胜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万东风和陈琳,此时正在暗自窃喜,就在他们以为即将胜利在望的时候,谢小小这边却有了新的思路......
要知道谢小小在大三时因缘际会,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并在朱明轩“辛勤”的教导下,已经能炉火纯青使用计算机了,敲下一串串字符就能实现自动化,掌握了这种工具对文科生而言是极大的福音。
她迅速编写了能够自动收集文献资料的程序,并进行文本提取和统计,以学科融合的思路来阐述这一命题并加深拓展。
到了比选最后一天,这份超前且极具创意的开题报告打动了评委团,很多博导都表示如果有后续的研究,他们会很有兴趣参与,纷纷抢先给林诗诗打好招呼,生怕赶不及。
而陈琳的开题报告尽管可圈可点,但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研究方式和工具,在新颖性和开创性层面大大弱于谢小小,因此比选最后胜者被一致评定为谢小小。
当在文学院院长在会议室宣布最终结果时,林门弟子都高兴极了,兴高采烈地让导师请客吃饭,林诗诗大手一挥,随即邀请他们课题组的全体学生们到五星级酒店吃自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东风他们组,尤其是陈琳,面如土灰,双眼无神,好像至今不敢相信谢小小竟然逆袭成功。万东风更是神色严肃,丢了脸面不说,还搭上了些人情债,只能悔不当初。
经过重重障碍的谢小小,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T大教职,而她此时不知道有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她。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