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许大茂照样去了下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就比较偏僻了,人口也不到千人。还好这个村子没有丈母娘。舒服地睡了一晚。
……
翌日,在村子吃过早饭,许大茂并没有急着回城,而是意识探入药园空间,最早种的庄稼已经成熟,一个念头,成熟的庄稼就收获完毕,谷子脱壳变成了小米,玉米、高粱变成了细腻的玉米面、高粱面,秸秆粉碎还田,这可是真的粉碎,粉碎的颗粒也就比PM2.5大一些,不会影响接下来的种植。
其实像是玉米秸秆是可以青储的,只是没那个必要,空间里没有四季,也就是没找到苜蓿种子,要不然可以专门规划处一片畜牧区,北方的红薯生长期比较长,要160天左右,叶子和根茎也能用来喂养牲畜,还有几天红薯就能成熟了,现在可以先用白菜、萝卜先顶着。
空间里的蜂蜜也收获了一些蜂蜜,可惜没瓶子,收到储物空间里,成团状漂浮在空间里。还有这次的粮食收获,也都是漂浮在空间里,没有袋子装,这年月国内可是没有蛇皮袋子,豆子。花生这些大颗粒的作物,可以用麻袋装,像是面袋子都是布做的。去领站领粮食都要带上自家的面袋子,还要称重,才给你称粮食。粮站的粮袋子也是要回收的。
整理好空间收获,也不知道有多少斤,也没个称,许大茂估算不出来,看起来,好像收获还行,骑车开始回城,路过红星公社的供销社时,还买了一些麻袋,面带要布票,许大茂没有,只能先凑合着装起来,等以后再说吧,或者种植一些棉花。
出了红星公社,将放映设备收起来,换上两麻袋粮食,向李家庄进发,今天是和李家庄约好交易牲畜幼崽的日子。
吭哧吭哧,到了中午一点,才赶到李家庄,还好有灵泉水补充体力,要不然真顶不住。一麻袋粮食可是将近200斤,当然,许大茂没装那么满,但也装了有大半袋,两麻袋粮食加上许大茂本人150斤,二八大杠也有个40斤重,加起来可不少,不得不说二八大杠就是靠谱。
大中午的,村里的人也不多。
找到李支书:“李支书,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说着,许大茂还拍了拍麻袋,荡起一阵粉尘。
“你这孩子,怎么用麻袋装面,这一路上要撒不少,可惜了。”李书记一脸的可惜:“来,先将自行车靠到墙上,我去叫人称重。”
在李支书的帮助下,许大茂将自行车靠墙停住,这时候自行车脚架是撑不住这重量的。停好自行车,李支书就去叫人了。
不大会,李支书就带着村长和会计过来了,还拿着一杆抬秤和一根木杠子。
村长先打开麻袋抓出一把看了看:“这玉米面好,纯的,还磨得这么细,好东西啊。就是用着麻袋装,怎么想的。”
许大茂尴尬地说道:“主要是面袋子还要布票,这不是没有嘛,这次先称完,一会你给我几个面袋子,今天我得跑好几趟呢。”
“许放映,村里有台拖拉机,一会跟你跑一趟,不用你来来回回的跑。”
许大茂一拍额头:“艹,我怎么把村里的拖拉机忘了,李支书、李村长、李会计,咱们也都是熟人,也不瞒你们,这次的交易只能我来做个中间人,你们双方都不要见面的好,拖拉机我也会开,你们要是信得过我,我的自行车压到你们这,一会你们把上次说好的东西让我直接拉走,天黑前,我一准回来,你们也都知道我单位在哪,我跑不了。”
“成,都是熟人了,这点还是能信得过的,咱们还是先把这两麻袋粮食称一下。”李支书拍板道。
众人先卸下两个麻袋,村长和会计两人用杠子穿过抬称,勾起麻袋一角:“一百三十二斤,……,一百二十五斤。……,两袋总计二百五十七斤。”
称过重,记下数字,村长和会计去张罗鸡鸭鹅和猪羊幼崽,李支书点燃一锅烟袋:“许放映,粮食你还能弄一些吗?需要什么你说。”
许大茂一时也愣住了,这个问题他还没考虑过,空间里的粮食陆陆续续就要成熟了,也该给这些粮食找个出路了,去鸽子市和黑市,量小了,自已一个人还能操作一下,量大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
既然李支书问起来了,许大茂想到这也是一条路,当然一个村子是吃不下许大茂手中的所有粮食的,空间面积虽说只有一千多亩,但在十倍时间流速的加持下,可是相当于一万多亩的土地,再加上空间里没有冬季,正常一年能种两季庄稼,他这里十天左右就能收获一批粮食,一年算下来,至少相当于一万五千亩土地的正常产量,而且空间里的粮食产量好像也要高上不少,具体也没个数据,只能等以后慢慢估算。
“李支书,粮食我还有,但怎么交易你先说个章程。”
“嗯,你收黄鱼吗?”李支书磕了磕烟袋锅。
“收,现在黄金黑市价格是五块二每克,我按这个价格算。(注:六十年代国际黄金价格是35美元每盎司,每盎司约等于28克,小黄鱼约重31克,国内银行收购价是三块多每克,美元汇率是2.4)。”
“成,村里还有一些黄鱼,一会你回来多拉点粮食,我给你黄鱼,粮价咱们也按黑市价走。”
虽说都是按照黑市价,实际上还是村里占了不少便宜,现在黑市上粮食是有价无市,很少有卖粮食的,而且加工的也没许大茂加工的细腻。现在细粮价格快到两块了,粗粮也在五毛以上。
本地粮票和粮价差不多,毕竟拿着粮票就可以在粮店直接购买粮食,粮店的供应粮一斤白面才一毛八。全国粮票那就贵了,都将近三块了,毕竟全国粮票是全国通用的,而且不像本地粮票那样有有效期。储存全国粮票就相当于储存粮食,而且也不占地方,出差也能使用,还能邮寄给外地的亲朋。所以就造成了全国粮票比实际粮价要高。
“李支书,咱们这是毕竟是投机倒把,你能压住吗?”
“全村都是姓李的,谁敢不听话,全村人都要饿死了,还在乎个别几个人,这年月饿死的人多了去了。”
听着李支书杀气腾腾的话语,说是饿死,谁知道怎么死的,向上报的时候说是饿死的就行。
“成,事情您能压住就行。”
……
许大茂开着村里的小四轮拖拉机出了村子,开到偏远无人的地方,开启感知能力,发现四周无人后便将小动物收了起来,又拿起村里准备的面袋子看了看,每个面袋子上基本上都有补丁,数了数,有五十个面袋子,一个袋子能盛五十斤左右的面粉。
将袋子收到储物空间,将玉米面、高粱面和小米分装到袋子里,这次五亩地的产量(去除芝麻、豆类杂粮),装了四十二袋,也就是两千一百斤左右,再加上送过去的两麻袋粮食,就将近两千五百斤,在这个年月算的上高产了,还有20%的麸皮没算。
麸皮以后留着为牲畜,看来还要准备些投食机,自已可没工夫天天伺候这些畜生,投石机也简单,找厂里的工人一说就能做。
等到天黑,许大茂才发动拖拉机回到李家庄,村口的民兵直接拿着木仓上了拖拉机,这时,村民们都下地回来了,正是人多的时候,看着拖拉机上有民兵持木仓警戒,也都没上前。
到了大队部,又是一番称重记录,重量和许大茂估算的大差不差,也就同意了村里的称重,扣除那些交易小动物的需要粮食。村里又给了三条小黄鱼和三十块钱,零头给抹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