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天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分苗工作。
其余队友离开种植舱去忙其它事。王萍开始了培养液的调制工作。
培养液的浓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浓度不同。分苗时采用标准配方营养液的1\/4剂量;定植后的1周内幼苗,采用标准配方营养液的1\/2剂量;定植1周后,可调整为标准浓度。
当下按1\/4剂量,即硝酸钙 155.25、硝酸钾 111、磷酸二氢钾 82.5、硫酸镁 125、硝酸铵 17.25进行配置。把配置完成的营养液导入到分苗栽培槽内后,站到了显示屏前面,观察数据的变化。
王萍面前显示营养液的pH值和电导率EC值的各项数据。在倒入营养液后,随着那台发出轻微嗡嗡声的水泵的循环流动而不断的混合,屏幕上的数据开始忽高忽低不停的跳动,直至15分钟后才趋于稳定。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来决定。按之前‘天宫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的经验是8天左右就能长出5片真叶来,月球有着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具体生长情况要后续观察才清楚。现阶段种植舱的工作也告一段落,只需要每天过来检查一遍即可。在对整个种植舱内的各项设备进行了细致检查,离开前特地再次查看了菠菜种子的发芽情况后,王萍也离开了种植舱,加入到其它在建舱室的建设工作中去了。
在我们月球基地种植生菜、菠菜的同时,远在地球的“地外生存模拟实验基地”内由易志豪、钟禹和李涛组成的三人小队,也在太空模拟舱内,同步进行着完全同频率和同参数的生菜、菠菜无土栽培种植,来对比地月之间作物的生长周期、发育情况、产量及各种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性。
离开了种植舱,王萍来到了‘超算中心’建设舱室。辅助刘光、唐棠进行中心配套设备的最后安装作业。
超算中心的舱室主体已经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舱室的密封性测试。正式开启舱内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王萍从植物舱过来的时候,远远看到两个身影在超算中心的气闸舱内不断的进出,搬运着各种设备。连忙开启了月球低重力环境人体11号公家车赶路模式,跳呀跳呀跳‘加速’上前帮忙。
在三人的通力合作下,终于把所有的设备都搬入到舱室内部。脱下宇航服后,开始对成堆的设备进行的拆包检查统计。
明细如下:
1、星海一号月宫版主机。
61个 CPU 和51个 GPU 装在2组8个机柜组成,单个机柜长0.8米×宽0.8米×高0.6米。每组机柜由4个机柜堆叠而成。占地面积近2平方米,总重量达到0.5吨。
其峰值性能每秒5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万亿次。它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3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4类结点机、2套网络、15种印制电路板,以及鸿盟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并行程序开发环境与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在异构融合体系结构、64位多核多线程自主 CPU、基于高阶路由的高速互连通信、多级并行编译优化、高性能虚拟计算域、软硬一体的低功耗控制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技术突破。
2、存储硬盘。
准备的硬盘有便于数据访问的固态硬盘(SSD)及长期存储的大容量的机械硬盘(HDD)两种。
10组固态硬盘(SSD):
容量:100TB 。
接口类型: SATA、M.2(包括 NVMe 和 SATA 协议)、PCIe 等。
读写速度:顺序读取速度可达 3000MB\/s 以上,顺序写入速度也能达到 2000MB\/s 以上,具体取决于型号和接口。
闪存类型:SLC(单层单元)。
主控芯片:不同的主控芯片会影响性能和稳定性。
耐用性(TBW):10万 TBW 。
100组大容量机械硬盘(HDD):
容量:50TB 。
接口类型: SATA 接口。
转速:9000 转\/分钟。
缓存:256MB 。
平均寻道时间:8 - 15 毫秒之间。
3、制冷系统:
两套精密空调和液冷设备。一部作为备用。
采用热交换原理研制而成的,高效热交换技术、先进的制冷剂选择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理念,确保整个超算中心在适宜的环境下运行。
4、监控;
监控区设有屏幕监控墙和多台监控终端,实时显示超算中心及基地各个区域的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同时,配备了智能监控软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故障诊断。
5、电源线:
全部由银芯制成的。
6、数据线和控制线:
金属导体
如铜、金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高效地传输电信号。
绝缘材料
例如聚酰亚胺、特氟龙等,具有出色的耐高温、耐辐射和绝缘性能,能有效防止信号干扰和漏电。
防护层
可能采用不锈钢、钛合金等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以保护内部的导线免受太空环境中的微流星体撞击、真空和辐射的损害。
聚酰亚胺是一种常见的太空数据线绝缘材料,它能够在极端温度和辐射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特氟龙则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