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西北,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如同一片沉睡的神秘之地,铺展在大地之上。
入眼望去,整片戈壁滩是一片荒芜的世界,一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和粗粝的砾石主宰着视野。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升腾起滚滚热浪,使得空气都微微扭曲。金色的沙海在狂风的吹拂下,形成变幻莫测的纹路和形状,仿佛是大自然信手勾勒的抽象画卷。
林涛跟随由陈盛棕院士带队的,等离子防护罩科研团队已经在这个戈壁深处的绝密科研基地进行了一年多了,封闭试验。
戈壁滩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常年风沙弥漫,气候条件极端。早晚温差极大,白天地表温度最高高达六七十度,夜晚温度则会降至最低零下四十度。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则寒冷刺骨。然而,正是在这片“被风吹过的地带”,林涛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坚守岗位,无畏挑战,展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基地会选择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深处是有诸多考虑。
一、在等离子防护罩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频繁开展人工制造高能带电粒子轰击防护罩的试验。此类试验所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具备极强的能量和辐射性。倘若试验区域处于人口密集之处或者临近人类的常规活动区域,将会对当地的通讯系统造成严重干扰甚至造成电子设备的损毁。例如,可能导致手机信号中断、无线网络瘫痪,甚至影响到卫星通讯的正常运作。同时,高能带电粒子还有可能对居民的各类电子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毁,如电脑芯片损坏、家用电器失灵等。
二、所在戈壁地区属于无人区,不存在工业活动,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杜绝了,人为产生电磁干扰情况。有利于对等离子防护罩所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三、戈壁滩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有较为稳定的大气压力,这些都为试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戈壁滩昼夜温差较大,且在同节气内相同相同时间段的气候情况相对‘稳定’,稳定的温度变化有利于我们采用技术手段,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调整,模拟出月球极端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从而达到对设备性能的检测的目的。
五、保密性优势显著。整个试验基地均隶属于军事管制区,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整个项目的保密性。严格的军事管理措施和封闭的环境,有效地阻止了外部人员的窥探和信息泄露,确保了研究工作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顺利进行,从而保护了国家的核心技术和战略安全。
......
这天跟往常一样,陈盛棕六点钟就来到实验室。检验最新试验制造出来的纳米碳导电丝样品第XXXX号样品。这是他这一年多来基本每天早上不简单的工作。为了提升研究效率,他把带来的团队拆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进行不同思路的研究制作。极大的提高了样品的出品率。也变相的也增加自已工作时间。
虽然有带众多助理博士生,但他还是习惯自已亲力亲为。加上也是体恤自已的学生们,他们昨晚又加班到凌晨3点才回去休息。
走进观察室,穿戴好防静电服后,来到电子显微镜前,开始了一整套熟悉的操作程序。这些流程经过几十年操作,都了然于心,在他手上行云流水搬的顺畅。
操作的同时,思绪不受控制地飘飞,内心充满期待,渴望在早日能够实现质的突破,早日的完成研究。就能早日为月球基地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保护宇航员保护国家的财产。
内心的焦虑他没在学生们面前表现出来,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科学的问题不是你急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那一刹那的灵感。随着操作的进行,思绪又被缓缓收回!
开机准备:
启动电子交流稳压器,电压稳定在220V。
开启冷却循环水装置。
工作程序启动:
开启试样室真空开关、开启试样室准备状态开头。
开启控制柜电源开关。
约20分钟后,往试样室液氮冷井中加入液氮。
放置样品:
他这饱经沧桑的双手,此刻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精准与敏捷。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仿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是迟缓,而是沉淀下来的娴熟技艺。这种稳重快捷,并非一日之功。多年的科研生涯让老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知在固定样品时,任何细微的抖动或偏差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不一会就稳稳的把最新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
抽真空:
开启试样室进气阀控制开关,将样品放入试样室后将试样室进气阀控制开关关闭,开始抽真空。
调节参数:
这些都是细致活,陈老双眼紧盯着屏幕,手眼并用的调整电压,逐步增加至最适合的电压, 保证电子束具有足够的能量来穿透样品并产生清晰的信号。
接着为了保证为电子枪提供适宜的电流,确保电子的稳定发射,通过微操把灯丝电流(FILAMENT)调整至 7.5 - 8 的范围。
然后,细致地调节显示器对比度(CONTRAST)和亮度(BRIGHTNESS),使其达到适当的位置,以便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样品的特征。
之后,将图像选区开关果断拨至全屏(FULL),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
再通过调节聚焦旋钮(MEDIUM)和(FINE),对图像进行精细的聚焦操作,直至图像清晰锐利,呈现出样品的微观细节。
最后,选择适当的扫描速率(SCAN RATE),平衡图像的分辨率和获取速度,从而更有效地观察图像。
观察和拍照:
依据心中设想的需求,不断的变换观察角度,精心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感兴趣的微观结构。
缓慢移动样品台,耐心地寻找感兴趣的区域进行观察,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调整焦距和对比度,使图像达到最清晰的状态,确保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样品的特征。
......
一个多小时后。
起的比较早的研究员们,吃完早餐也陆陆续续来到实验室。然后大家就发现下面这一幕,不敢去打搅。
陈盛棕静静地站在电子显微镜前,他的姿势宛如一尊雕塑,一动不动。他的目光专注地凝视着眼前屏幕上显示的纳米碳导电丝的构造,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在他面前的这个微观世界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的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仿佛那紧蹙的纹路中藏着无尽的困惑。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氛围几乎凝结之时,他的神情渐渐起了变化,那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嘴角慢慢露出了微笑。
他终于看到了那个在脑海中徘徊了千万遍的的构造造型。那丝丝缕缕的结构,精致而有序,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嘴里喃喃念叨道: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六边形纹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