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决定之前,吴迪还特意跟高融打了个电话,询问他对读研这件事的看法。毕竟高融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说不定能给他一些有用的建议。而另一边,吴迪也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自已的父母,并表示希望他们能够支持自已的决定。
父母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但还是顺便问了一下还要交多少学费,他们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已的想法和决定。虽然他们对女儿选择的专业有些疑惑,但他们相信女儿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这是她的人生,他们只能给予支持和鼓励。
至于学费的事,吴迪说她会自已想办法。但至于什么办法,她并没有直接告诉父母。毕竟这么多年来父母为了她读书,已经倾尽全力了。不说砸锅卖铁,但是为了她读书,没少受苦。他们除了种地之外还利用农闲时间到附近的水库清理垃圾。虽然挣得不多,但是基本上没有让吴迪因为钱发愁。这学吴迪都十分清楚。她知道父母希望她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是继续读书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被人们称为“铁饭碗”。而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那更是不得了,因为这意味着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是端上了“金饭碗”。那个时候,大学生相对较少,所以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研究生则更为稀缺,他们往往会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优待。
但那个年代大学生几乎没有打工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教育制度较为严格,学生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业,导致他们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去打工;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上提供给大学生的兼职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不仅如此,那时学校的奖学金也没有多少,这使得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完成学业。因此,在那个时代,大学生打工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更多的是通过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或者向家人寻求帮助。
不仅如此,当时的导师和现在的大学导师有着明显的不同。那时的导师们手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众多的科研项目可供学生参与,并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意味着学生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已的努力去寻找研究机会,而不是依赖于导师提供的资源。这种情况使得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因此,那个年代的本科生继续读研是需要勇气的。一方面,读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读研也需要承担更高的经济压力,包括学费、生活费等。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此外,当时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担心读完研究生后反而找不到好工作。因此,选择继续读研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
其实,原本她也是能够如同高融一般,申请国家公派留学生的。然而,吴迪觉得假如她与高融都前往美国求学,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时间无法同步。目前高融正致力于攻读博士学位,倘若吴迪也要前往美国深造,那么她极有可能同样需要攻读博士学位。如此一来,他们或许还需在美国多逗留数年。这样,他们就必须延迟参加工作时间。
高融觉得吴迪应该留在国内读完硕士学位,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他自已则会去美国完成博士学业,然后再回来和吴迪一起找工作。他们不想因为自已的学习而让父母承受太多的经济负担,所以决定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努力,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而至于吴迪读硕士研究生需要的费用,她自已也有了一些规划和打算。首先,她计划利用寒暑假期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去打工,通过劳动赚取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他减轻经济负担,还能锻炼自已的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此外,她可能会寻找其他适合学生的兼职工作,以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她也会积极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总之,吴迪会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已读研期间的费用问题,不依赖他人,独立完成学业。
然而,在那个时候,去学校附近的饭店打零工并不是一个常见的选择。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不符合学生的身份和责任。但对于吴迪来说,她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她坚信通过自已的辛勤努力来赚取生活费用,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地方。这种观念让她对自已充满了自信,也让她在面对他人的质疑时能够坚定地坚持下去。
她去那家餐馆咨询是否需要短工。餐馆老板看了看吴迪然后说,“需是需要,但你不一定愿意干!”
吴迪听他这么一说,感觉到可能这家老板在婉言谢绝她。于是她说道,“您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怕我干不了活吗?要不这样,先让我试试可以吗?”
老板再看了看吴迪,然后说道,“来我这里找干活的年轻人不少,但她们没干几天就干不下去了。我看你也是个学生,怕是吃不下这里的苦吧?”
“我能吃苦。您让我试试可以吗?”吴迪恳切地说道。
“那好吧!不过我得先说清楚,我们这里的活很苦,你得有思想准备。我先给你说清楚,我们这里晚上也要上班,下班时间大概是十点钟,你有这时间吗?”老板问吴迪道。
“十点钟才下班是有点晚。不过我可以试试看。”吴迪说道。
“那行。我们这里的工资不高哈。一个月三百元,包吃包住。干满一个月才发工资。你看可以吗?”老板说道。
“没问题。”吴迪答应道。
就这样,暑假期间,吴迪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私人开的餐馆当起来了一个服务员。这家餐馆生意兴隆,每天晚上几乎都是满座。吴迪开始时是在后厨负责摘菜洗菜和清洗餐具。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事实上并不轻松。首先,摘菜洗菜也是有质量要求的。摘菜既要快,也不能损坏这些菜。而且不同种类的菜的清洗都有不通的要求。开始那两天吴迪干得还很顺利,但不到一周,她就觉得腰酸背痛,有时还会错,比如把不同种类的菜搁在一起等问题。好在老板还比较通情达理,没怎么批评她。但是,吴迪是一个较真的人。她自已对自已要求也比较高。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