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赛在众目期待中拉开了帷幕。选手们首先进行抽签以决定分组,玉霞被分到了第六组。
此次比赛总共有十组选手,算下来最多有二十名佼佼者能够脱颖而出。
每个小组的作诗主题都是在登台之后才揭晓,这种未知性让玉霞心中的紧张感不断攀升。她开始担忧,如果抽到了一个偏门的主题,该如何是好?
为了平复激动的心情,玉霞选择远离喧嚣的人群,独自走到角落,在一把椅子上坐下,静静地享受着美味的点心,试图让心情恢复平静。
诗赛的进程颇为缓慢,因为评委们会对每位选手的作品进行详尽的点评。若是能赢得评委的几句赞许,那无疑是对选手极大的认可和鼓励。
然而,在这个时代,教育并未广泛普及,能够阅读书籍、识字书写的人已经算是社会中的佼佼者。
因此,大多数参赛选手的诗作水平相对平庸,这也让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
玉霞深知,想要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才情,更需要些许的运气。
太阳已升至竿头,终于轮到了第六组。玉霞带着内心的忐忑,缓缓走上擂台。
舞台之下,其他参赛选手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听说那个女人和柳大人关系匪浅,她这次肯定能轻松晋级。”
“不会吧?柳大人一向以公正廉洁著称,怎会因私情而偏袒她呢?”
“听说她在解决蝗灾问题上立了功,朝廷这次是不是想借此机会还她个人情?”
“你们都错了,我听说她是贾家的私生女,柳大人与她有旧怨!柳家和贾家可是世仇,这次她恐怕凶多吉少了。”
流言蜚语如春风中的野草般迅速蔓延,尽管院子宽敞,但这些荒谬的传言还是不可避免地飘进了玉霞的耳中。
玉霞不禁感到头疼,心中暗叹:好事总是不易传出,而坏事却能迅速传遍四方。这谣言传播的速度也太惊人了,该如何应对才好?
“黑幕!黑幕!”台下的参赛选手们齐声高呼,声浪此起彼伏。
主持人镇定地走上台前,声音洪亮地说道:“请大家保持安静。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的比赛绝对公正,不存在任何黑幕。”
玉霞:已老实,求放过。要不我还是退赛吧,我真栓Q了。
“那个女人可是和柳大人有关系,这两人私相授受、暗通款曲,就是黑幕!”
主持人解释:“怎么会呢,大家不要相信传言啊,咱们这是皇家举办的比赛,怎么会有黑幕呢?我们是公平的!”
柳冬溪这时也从评委席上站了起来,说:“各位,我确实和玉霞有些交情。她也确实是我推荐参与本次诗赛的。”
主持人愣住了,他错愕地看着柳冬溪,心中暗自叫苦:这可如何是好?
柳冬溪接着解释:“但请听我说,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玉姑娘的诗作,深感她的才华不应被埋没。大宣朝有此等才人,实乃幸事。我推荐她,纯粹是出于对她才华的欣赏。”
“柳大人,您说得虽在理,但评委与选手相识,这难免让人心生疑虑。”同组的选手席博表达了不满。
玉霞心想:我现在退出可以吗?我真服了,我为什么要遭受这种折磨啊!!柳冬溪你简直坑爹啊!!
“我完全理解大家的顾虑。因此,我在此声明,本轮比赛我将不会把我的票投给玉霞。我会在其余五位选手中选择一位晋级。如果这五位选手的才学都未能达到我的期望,我将选择弃票。这样的安排,大家是否满意?”柳冬溪郑重地宣布。
底下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弱。
然而,席博再次发声:“柳大人,这样的做法对玉霞姑娘似乎并不公平。我们其他选手都有两位评委的选择机会,而她则只有牛先生一人的选择。这似乎有失偏颇。”
柳冬溪微微一笑,自信地说:“我对玉霞的作诗才华深信不疑。我坚信,她即将呈现的这首诗,将会成为今日本场初赛中最出色的作品,无人能出其右!”
玉霞心里更苦了,这把她架的也太高了,她骑虎难下啊,柳冬溪我谢谢你。
底下众人:“那便如此吧,倒也算是公平!”
主持人擦擦额头上的冷汗,说:“那本轮诗赛便开始!”
他从几十个小卷轴中随机抽出一个,打开后向众人展示,卷轴上写:花
“本轮诗赛主题:花,请各位以花为题作诗或词一首,限时半柱香时间。”
比赛这便开始了,玉霞开始回忆起有关花的古诗,菊花、梅花、莲花、桃花……默写哪种花的古诗呢?
其余几位参赛选手都已动笔,只有玉霞还在思考琢磨。
柳冬溪见玉霞不动笔,心中有些紧张,难道玉霞不会写花?
玉霞正思考着,不知怎的柳冬溪那刻着莲花图腾的银扇就出现在了她的脑海,还有柳冬溪的袖口绣着的莲花样子。
她这才发现原来柳冬溪喜欢莲花,不如就默写那首莲花的经典诗词吧。
玉霞微微一笑,终于落笔,快速的在宣纸上写下那首诗: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这首李白老先生的《折荷有赠》、借花抒情、情感真挚,不信打不赢这些喽啰。
柳冬溪注视着玉霞奋笔疾书,见她最后一个落笔却第一个完成作品,不禁微微点头,心中赞许。
玉姑娘的风采依旧,这般飒爽英姿,她所作的诗篇必然也是非凡之作。
柳冬溪目光转向牛德华,只见他正悠闲地捋着长须,品尝着葡萄。
感受到柳冬溪投来的严肃目光,牛德华赶忙放下手中的葡萄,对柳冬溪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并点了点头。
前一日,牛德华收到了一封家书。信中透露,他的家人正受到柳家的“特别关照”。
这让他不得不“照顾”一下柳家所保举的诗人。
虽然牛德华对这种龌龊的交易嗤之以鼻,但当他想起家中那个刚出生不久的可爱孙儿,心中便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
他无法容忍孙儿受到任何伤害,无奈之下,只得选择了妥协。
半炷香时间过,主持人将几人的诗作一一收回,并按顺序展示给台下众人,两位评委也按照规矩各自点评。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