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弘遇送来陈圆圆,必定有着他的图谋,对于这个岳父,朱由检还是相当了解的,如果不是有所求,那就不是田弘遇的风格了。
他很清楚,以田弘遇的手段和性格,陈圆圆绝对不可能流落在外。
这次让陈圆圆出宫,或许会导致吴三桂那边的事情发生变化。
而陈圆圆在宫中的心情也难以平静。过去那些男人看到她都像饿狼一样扑上来,但现在皇帝只是看了她一眼,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这让她不禁怀疑自已的魅力是否已经消失。自从进宫以后,她就与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
唯一的关联就是她的义父田弘遇。田弘遇花了那么多钱把她弄进宫里,怎么可能不要求回报呢?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制造红衣大炮,如果能接手这个任务,那财富将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区区二十万两银子算什么?不到一年就能全部赚回来!
此番,田弘遇的棋局似乎布下了一枚妙子,他深信,只要陈圆圆那倾城之姿能深深捕获朱由检的魂魄,自已便能如龙得水,权倾朝野,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然而,世事难料,这精心编织的算盘,似乎正悄然间失去了它应有的精准。
至少,在当前的棋盘上,朱由检的目光并未如预期般为陈圆圆所牵引,他的心,正被另一场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所占据。
陈圆圆,这位绝色佳人,暂且只得在金碧辉煌的宫闱之中,静待命运的轮转,她的光芒,暂时隐于深宫的高墙之内。
而此刻的朱由检,正襟危坐于案前,手中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名单,那是朝中一群结党营私之徒的罪证。
他们,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如同蛀虫般侵蚀着帝国的根基,让这位帝王不得不挥起肃清之剑,誓要斩断这股腐朽之气。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任何刀光剑影更为惊心动魄。
朱由检的眼中闪烁着决绝与智慧的光芒,他知道,只有彻底清除这些蠹虫,才能让大明王朝重焕生机,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这片江山稳固如山。
于是,陈圆圆的故事,暂时成为了宫廷深处的一抹淡影,而朱由检的壮志,则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皇太极的求和之策,犹如一缕曙光,悄然为朱由检的帝国赢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时间,宛若细沙穿过指尖,珍贵而短暂,若不加珍惜,前路之艰,只怕更甚于今日。
朱由检心中明镜高悬,深知大明未来的重轭已悄然落于肩头。
他誓要让这古老王朝重焕生机,而清除朝堂之上的蠹虫——那些贪婪无度的贪官污吏,便是这复兴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为艰巨的一役。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唯有朱由检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不息。
他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寻找那能够直击腐败要害、重塑乾坤的利剑。
他深知,身为九五之尊,虽坐拥天下,然而权力的网络错综复杂,每一根丝线都牵动着无数利益与人心。
要想真正将权力握于掌中,非但要有雷霆万钧之威,更需有细水长流之智,方能令群臣俯首,百官归心。
于是,朱由检的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蓝图:他需培养一批忠贞不渝、能力出众的心腹之臣,这些人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直插腐败的根源。
同时,他亦要巧妙布局,利用朝野之间的微妙平衡,逐步削弱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让权力的天平重新回归公正与清明。
朱由检深知,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每一策都需深思熟虑。
他将以自已的智慧与决心,引领大明王朝走出阴霾,迎接那迟来的曙光。
这皇帝的位置也不好坐啊!朱由检心中感慨着。
王承恩的确是一个出色的掌印太监,起码他足够聪明。
他深知自已的身份和职责,很多时候不需要朱由检明言,就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然而,朱由检明白,太监专权是绝对不可取的,绝不能重蹈祖先们的覆辙。
如今可用之人众多,却又令人难以决断。该选谁呢?朱由检感到头疼不已。
这时,王承恩开口道:“皇爷,我有一人举荐。”
\"速速道来。\"朱由检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如炬,穿透殿内的每一寸空间。
王承恩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与算计:\"陛下,阮大铖虽已归隐田园,然其才情与手段,朝中无人能及。
若陛下龙心一动,降下旨意,料想那阮大铖必会闻风而动,重返朝堂,搅动风云。\"
提及阮大铖,殿内气氛微妙。此人出身东林,却又转身成为东林之敌,其行径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
他之所以选择急流勇退,实则是为避东林党人的锋芒,以求自保。
如此人物,若真能召回,无疑将在朝堂之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然而,朱由检的心中却另有所属,他的思绪飘向了远方,一个更为熟悉且让他心生信赖的名字——魏学濂。
这个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悄然在他心中点亮,照亮了他对朝政改革的另一番构想。
\"阮大铖之事,容后再议。\"朱由检轻轻摆手,打断了王承恩的进一步阐述,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期待,\"朕心中,已有更佳人选。
魏学濂,此人忠贞不渝,才学兼备,正是朕所急需之栋梁。传朕旨意,着人速速寻访魏学濂,邀其入朝,共商国是。\"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震,仿佛看到了大明江山即将迎来的一抹新绿。
朱由检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个人才干的认可,更是对朝堂风气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塑,预示着一段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
夜幕低垂,星辰悄然点缀着紫禁城的深邃,仿佛是历史长河中,又一颗智慧之星的预兆。
魏学濂,这位承继了其父魏大中忠烈血脉的次子,以其非凡的才情与不屈的谏骨,再次成为了时局漩涡中的焦点。
他,如同寒夜中的一抹亮色,不仅天资卓越,更怀有一颗炽热的心,誓以笔墨为剑,直刺时弊。
而今,皇权之下,一道旨意悄然铺开,如同春风化雨,却蕴含着不凡的深意——魏学濂,这位久负盛名的忠臣之后,终被召入那金碧辉煌的宫闱之中,预示着朝堂又将掀起一番风云变幻。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京城内外蔓延开来,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揣测着这背后的种种可能。
于书卷间沉浸的杨嗣昌,听闻此讯,不禁放下手中那已泛黄的书页,目光深邃,喃喃自语:“看来,陛下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筹谋,欲借魏公子之手,再续忠臣之志,共绘天下蓝图。”
夜色愈浓,却也掩不住魏学濂匆匆入宫的坚定步伐。
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回响着家族的荣耀与个人的担当。这夜,注定不平凡,因为一位忠臣的觉醒,往往能照亮一个时代的方向。
同一夜,京城内众多女眷携家眷离去。细软珠宝自是不在话下。
次日,官员们开始招募家丁,其意图便是要掩盖家中无人的事实。岂料,此乃皇帝之计。于城外,早有锦衣卫守候,无人可轻易离京。
须臾,那些妄图连夜出逃的女眷皆被悉数送回,然而行李中的金银珠宝却未能取回。闻得战报,朱由检面色骤变。
令这些大臣略出些许钱财以救国,却是百般推脱,现今自已稍施小计,这些人便按捺不住了。
朱由检深邃的眼眸中映着不尽的风云,他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这不过是腐败冰山显露的尖角,其下暗流涌动,更为庞大的阴影尚隐匿于深水之下,静待揭晓。
“陛下之智,如渊似海,实乃社稷之幸。”魏学濂的话语中满含敬仰,仿佛被朱由检那非凡的洞察力与决心深深折服。
在这朝堂之上,每一缕风动,都透露出帝王不凡的魄力与手腕,令人心生敬畏,又暗自钦佩。
朱由检所布的,不仅是一局棋,更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壮举,他以一已之力,誓要撬动大明这艘古老巨轮的航向,引领它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纪元。
这盘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每一落子皆是深思熟虑,意在重塑朝纲,涤荡污浊。
然而,他也深知,贪腐之树,根深叶茂,非一日之寒所能尽除。若操之过急,斩草除根,恐将伤及无辜,更使国事动荡,百废待兴之局雪上加霜。
因此,他选择的是一条更为稳健、深远的道路,力求在根除腐败的同时,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让大明在阵痛中重生,焕发新生机。
于是,这场无声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朱由检以超凡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引领着大明王朝,缓缓步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夜色如墨,星辰隐于厚重的云层之后,紫禁城内,一盏孤灯与月光交织,映照出两位身影的深邃轮廓。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魏学濂,一位是忧虑国事的帝王,一位是心怀天下的忠臣,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深夜密谈。
“学濂啊,朕意已决,此番行动,非你莫属。”
朱由检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贪腐之风,如蛀虫侵蚀我大明根基,需以雷霆手段,方能震慑群小。然,全盘肃清,非一时之功,亦恐伤筋动骨,故需你以智慧为刃,精准打击。”
魏学濂闻言,双眸闪烁着决绝之光,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却也毫不退缩。
他从袖中缓缓抽出一卷精心准备的策略,逐一展开,每一条都是针对税收弊端的锋利刀刃,直击贪腐要害。
“陛下,臣已拟数策,旨在以点带面,既不失威严,又能逐步清理蠹虫。”
魏学濂的言辞清晰有力,每一条策略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既高效又避免过度动荡。
朱由检边听边点头,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赞许之色,两人的对话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步步为营,暗藏机锋。
次日清晨,金乌初升,朝霞满天,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庄严。
朱由检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
“众卿家,昨夜锦衣卫于城外截获一伙宵小,其携带之物,竟是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其来路不明,令人触目惊心!”
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荡,每一个字都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面面相觑,皆知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此刻,朱由检话锋一转,宣布了任命魏学濂为钦差大臣,专司近年来税收之审查,意在借此契机,揭开贪腐黑幕,还大明一片清明。
此举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忧虑,有人期待,但更多的,是对这位新任钦差能否不负众望的揣测与关注。
而魏学濂,则以他那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迈向了这条荆棘满布却又充满希望的征途。
此言甫出,朝堂之上,顿时风起云涌,群臣面色骤变,惊骇之色溢于言表。
数人膝下一软,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金銮殿内回荡着沉重的衣袍摩擦声,与窗外静谧的宫廷景致形成鲜明对比。
“皇上,臣等乞求皇恩浩荡,饶命一遭!”一位大臣的声音,颤抖中带着绝望,穿透了紧张凝重的空气,成为众人心中共同的呐喊。
朱由检微眯凤眸,闪过一丝意外,未料到这突如其来的请罪之声竟如此迅速地响起,打破了他话语落地后的沉寂。
“哦?卿家何出此言,所犯何罪,竟至于此?”他缓缓开口,语调虽平和,却难掩帝王威严,令周遭气氛更添几分压抑。
那大臣闻言,更是恐惧交加,身子抖如筛糠,言辞间已不成句:“臣...臣...臣实有罪在身,自知难逃天谴,只望皇上念及旧情,留臣一命。”言毕,额上已是冷汗涔涔,满眼皆是求饶之色。
朱由检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的一片惶恐,心中自有计较。
他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却无丝毫温度,如同冬日寒冰,让人心生寒意。“既知有罪,便当受罚。
朕意已决,斩立决。”言罢,语气轻松得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脊背发凉,连大气也不敢喘。
如此决断,干净利落,无半点拖泥带水,正是这位年轻帝王一贯的作风,让人敬畏,又让人绝望。
大殿之内,沉寂如深渊,空气似乎凝固,连呼吸之声都显得多余而沉重。
“暴君!你,就是暴君!”终于,一声压抑已久的怒吼,如利刃划破宁静,掷地有声,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朱由检缓缓起身,身形挺拔,宛如山岳,他的目光穿透重重人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心之所向,非为一已之私,今日之决断,乃是为国为民,岂容尔等妄加评判?若真视朕为暴君,那便如尔所愿,朕便以暴君之姿,留名青史。”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随即纷纷跪拜,身躯颤抖,不敢直视那君临天下的目光。大殿之上,只余下跪拜之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交织,更显庄严肃穆。
“既已认定朕为暴君,那么,暴君之行,亦当行之无愧。”朱由检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骆养性,你且将昨夜擒获之人逐一审查,凡涉贪腐者,不论其位高权重,一律斩首示众,即刻执行。让世人看看,何为朕之雷霆手段,何为真正的暴君之治!”
此言既出,大殿之内更是鸦雀无声,只有骆养性领命之声,清晰而坚定,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将彻底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
朱由检的面容愈发沉凝,仿佛冬日里凝结的寒冰,每一句话语,都如同自九霄云端轰然落下的惊雷,震得人心神俱颤,群臣无不噤若寒蝉,唯余那千篇一律、颤抖着的颂扬:“吾皇英明神武,万岁,万万岁!”
“暴君”之名,在这一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激活,缠绕于朱由检周身,既是对他威严的极致描绘,也是权力之下复杂人性的微妙映射。
“关于商户加税之事,进展如何?”朱由检的目光如利剑般横扫过群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群臣面面相觑,却无人敢轻易言语,只余下呼吸间细微的颤抖声。
“房岳贡!”朱由检的声音骤然拔高,如同山巅之上的风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房岳贡身躯一震,急忙跪伏于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在,陛下。”
“商户税收之事,你且细细道来。”
“禀陛下,商户们皆言仅愿承担本年度之税赋,对于过往所欠,皆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愿补交。”房岳贡的回答,字字斟酌,生怕触怒了龙颜。
“不愿补交?”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既有对现状的不屑,也有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预示,“这等小事,还需朕来教你如何处理吗?”
言罢,整个大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空气沉重得令人窒息。
群臣心中暗自思量,知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而这场风暴的源头,正是那位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冰冷如霜的帝王——朱由检。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