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姗姗站在门口,目送林家与庄家坐上公交车缓缓驶离,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手中那一大包宋阿姨送来的广东特产,散发着熟悉而温暖的气息。
回到租的房子,狭小的空间却因这份情谊显得格外温馨。她轻轻将特产放在略显陈旧的桌上,开始收拾。她把来自广东的腊味、糕点整齐摆放,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宋阿姨亲切的笑容和叮嘱的话语。
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收拾妥当,姗姗坐在床边,望着窗外闪烁的灯火,心中满是对明天正式上班的期待与忐忑。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姗姗身上,唤醒了她对新工作的憧憬。她迅速收拾妥当,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奔赴出版社。
踏入出版社大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姗姗来到人事部。一位笑容和蔼的同事起身相迎,开始介绍:“咱们出版社设有编辑部、出版部、市场部和人事部。编辑部是核心,下面又细分三个编辑室。”
姗姗听得全神贯注,对各部门架构有了清晰轮廓。“你就分在编辑三室,那边负责社科类书籍编辑,很锻炼人。”同事热情地说。
随后,同事带着姗姗前往编辑三室。一路上,她看到办公区里,大家忙碌而有序,校对稿件的,热烈讨论选题的,每个人都在为书籍出版贡献力量。站在编辑三室门口,姗姗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准备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
姗姗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脚步匆匆地踏入编辑三室。屋内的白炽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了略显拥挤的空间,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四周的书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与稿件,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特有的气息。
副主任是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中山装,领口处的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他正伏在桌上专注地看着一份稿件,见姗姗进来,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微微点头示意。
“坐吧。”副主任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姗姗赶忙坐下,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搓了搓,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她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微笑。
副主任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我是编辑三室副主任胡有志,你以后就先跟着我,咱们编辑三室,主要负责社科类书籍的编辑工作。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每一本书稿都像是一座等待雕琢的璞玉,而我们,就是那手持刻刀的工匠。”他顿了顿,目光扫向书架上的书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
姗姗微微点头,眼睛紧紧盯着副主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心里默默想着:“社科类书籍,这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我能做好吗?”她的手心微微出汗,心里既兴奋又担忧。
副主任接着说道:“你要对作者送来的稿件进行初审,这初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首先,要像啄木鸟一样,把稿件里的错别字、语病一个一个地揪出来。这是基础,可不能马虎。”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仿佛在审视姗姗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姗姗连忙应道:“好的,主任,我会仔细检查的。”她暗暗给自已打气,错别字和语病检查,这是自已平时就很擅长的,一定要做好,给主任留下好印象。
副主任继续说道:“除了文字问题,还要梳理文章的逻辑。有些作者写得天马行空,逻辑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去理顺。看看文章的论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有没有明显的漏洞。只有逻辑严谨了,这本书才有出版的价值。”
姗姗认真地听着,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逻辑梳理可不像找错别字那么简单,万一我判断失误怎么办?”但她还是坚定地说:“我明白了,主任,我会努力做好的。”
副主任似乎看出了姗姗的担忧,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难,多做几次就上手了。先给你些简单的任务练练手。”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叠厚厚的稿件,递给姗姗。
姗姗双手接过稿件,纸张的触感让她感到一阵踏实。看着那叠稿件,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完成任务,不能辜负主任的信任。”
副主任站起身来,拍了拍姗姗的肩膀:“好好干,年轻人,编辑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做出一本好书,那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姗姗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副主任:“主任,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在副主任转身离开后,姗姗深吸一口气,缓缓翻开了手中的稿件,开始了她在编辑三室的第一项工作。窗外,阳光不知何时已穿透薄雾,洒在办公桌上,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