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 月的上海,阳光炽热,蝉鸣在枝头喧嚣。姗姗正式调任浦东分社编辑部主任,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分社的办公室虽略显简陋,但充满了新的希望与挑战。她每天穿梭于各个办公区域,有条不紊地组建团队、规划选题,全身心投入工作。
7 月,高考成绩放榜,喜讯传来。小军,姗姗的弟弟,成绩刚好过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这个消息让家里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小君能考上理想大学,无疑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得知小军要来上海上学,姗姗满心欢喜,想着以后能在学业和生活上多照顾他。
然而,尽管姗姗和赵墨安都在上海这座城市,却因工作的忙碌,相聚变得愈发珍贵。赵墨安在黄浦区法院工作。而姗姗在浦东分社,既要应对新团队的磨合,又要开拓业务,分身乏术。两人只能在周末短暂相聚,一周见上两次已然成了奢侈。
一个周五的傍晚,结束了一周的疲惫工作,姗姗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静安区的家中。赵墨安早已准备好她最爱吃的饭菜,温馨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街边的小道上。姗姗推开门,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疲惫瞬间减轻了几分。赵墨安迎上来,接过她的包,心疼地说:“看你累的,快坐下吃饭。”饭桌上,两人分享着一周的点滴,虽然平淡,却充满了温暖。
周末,姗姗带着小军熟悉上海的大街小巷,为他购置入学所需的物品。他们穿梭在繁华的南京路,漫步在宁静的外滩,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小军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而姗姗则像一位守护天使,默默为他保驾护航。看着小军朝气蓬勃的模样,姗姗心中既欣慰又感慨,仿佛看到了曾经怀揣梦想的自已。
尽管生活忙碌且相聚短暂,但姗姗和赵墨安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1992年盛夏,上海仿佛被放进巨大的蒸笼,炽热的阳光无孔不入地烘烤着每一寸土地。蝉鸣在枝头声嘶力竭,仿佛也在抱怨这难耐的暑气。浦东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与蓬勃的生机。起重机挥舞着长臂,建筑工人们在脚手架上穿梭,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姗姗自从调到浦东分社编辑部担任主任后,便住进来了之前买的浦东的房子。这房子不大,陈设简单,但对于姗姗来说,这里是她在浦东奋斗的“根据地”。平日里,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从选题策划到稿件审核,从团队组建到与各方沟通协调,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努力带领编辑部在这片新土地上站稳脚跟。
假期的一天,赵墨安趁着闲暇,从静安区辗转来到浦东。一路上,他望着车窗外不断变化的街景,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浦东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让他越发坚信自已的决定。
当赵墨安出现在姗姗的房子前时,姗姗又惊又喜。她刚从分社回来,还未来得及换下那身略显陈旧的工作服。看到赵墨安的那一刻,她眼中瞬间亮起光芒,急忙把他迎进屋。屋内没有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风扇在嘎吱嘎吱地转动着,送来的风也是温热的。姗姗一边倒着水,一边嗔怪道:“这么热的天,你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路上得多遭罪啊,看你这满头大汗的。”说着,她拿起毛巾,轻轻为赵墨安擦拭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赵墨安笑着接过水杯,仰头一饮而尽,仿佛这杯水能驱散一路的疲惫。他拉着姗姗在床边坐下,紧紧握着她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一脸认真地说:“姗姗,我来是想告诉你个事儿。我听说浦东打算成立法院,我寻思着提交调动申请,要是能成功调过来,咱们以后就能在浦东相聚,不用一周才见两次了。”
姗姗听后,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浮现出深深的担忧。她轻轻皱起眉头,望着赵墨安,缓缓说道:“墨安,这可不是小事儿。你在静安那边工作稳定,同事关系也处得好,领导对你也很器重。调动过去万一发展不如预期怎么办?而且,申请调动哪有那么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你在那边工作这么久,人脉、资源都积累得不错,到了新地方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你可得想清楚。”
赵墨安轻轻抚摸着姗姗的手,目光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姗姗,我都想好了。浦东现在发展势头这么好,成立法院是大趋势。以后这里的机会肯定比静安更多,发展空间也更大。我不想再错过和你一起奋斗、一起生活的机会。咱们结婚后总是聚少离多,每次分别我都特别难受。我知道调动有风险,但为了能和你天天在一起,我愿意去尝试。我相信只要努力争取,一定能成功。就算真的遇到困难,我们一起面对,也没什么可怕的。”
姗姗望着赵墨安,心中五味杂陈。她明白赵墨安为了两人能多些相处时光,下了很大的决心。这些日子,虽然他们都在为各自的事业拼搏,但对彼此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如今赵墨安为了相聚,愿意放弃现有的安稳,做出这样的改变,这让她既感动又心疼。
她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轻声说道:“那好吧,既然你决定了,我就支持你。不过,不管结果如何,咱们都得坦然面对。如果调动成功,咱们就在浦东开启新生活;要是没成功,咱们也别气馁,就当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反正只要我们俩心在一起,距离也不是问题。”
赵墨安把姗姗拥入怀中,紧紧地抱着她,仿佛要把这些日子的思念都融入这一抱之中。姗姗靠在赵墨安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心中感到无比的踏实。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墨安开始着手准备调动申请的各项材料。白天,他在静安的单位里认真完成手头的工作,丝毫没有因为有调动的想法而懈怠。下班后,他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浦东法院筹备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浦东的发展规划和司法需求。他精心撰写申请书,详细阐述自已对浦东发展的认识,以及凭借自已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希望投身其中为浦东司法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而姗姗在忙碌工作之余,也帮着赵墨安出谋划策。晚上,两人通过电话交流,姗姗会分享自已在浦东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分析浦东的发展优势,为赵墨安的申请提供更多实际的依据。周末相聚时,他们一起坐在浦东那间小房子里,对着申请材料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修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的未来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那段时间,尽管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对相聚的期待。浦东的阳光依然热烈,就像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从未减退。他们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只要彼此携手,便能共同迎接新的生活篇章。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