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现
《黄帝八十一难经》第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追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追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追而济之者也。所谓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趣谈开场
嘿,各位中医探秘的“好奇大侠”们!欢迎再次来到《黄帝八十一难经》这座神秘的知识城堡,今儿咱们要深挖的是第七十九难。这一难就像是一场探索中医针刺补泻又一奇妙奥秘的大冒险。您瞧,这里说“迎而夺之,安得无虚?追而济之,安得无实?”,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在玩一场身体里的“虚实魔法游戏”呀?难道身体里的虚实就像变魔术一样,通过针刺的“迎”与“追”就能随意掌控?还有后面说的那些关于虚实的表现,以及和针刺手法的关系,简直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别着急,跟着我,咱们一起像勇敢的探险家,揭开这第七十九难的神秘面纱!
迎而夺之与追而济之:身体虚实的“魔法咒语”
迎而夺之:像个“调皮的小捣蛋”
“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这“迎而夺之”啊,就好比一个调皮的小捣蛋,专门去“抢夺”身体里多余的东西,让实证的状态往虚的方向转变。想象一下,身体里的邪气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身体里捣乱,让身体出现实证,比如某个地方又肿又痛。这时候,“迎而夺之”就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迎着邪气冲上去,把这些小怪兽都抓走,让身体恢复正常。
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原来啊,它是通过泻其子的方法来实现的。就像在一个家族里,如果家长(对应的脏腑)太“嚣张”(实证),那就去教训它的孩子(子脏腑),让家长收敛收敛。比如说,心脏要是有了实邪,就像心脏这个“大家长”发脾气了,那就去泻心脏的“孩子”小肠经上的穴位,通过这种方式把心脏的实邪给“夺”走,让心脏恢复平静。
追而济之:化身“贴心的小暖炉”
“追而济之,安得无实?”“追而济之”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啦,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小暖炉,专门去帮助那些虚弱的地方,让虚证的状态往实的方向发展。当身体某个地方因为正气不足而变得虚弱,就像一个没火的小火炉,冷冷清清的。“追而济之”就像拿着柴火,追着给这个小火炉添柴,让它重新燃烧起来,充满活力。
“追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它是通过补其母的方法来达成的。还是以家族为例,要是某个孩子(对应的脏腑)生病了,身体虚弱,那就去找它的妈妈(母脏腑)帮忙。比如,肾脏虚弱了,就像肾脏这个“孩子”没力气了,那就去补肾脏的“妈妈”肺经上的穴位,让肺经这个“妈妈”给肾脏传递更多的能量,帮助肾脏恢复元气。
虚实之辨:身体发出的“神秘信号”
实证:身体的“红色警报”
“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当身体出现实证的时候,就像拉响了红色警报。从外面看,会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变得又硬又肿,满满的,就像一个被吹得鼓鼓的气球,摸都不敢摸,轻轻一按还特别疼。
比如说,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很快脚踝就肿起来了,又硬又痛,这就是典型的实证表现。这时候,身体就像在大声喊:“我这里有麻烦啦,快来帮忙!”这些症状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有邪气聚集,需要用“迎而夺之”的方法把邪气赶走。
虚证:身体的“虚弱低语”
“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再看看虚证,身体就像在虚弱地低语。“聂辟”就是皮肤松弛的样子,感觉气都不足了。这时候去按一按身体虚弱的地方,会感觉稍微有点气,能带来一点温暖,但还是明显感觉虚弱。
比如,有些人平时总是没精打采,手脚冰凉,这就是身体虚证的表现。就好像身体在说:“我好虚弱呀,快给我点能量吧。”这时候,就需要用“追而济之”的方法,给身体补充能量,让身体恢复元气。
气之出入与寒热:虚实的“隐藏密码”
气入为实,气出为虚:气的“进进出出”
“所谓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这里又给我们透露了一个关于虚实的小秘密,就是气的出入。当有邪气侵入身体,气往里走,就会形成实证。这就好比有一群不速之客闯进了身体的“大房子”,房子里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这就是实证的状态。
而当身体正气不足,气往外散,就出现了虚证。就像房子的主人没力气,守不住房子里的东西,气都跑出去了,房子变得空荡荡的,这就是虚证的表现。通过观察气的出入,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身体的虚实状态。
气实生热,气虚生寒:寒热的“虚实根源”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气的虚实还和寒热有关系呢。当气实的时候,就像房子里挤了太多人,大家挤来挤去,温度就升高了,所以会产生热。比如说,身体有实热的时候,会感觉发热、口渴,这就是气实导致的热证。
而当气虚的时候,房子里冷冷清清,没什么能量,就会感觉寒冷。像有些人总是手脚冰凉,这就是气虚导致的寒证。所以,寒热也是身体虚实的一种外在表现,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身体的状况。
针刺手法与虚实:银针上的“魔法操作”
入实开针空:给邪气“开溜通道”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当身体处于实证状态,需要用针刺泻法的时候,左手要做一个特别的动作,就是在出针的时候,把针孔放开。这就好比给身体里的邪气开了一条“逃跑通道”。
想象一下,邪气就像一群被困在房间里的小怪兽,针刺就像打开了房间的门,左手放开针孔,就像把门开得大大的,让邪气赶紧跑出去。这样就能把身体里多余的邪气排出去,达到泻实的目的,让身体恢复正常。
入虚闭针空:给正气“守护之门”
“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要是身体处于虚证状态,要用针刺补法,左手在出针的时候就要把针孔按住。这就像是给身体里的正气守护好大门,不让正气再跑出去。
虚证的时候,身体正气不足,就像房子里没多少人,要是大门还敞开着,仅有的几个人也跑出去了,房子就更空了。所以左手按住针孔,就像把大门关上,把正气留在身体里,帮助身体补充能量,恢复元气。
针刺补泻的“实战演练”:像个“中医小魔法师”
案例一:实热牙痛的“迎而夺之”
咱们来看看在实际临床中,医生是怎么像“中医小魔法师”一样运用这些针刺补泻技巧的。假设来了一位患者,牙痛得厉害,牙龈又红又肿,这明显是实热牙痛,属于实证。
医生判断需要用“迎而夺之”的方法,也就是泻其子。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是心经的“子”,而手阳明大肠经和牙齿关系密切,所以医生选择了大肠经上的穴位,比如合谷穴。
医生先用左手在合谷穴上进行常规的按压等操作,然后进针。得气后,采用泻法,一边操作,一边想象着把牙齿周围聚集的邪气像赶小怪兽一样赶走。最后出针的时候,左手故意把针孔放开,让邪气顺利排出。经过几次这样的治疗,患者的牙痛症状明显减轻,牙龈也不肿了,就像把牙齿周围捣乱的“小怪兽”都赶跑了,牙齿恢复了平静。
案例二:虚寒腹痛的“追而济之”
再来看另一位患者,经常感觉肚子冷痛,尤其是吃了凉东西后更严重,这是典型的虚寒腹痛,属于虚证。
医生决定用“追而济之”的方法,也就是补其母。肾属水,脾属土,土生金,金生水,所以肺经是肾经的“母”,而脾胃相表里,与腹痛关系紧密。医生选择了肺经上的穴位,比如太渊穴。
医生在太渊穴进行操作,进针得气后,采用补法,就像给患者虚弱的身体注入温暖的能量。出针时,左手迅速按住针孔,不让正气流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腹痛症状逐渐缓解,肚子也不再那么怕冷了,就像给肚子这个“小火炉”添足了柴,让它重新温暖起来。
养生启示:从针刺到生活的“健康秘籍”
日常保健:穴位按摩的“虚实调理”
从这些针刺补泻的方法里,咱们能学到不少日常保健的小窍门。虽然咱们不能像医生那样用针,但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模拟针刺的效果,进行虚实调理。
比如说,感觉自已上火了,喉咙痛,这可能是实证。可以用手指用力按压像内庭穴这样的穴位,模拟“迎而夺之”的泻法,帮助身体排出火气。按压的时候,就像在和穴位对话:“快把火气都排出去吧!”
要是感觉自已身体虚弱,手脚冰凉,这是虚证。可以轻轻按摩关元穴,用温热的手掌捂住穴位,模拟“追而济之”的补法,给身体补充能量。就像给身体说:“别担心,我来给你加油啦!”
生活习惯:顺应虚实的“健康之道”
除了穴位按摩,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在饮食上,实证的时候,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给身体里的“小怪兽”(邪气)提供能量,会加重实证。可以多吃一些清淡、降火的食物,比如苦瓜、绿豆等。
虚证的时候,要多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像羊肉、桂圆等,给身体补充能量。就像给虚弱的身体穿上一件温暖的“衣服”。
另外,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恢复正气,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都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还要适当运动,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实证的时候运动要稍微剧烈一些,帮助排出邪气;虚证的时候运动要温和一些,避免过度消耗正气。
唠到结尾
好啦,各位“好奇大侠”们,这《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第七十九难咱们就唠完啦。您看,这中医针刺补泻的世界是不是充满了奇妙的智慧,就像身体里藏着一个等待我们去挖掘的宝藏。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了解,能在生活中更加关注身体的虚实变化,像个细心的“健康小卫士”,用这些有趣又实用的知识来呵护自已的身体。说不定哪天您也能成为身边人的健康小顾问,用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呢!愿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咱们下次再一起探索中医的其他奥秘!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