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村儿里的麦子都快收割的差不多了,
村儿里的二狗站在自家地里感慨道:
“唉,别人家不是有神灵相助,就是有人偷偷帮忙,我是人、神都不眷顾啊。”
“老天是看你二狗子个有劲儿,磨练磨练。”
“光有这一身劲儿有啥用?又没媳妇背又没孩子抱的,没意思。”
“那你就更别叫苦了,好好种地收庄稼,卖了银子,不就可以娶媳妇了吗?”
“呵,别提了。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干活儿卖力的很,结果呢?那么多好姑娘都跟了别人了。唉,如今我怎么想也没用了。”
“想开点儿,你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也有不少人家羡慕你呢?”
“屁!我有啥好羡慕的?”
“不聊了,我还得回家扬麦子呢。”
二狗子又深深叹了口气,无奈地一人收割着庄稼。
等他收割完,一手推车一手推车地往家拉麦子的时候,其村儿里大部分的乡亲都已经在晒麦子了。
楚青山一天晚上拎着酱肉和自家做的腌菜,又抱着一坛子上好的白酒,找到程里正叙旧。
“里正您现在还跑长途货吗?”
“不了,自从上回跟你块儿出去遭遇的那些事儿,我的心也怯了。还是在附近简简单单挣点儿银子,能养家糊口,过着像现在这样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就挺好,知足。”
“哎?那回也只是个意外,坏人都被律法惩治了,天下目前为止还算太平。您看现在各个州县的生意都做得正好呢。”
“听说青山兄弟您家现在生意是越做越大了,赚了不少银子了吧?”
“嗨,哪有?银子多少就是个数字,我个读书人不关心这个,这太平的时候它有用,不太平的时候啥用不顶,还是粮食多些好。”
“没错,命比天大,人啥时候都少不了吃啊。”
“里正,今年咱们村里的麦子都不少产,有不老少都已经开始晒了。要是以前有屯粮的,现在怕是吃不完。”
“是啊。”
“那以前乡亲们产了粮,都是咋个分配的?卖了还是留着自个儿吃的多?”
“唉,以前产的粮食少的可怜,连吃都顾不上,哪里还有余粮卖呢?”
俩人聊着聊着又端起一杯酒,灌进了肚。这酒淌进肚子里火辣辣的,程里正被辣得五官都快揪到了一起,他忍不住砸了下嘴,又说道:
“就拿前头的五六年来说吧,不光粮食不够吃,每年还要交粮税,来收粮的差役们也是贪心的很,非得用他们带来的斗,完了还要踢上几脚,不踢得撒出来绝不算完。
那时候乡亲们都是有苦不敢言啊,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难得都在我面前掉眼泪了,年轻的有不少都被迫跑到外地打长工去了。我这个小官儿呀啥也帮不上。”
楚青山听得恨得压根儿痒痒,“啪”地拍了下桌子,怒道:
“可恶!那些年我也常不在家,有些事儿我还真不太知道。不过要是放在现在,非想办法惩治下他们不可。”
程里正缓了缓情绪,又接着说道:“现在好了,今年大丰收,还赶上了新皇登基,免一年的粮税。有些地多的人家,说不定还真有些余粮。”
“那里正可以登记下看多少人家今年想卖粮的?我有办法联系全朝最大的粮商来咱们这儿高价来收。或者谁家的粮食放了久了怕坏的,我也可以联络粮仓给他们存放。”
程里正激动地拍大腿说道:“这敢情好啊,明儿一早我就召集大家开会商量这个事情。”
楚青山:“来,干!”
程里正爽快地一饮而尽,说道:“你可真为乡亲们办了件实事儿。”
“嗨,应该的嘛。互帮互助,日子也过得乐呵。”
“我就羡慕你们家日子过得和和睦睦的,财源也滚滚来。不像我们隔壁的张二哈,银子挣不来,还成天跟老婆瞎吵吵,有时候半夜都能被他们干架的锅碗瓢盆声儿吵醒喽。”
此时,隔壁突然“咣噹”一声响。
“你听听,唉……”程里正又一脸厌烦地说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咱也管不了,来,接着喝!”楚青山劝道。
第二天,程里正虽然头还有些疼,但是一想到能为乡亲们张罗件好事儿,立马忍着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
儿子懂事地给端来了醒酒汤,老婆给端来了早饭。
他简单吃了几大口,便急急忙忙出门儿了。拿着自制的喇叭满街道吆喝:
“哎?重要消息啊,乡亲们谁家有余粮要卖或者要存放的,请马上到我这儿登记啊。过几天就有大粮商来收。”
郑大嫂听到消息,赶忙跑出来问道:“哎?里正大人?那粮商一斤能给多少文?”
程里正想了想说道:“嗯……我也不知道,反正人家是第一手大粮商,你动脑子想想就知道比不比你镇上粮铺打听的高了。”
“就是,里正还能坑咱们吗?一会儿我们就去登记去。”
“一会儿记得叫上我啊?”
“哎。”……
里正吆喝了一圈,刚回到家,就发现来登记的乡亲们已经挤满了院子。里正媳妇赶紧热情地将家里的所有的椅子凳子搬出来招呼。
“里正,我家卖十斗。”
“好,张翠华家十斗。”
“里正,我家卖大概五石。”
“李三幸家五石。还有没有?”
“里正,我家卖十石。”
“赵大和家十石。”
此时,乡亲们起哄道:“哎呦呦,大和家今年高产多少啊?”
“就是,卖这么多?”
赵大和憨厚地笑了笑说道:“没,也没多少。剩下的也就够吃。”
“肯定没说实话。”
“就是,这还藏着掖着。”
“人家又不傻,这叫做有财不外露。”
……
这一早上,全村大概半数以上的村民都登了记。
里正赶紧把册子拿给楚青山看,他当天就赶到了凉州,跟郑家少爷说了此事。
郑家少爷办事也是雷厉风行,第二天就派了几十辆马车过来收粮食。每斤十八文,比镇上高出了六文。可把乡亲们乐坏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