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青这辈子最恨的人莫过于蓝轩了,她的嗓子也是被他毒哑的,就因为蓝清一的谣言是她故意去散布的。
谣言,谣言,但是她所说的却是有5分真在里面,他做为弟弟确实对姐姐做过超出姐弟之间的乱事,在桃花源的时候都被她撞见了。
紫青这辈子最愧疚的就是德顺了,她散布谣言被发现后原本是要被处死的,是德顺头都磕破了才勉强救下了她。
她一直记恨着赫连轩这笔仇,但是因为地位的悬殊,她以为她到死都只能咽下这口气无法痛快的吐出了。
却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蓝府刚和皇家做了亲家就被拉下了神坛,而此时德顺又好心接待他们来自已家来暂作躲避,紫青知道她的机会来了,这绝对是她报仇的最佳时机了。
紫青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次她定要沉住气,所以她在见到他们时一直沉默低调,就连德顺都被她骗了,以为她放下了过往。
但其实她只是在伺机而动,终于她等到蓝轩出门办事,独留蓝清一一人在自已家屋内。
借着月光,紫青抚摸着德顺熟睡的面容,满眼的不舍,但最终还是悄悄起了身,去厨房拿了菜刀。
清一一直在等着蓝轩探查的消息,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她一直感觉到有个眼神在盯着她,倏地,她睁开了眼睛,她瞧见紫青正拿着菜刀恶狠狠地瞪着她。
紫青见原本熟睡的清一忽然睁开了眼睛,惊得她顾不了其他,举起手里的菜刀直直往清一砍了过去。
清一惊吓得连忙一个打滚起身躲开了紫青砍下来的菜刀。
紫青一个砍刀没有砍到人,又是一砍刀,险险地砍在了蓝清一的后背上。
清一被砍到了后背,剧痛使她只能带着伤不断往后缩,紫青终于卸下了她的伪装,此时地她高高举着手里的菜刀,狞笑着看着清一害怕的不断往后缩。
长期压抑的心情在此刻终于被释放,猫捉老鼠一样逗弄了清一一会,紫青舔了舔刀口上的鲜血,终于失去了逗弄的耐心,高高举起菜刀准备送清一上路。
“啊……”,一声痛苦的男声响起。
紫青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被眼前一幕惊吓住了。
原来是德顺半夜醒来发现紫青没有睡在旁边,连忙起床寻找,却正好看到她要杀死蓝清一,他来不及思考,飞快冲上来挡住了紫青的砍刀。
瞬间大量的鲜血喷涌而出,德顺痛苦地揣了两口气甚至没来得及跟紫青告别就断了气。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紫青愣愣地抱着倒下的德顺,手指颤抖地去探了探他的鼻息,随即清醒了过来,惊痛地发出了“啊……啊……”嘶哑地痛哭声。
赫连轩赶回来的时候,便见到清一受了伤靠在门框上警惕着紫青,而紫青在一旁哀痛地抱着德顺的尸体。
赫连轩连忙过去抱起清一喊道:“一一。”
见到赫连轩的到来,清一顿时放松了下来,后背的刀伤让她疼的直冒冷汗。
在查看到清一地后背受了伤,赫连轩的眼神冰冷地看着紫青。
紫青只是抬眼看了看赶回来的赫连轩,突然她拔出了插在德顺身上的菜刀。
赫连轩连忙指尖结出光刃。
但见紫青只是用力抹了自已的脖子,倒在了德顺身上,双眼还瞪着赫连轩的方向。
“一一,我带去你找吴大夫。”
赫连轩见清一有些虚弱连忙边用异能给她治愈,边往城里吴青大夫那里赶去。
在他们走后没多久,德顺家里来了一队官差。
其中一名官差在查看了紫青和德顺的尸体后向领头人报告着。
“大人,屋内有一男一女死于菜刀之下,应该就是房主。此前有人来举报赫连余孽威胁自已丈夫收留于他,想必就是此女房主偷偷报信。”
“晚来一步,可惜了,速速前去禀报王大人,全城搜索赫连余孽,想必此人定还在城中。”
“是,大人。”
赫连轩潜进了吴大夫的医馆,请求着他给清一治疗,还好医者父母心,吴大夫几乎是看着清一长大的,倒也没有多话,快速地给清一开了外敷的止血药和内服的补气血。
伤在背部,便是有诸多不便,赫连轩面红耳赤地给清一消了毒敷上了草药。
寅时将至,皇宫内传来了丧钟的声音。
根据钟声的次数,竟是宣宗驾崩了,这也太突然了,吴青大夫连忙吩咐下人将白布挂在了府外。
而后来告诫赫连轩:“皇上驾崩了,你们暂时躲在此处应该是安全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待太子上位,你可想办法洗刷赫连一族的冤屈。”
赫连轩警惕地看着吴青大夫:“你如何得知吾与赫连的渊源?”
似乎通缉令上并未明确表明他的真实身份,这个吴大夫不一般,赫连轩忽然联想到以前他来蓝府看病时,总是刻意靠近他。
吴大夫呵呵一笑:“只是令尊的一个故人罢了,你不必多心,小心警惕王兆坤,此人不好对付。”
赫连轩狐疑地点点头。
吴大夫不置可否,捋了捋胡须转身便离开了。
六月初十,大瑞王朝,帝逝,举国哀恸。
宣宗突然驾崩,没有任何遗诏,太子司马睿顺应天命即位,待大丧后再举行登基仪式,改国号顺,年号不改,待来年初改为永熙。
帝国大丧,所有事情都排后,赫连轩和清一因此得到了短暂的休憩。
清一的伤势稳定下来后,赫连轩从清一口中得知是德顺替他挡住了致命的一刀,赫连轩满心感叹,回想起以前德顺伺候他时憨厚的模样说着永远跟着他的傻话。
德顺是个孤儿,赫连轩后来又返回去给他买了副棺材简单的下葬了,即使他也无比厌恶紫青,但看在德顺的面子上,还是给他俩合葬在了一起,希望来世德顺人生圆满,喜乐安康。
六月十三,宣宗的遗容被瞻仰了三天后,举行了国葬仪式。
据传太子孝顺,原想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后再行登基大典,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官员们的再三请求下,才终于被说服守灵七天也就是六月十八日举行登基大典。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