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场激烈的争斗几乎耗尽了我所剩无几的体力。我意识到是时候采取保守策略,让自已稍微恢复一下。
然而,这个想法一经出现,我的战斗力明显下降。也是由于战斗力的减弱,我不得不仔细观察场上各方势力的综合实力,以便择优合作。
但是有时候,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好在节节败退之际,我全力以赴,还能确保自已不被淘汰。
直到这一轮,我面对的是云霞山和青云山的组队。他们刚刚击落了天剑山的弟子,这时也没有停手的意思。尽管我的眼神中已经流露出示弱的神情,但他们仍然毫不留情地朝我冲过来。我暗自叹息,无奈之下只能正面迎战。我握紧手中的绿刀,向着他们冲去。
对面的两名女弟子迅速发动攻击,她们的招式凌厉,专攻我的上路,让我疲于应对。而那名男弟子则狡猾地攻击我的下路,试图打乱我的节奏。我表面上与他们激烈缠斗,但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机会。
我巧妙地运用绿刀的技巧,以守为攻,尽量避免与他们正面交锋。我灵活地侧身躲闪,巧妙地避开女弟子的攻击,同时用刀身挡住男弟子的攻势。每一次交锋都看似惊险,但我都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尽管场面看似激烈,但我心中明白这只是一场拖延战。我故意引导他们的攻击,让他们陷入我的节奏,耗费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刻保持着警惕,准备着随时发动反击。
终于,这一轮结束,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已没有被击落擂台。而此时,我们这边也有一名同门跃上了擂台,我的压力瞬间减轻了许多。
此时场上众人皆静止不动,皆在观察局势。我亦陷入思索。《素心经》中有一言,我深以为然:“所有的历练都有其意义。”那么这场车轮战必定也有其深意。
那这车轮战的意义究竟何在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几位长老消遣娱乐吗?那对于我们普通弟子而言,意义又何在呢?是认识到保存实力吗?还是认识到判断能力的重要呢?可是这两点我都认识到了,为什么刚刚还是会多次陷入困境。
正当我如此思考时,场上局势变幻莫测,容不得我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一名天剑宗的弟子朝我们走来,他没有说话,我们便默认与他组队。然而,我已疲惫不堪,体力所剩无几,尤其是身上的气息明显有些不稳。我的同门告诉我在一旁休息,接下来由他们两个去应对。我本想反驳,但却力不从心。只能看着他们与对面的三个人展开激烈争斗。
此时,我的同门和天剑宗弟子紧密合作,他们的身影如同旋风一般,迅速迎向了对面的三人。
我的同门身形灵动,步伐矫健,他手中的剑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凌厉的气势。而天剑宗弟子则以沉稳的姿态站立在一旁,他的剑法大开大合,气势磅礴。
对面的三人也不甘示弱,他们配合默契,攻势如潮。一时间,刀剑相交之声不绝于耳,火花四溅。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我的同门以巧妙的剑法穿梭于敌人之间,他的攻击如疾风骤雨,让对手疲于应对。而天剑宗弟子则以强大的力量和精湛的技巧,抵挡住了对手的一次次进攻。
也许是对面的三人刚才与我缠斗之时亦是浪费了些许体力,此时在激烈的交锋中竟频出破绽,我的同门突然发现了对手的一个破绽。他毫不犹豫地挥剑而出,剑气如虹,直逼对手的要害。与此同时,天剑宗弟子也抓住了机会,他发出一声怒喝,剑势如雷霆万钧,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对手三人眼见形势不妙,他们试图扭转战局,但我的同门和天剑宗弟子的配合愈发默契。他们相互呼应,攻守兼备,让对手的反击屡屡受挫。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面三人的气势逐渐被压制下去。我的同门和天剑宗弟子的攻击越发凶猛,他们的剑法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终于,在一次精妙的配合下,我的同门成功地击中了一名对手,使其受伤倒地。这一变故让对手的防线瞬间崩溃,天剑宗弟子趁机发动了一轮猛烈的攻击,将另外两名对手逼退。
这一幕尽收我眼底,脑海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合作”
他们二人的配合的确天衣无缝,所用招数源自两个门派,分属不同体系,却能配合得如此精妙。反观我自已,之前的多次合作,虽名为合作,实则与单打独斗无异,最多只是少了几个敌人。
比武前,天剑山长老也提及组队,难道合作就是车轮战的意义吗?想到此处,新一轮比武已然开始。这一轮,我们和天剑山都未再派弟子上场,反倒是对面又上来两名弟子。我决定继续观察,看看在面对四人时,他们的合作会如何展开。
说时迟那时快,我方的两人已与对方四人缠斗在一起。面对敌方的四名强敌,我方的两人并未露出丝毫畏惧。他们身形交错,如同起舞的蝴蝶,动作协调而流畅。
一人身形灵活,如鬼魅般穿梭于敌阵之中,他的剑法凌厉多变,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要害。而另一人则以沉稳的姿态立于后方,他的剑法大开大合,如泰山压卵,气势磅礴。
在激战中,我方一人巧妙地吸引了敌方的注意力,他以巧妙的招式和灵活的身法,让敌人陷入了被动。与此同时,另一人则抓住了敌人的破绽,瞬间发动了致命的一击。
他们彼此之间的默契让人惊叹不已。每一次攻击都像是经过精心编排的舞蹈,剑法的挥舞和身形的移动都恰到好处。甚至比刚刚他二人的配合更加精妙了一点。
敌方的四人尽管人数众多,但在我方两人天衣无缝的配合下,他们的攻击屡屡受挫。我方一人的剑法如疾风骤雨,密不透风,让敌人根本无法近身。而另一人则以刚猛的力量和准确的判断,抵挡住了敌人的猛烈攻势。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缠斗中,我方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渐渐地,敌方的四人开始露出疲态。他们拙劣的配合出现了裂痕,原本紧密的防线也变得松动起来。而我方的两人则乘胜追击,不断发动凌厉的攻势。最终打成了平手。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波澜起伏。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刚才我作为当事人,一头雾水,只顾保证自已不被淘汰。而如今以第三人称视角观察,确实能有所发现。
“怪不得,刚刚我与别人合作之时,即使人数多的情况下也会落得下风。”我自言自语道。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