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甲辰年甲戌月戊戌日。
那天,下着泼天大雨。那雨大的,不多会就把门前的小池塘给灌满了。李初一在厢房的门口焦急的等待着,听到房间里妻子林金子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不禁又把拳头握得紧紧的。
农村人生娃,五个八个的常见,毕竟人多力量大,村里前几年还评选了好几个光荣母亲,那是真光荣,上级好多当官的都来了,还有锣鼓队、龙灯班,热热闹闹在村口以前李氏祠堂留下的土台上整了小半天,最馋人的,还是每个光荣母亲,还给发了两斤五花肉和一瓶麦乳精。麦乳精那东西,真是个宝物啊,拿两勺放碗里,开水一注下去的那一刹那,香气就已经窜进你的鼻子了,然后在你的四肢五脏游走,那叫一个舒坦。
脑子里有些美好的东西想着,恐惧也就没了立足的空间。但禁不住还是胡思乱想啊,李初一紧张啊,毕竟自家已经三代单传了,这遇上自已的第一个娃出生,可别出个好歹。要是个女娃,咋办?要还是不要?听说前村那边的习俗是直接给送人,要不就。。。。;要是有个意外,保大还是保小。村东头李老七的老婆,不就是在生第三胎的时候,遇上小孩脐带绕到脖子上,你说要是个女娃,那肯定保大人啊,可接生婆翠枝又说是个男娃,李老七这一下拿不定主意,结果呢。。。。大小都没保住,落了个全空。
“还愣着做啥啊,进去看看你儿子去,瞧你那傻样”厢房门打开,接生婆翠枝举着血淋淋的双手,朝李初一不耐烦的喊道。“诶诶诶,我家那口子还好吗?娃还好吗?”李初一忙不迭的问道。“要是有个三五七,我不得早喊你了,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少见。恭喜你,得了个儿子,母子平安啊,恭喜恭喜。。。。可就是你这儿子。。。。呵呵”翠枝一边道贺,一边有意无意用身子挡住李初一的去路。
李初一一愣神,反应了过来。从上衣的表袋里掏出一个用红纸包,递了上去“翠枝姐,瞧我这记性,接福钱还没给您老人家呢”。按李家村的习俗,但凡孩子出生,只要是经了接生婆的手,做父亲的除了固定的接生费,还得另外给接生婆一个红包,叫做接福钱,说的是借了接生婆的福气。翠枝之前做过赤脚医生,会打个针什么的,据说还去地区上过半个月的培训班,不是后来跟医院的院长有点说不清楚,搞得十里八乡尽人皆知,把名声给搞坏了,说不定现在都去医院上班,吃上供应粮了。后来,院长的老婆三天两头来找她麻烦,见面就脱下鞋子扇耳光,翠枝的老公虽说是个断了只手的残疾,但也受不了这个气啊。于是,白天被院长老婆打,晚上回家被老公单手皮带抽。一来二去,翠枝服了,工作也不要了,安心回乡务农,日常兼职个接生,倒是方圆十余里的孩子出生都得经她的手。
一进门,老婆林金子已经端坐在床上,靠在床头,怀里抱着一个襁褓。要不是额头上还有些许汗渍,脸色还有些苍白之外,哪能看得出,刚才那要死要活、撕心裂肺的声音是她发出来的啊。“快把门关上,别让你老婆孩子吹到了风”翠枝不知道啥时走了进来。门关好,李初一,走到床前,拨开襁褓,看着一张皱巴巴的脸。这就是自已的小孩吗?咋有些说不出的意味啊。李初一看着孩子的那张脸,这孩子,咋说呢,除了眼睛眯着,咋哪哪都那么大啊,大鼻子,大嘴,就连耳朵也是大招风,这算是丑的吧。想问问翠枝,又怕被她怼,只有装作若无其事的逗弄了一下孩子。
之后一个月,林金子在家坐月子,李家村里基本都姓李,说起来都是未过五服的本家,乡下人家没有什么好的吃食,母鸡、鸡蛋倒是不缺,这家给只鸡,那家给十个鸡蛋,林金子的娘家兄弟,也从外地地质队寄了10块钱和两袋红糖来。都说红糖炖鸡蛋是大补,果不其然,一个月下来,林金子圆了一圈,那面色,红润得跟个小姑娘似的。这天天就抱着孩子满村里的溜达,甚是快乐。这有东西吃下去,林金子的奶水也足,自家孩子吃不完,倒是便宜了村会计李天亮的女儿,那小丫头比李初一的儿子晚出生两天,一落地,娘就没了。李天亮一个大老爷们除了能煮点米汤米糊的,别的也找不到啥能给孩子喂的,幸好有林金子的奶水,算是保了孩子的一条命。
农村有农村的规矩,做完了月子,就得个孩子起名了。李初一找的本家的李三叔,三叔解放前就是地下党,抗美的时候随部队跟美国佬干了好几年,53年的时候,美国鬼子在板门店签停战协议的时候,三叔已经是团长,这回国之后的锦绣前程是指日可待。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回国的前一晚,朝方组织了欢送晚会,大家载歌载舞,也不知道是谁弄来的好几箱洋酒,这一喝下去,就乱了性。对方是个朝鲜女翻译,本人倒还愿意从了李三叔,可部队里开不得玩笑,这犯了裤裆里的错误,要不是一身的军功,上军事法庭挨枪子都是有可能的。最后呢,削职为民,灰溜溜回乡下种田。李初一小时候是看过三叔家里的那些军功章和证书的,知道三叔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三叔推辞了一番,大意是说,孩子起名,得本家血亲,自已都过了五服了,不合适。李初一说,你又不是知道我家就我这一个独苗,我爹娘走得早,现在跟我最亲的只有我五叔,可那老头得了谜症,每天除了吃喝,哪还像个人。再说了,我们村里就您见多识广,还是一身正气,我图的就是您老人家能给我娃增点以后吃饭的福禄。说完,李初一递上手里提着的四个礼包,分别是茶叶、白糖、桂圆、红枣,这在农村已经算是顶级的礼品了。
三叔不知道是却不过情面,还是却不过礼品的钱面。开始从抽斗了拿出一支毛笔和一张黄表纸,沉吟了一番,就说道“今年恰逢甲辰龙年,在我国,这个龙年都会出大事,俗称的龙翻身,你家娃遇上了今年落地,那就干脆起名一个龙字吧”。李初一听罢,脸色露出为难的神色。“怎么?有何不妥吗?”三叔问道,可语气听着就不太高兴了。“三叔,这龙好啊,这龙腾万里,龙凤呈祥,龙精虎猛的,可村长的大儿子就叫这个名啊”李初一赶忙接话。“哦,我都忘了这一茬,就李歪头那个家伙,解放前就是个泼皮无赖,倒是让他当上了村长,哼,什么玩意。既然他那偷鸡摸狗的儿子叫李龙,那我今天就给你儿子起名叫李大龙,非压他一头不成”三叔说完,拿起毛笔就在黄表纸上写上“李大龙”三个小楷字。
捧着黄表纸,赶紧跑回家压到樟木箱的底下。按老辈人的说法是“深藏功与名”。
小孩子起名本是小事,倒是在满月酒的时候,村长听到李大龙这个名字,就面色不善朝李初一走了过来“初一啊,长本事了,生个儿子起名叫大龙啊,你倒是给我说说,这大,大在哪啊”?李初一哪敢把三叔的原话说出来,集中生智,指着儿子的脸朝着众人说“大家看,大家看,我这儿子龙年出生,加上鼻子大、耳朵大,还有这嘴巴特别大,就喊大龙了,要是都跟他眼睛那眯成一条缝,那就得叫细龙了,呵呵”。
村长要的就是这个气势,既然李初一认怂了,倒也没继续难为,还跟李初一连干了半斤高粱烧。
这满月酒一做,李大龙也就横空出世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