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海特意选在永春省国宾馆接待了来访的周彬一行,作为永春分管民营经济的副省长,和东海那种落后地区来的一个县委书记,这怎么也扯不上对等的关系。
就算是出于礼貌,能够让一个省政府办公厅的副主任去接待下,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更何况,接待地点还放在这个正式的场合。要知道,这地方可是当地毛爹爹每次来永春下榻的地方,代表的是永春的门脸。
之前只是听自已的秘书张平原提到过说,在永春有个做官的叔叔。从政多年,周彬听这种话,耳朵都听出老茧来。其中大部分都是扯虎皮做大旗的,把那些捕风捉影的关系说到自已面前,不就是想着攀附嘛。
周彬心里对这种行为是很鄙视的。你不就是想跟我搞好关系啊,那为什么非扯别人呢?你要不把工作做好给我长脸,要不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给我寻点感兴趣的东西,要不你就像刘艺心那样,能给我带来快乐啊。想到这里,周彬的腰眼有些痛。
明天,就是明天开始,一定要花点时间,锻炼身体了。这自已的地要是耕不动,荒是不可能荒的,辛勤的农夫到处都是。
“周书记,平原是个好孩子,但毕竟年轻,还需要锤炼。他在大鹏的事情,事出有因,跟他本人关系不大。我希望你给他压压担子,没有压力,年轻人,成长就慢”这是吴清海端着满满一杯茅子主动来敬周彬时说的。
周彬这辈子,哪遇到过副省级干部向他敬酒啊。这心情,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平时挺好的口才,现在说话都有些结巴“领。。领导,您吩咐。。。吩咐就行。。就行”。
“不多说、不多说,我们话在酒中”吴清海一口将足有二两的茅子一饮而尽。
这次,周彬是带着一些班子成员还有几个重要县局的一把手,来永春学习临州卷烟厂的管理模式的。
上次务虚会之后,周彬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等几个大局的局长,通过在京城的一些老乡帮忙,见到了上面主管烟厂的一个司长,经过多次沟通,基本敲定了同意于汉烟丝厂扩产技改的方案。
本来,周彬联系了省城的那家卷烟厂,想着都是一个省的,互相交流也方便,再说省城烟厂那是国家烟厂,和自已这个地方性的不发生冲突,也不存在着藏私的可能。
可哪知道,这东海人的劣根性,在这个烟厂的管理人员中是根深蒂固。按他们的理论,虽然你们只是个残破的地方性烟厂,可你们做出来的每一根香烟,都是要销售到东海人手上的,一天就那么长时间, 多抽你一个于汉烟,就少抽我一根省城烟,这还不叫竞争吗?按他们跟周彬的说法是,你也别张罗啥技改了,直接把工厂便宜点卖给我们得了,以后就做我们的卷接包车间和滤嘴棒生产基地。
这边把周彬气得够呛不说,省城烟厂还不依不饶,找了几个省里的副职关系,跟丰邑的地委书记打招呼,说要谈烟厂的收购事项。要不是地委书记也想把于汉烟丝厂做成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说不定还真就被他们得逞了。
本省断了念想,那只有把目光放到周边省份。刚好张平原提过一嘴,说在永春有关系,就让他通过机要系统联系一下,过来学习。可不管是周彬还是同行的范西光,谁都没想到,张平原嘴里的叔叔,竟然是个副省长。
吴清海肯定是没空天天陪着周彬的,这级别差在这里。周彬他们在临州卷烟厂看过之后,本来说准备打道回府,陪同的省政府办公厅倪副主任却说吴省长有交代,带你们把永春五家烟厂都看看去。至于交通、吃住,都由永春按照政府接待来处理,不用你们掏一分钱。
这一转就是半个多月,永春有六家烟厂,都是全国性的,其中有三家还是这两年从烟丝厂技改而来的。这一次考察,永春人敢想敢做、敢闯敢拼的特质让周彬印象深刻。他感觉到,这就是个一个全民想着干事创业的氛围,在这里,人人争先、处处先进,假以时日,永春的发展必然是要将保守的东海远远抛在身后的。
烟厂是利润大户,也是产业集聚地。要办好一个烟厂,一段要落实资源,也就是烟叶来源,一段要落实市场,也就是销路。中间还要有提升自已的生产能力、完善自已的销售网络。
于汉烟丝厂之前主要经营的是本地的晒烟品牌“于老红”,这种烟叶是于汉的传统名烟叶。早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即有出产,因晒后呈紫红色,故称“于老红”。属雪茄型晒红烟种类,具有叶大肉厚、虎斑紫红、油脂丰润、桂圆香味,手握如绸,不破不皱等特点。加工后,醇香四溢,经久不散,称为烟中上品。清朝中叶远销海外,国际客商看其外包装上的“石马于老”印章,即知为名产,列为进口免检商品。
而现在要做的,是准备技改为卷烟厂,需要用到的就是烤烟,这跟原来的“于老红”品牌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也就是说,之前的“于老红”是拿去做雪茄的,而根本是不适合做卷烟的。在国内,卷烟一般分为烤烟型和混合型两种,其中混合型大部分是以外烟为主,国人的口味基本是烤烟型。
之前,周彬的脑中,只有一个做烟厂的观念。而永春这一趟走下来,他心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蓝图。
首先,不能单方面依靠从非洲进口烟叶,要落实本地农户种烤烟,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烟叶收购机制,稳定的原料供应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高标准技改,在永春的某一家烟厂,因为吴清海的关系,厂长也不避讳什么,拿出一包售价十几块钱的华子和一个他们厂里出产的三块钱的香烟给周彬看。问周彬,你觉得这两种香烟的成本相差多大?周彬说,那一倍总有吧?厂长笑了,说,一般人都这么想,其实,我们的香烟含税成本三毛八一包,华子四毛五,相差七分钱。还特意拿出厂里之前做的调研报告给周彬看,那上面有详细的数据,不由得人不信。
按厂长的说法,烟的成本无非就是烟叶、滤嘴、卷接包加上人工工资和税,其中税是最大头。
华子能卖这么贵,最主要是品牌效应,另外就是烟厂的设备好,在剪切烟丝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做到粗细均匀。
而至于滤嘴,彩印这些东西,自从大开放以来,港城的各种专业机构陆续来到内地,印制水平都是直接与国际接轨,根本不是之前想象中靠地方小印刷厂捣鼓出来的那种水平了。
考察结束,大家回到临州准备坐火车回去。吴清海专门让郑帅伟过来带吴清海到自已家吃了一餐饭。郑帅伟跟着吴清海,也是攀上了高枝了,三十五六岁,就当上了省政府综合二处的处长,就等着哪一天时机成熟,外放出去,搞个一方诸侯。
吴清海在家里和张平原谈了什么,无从得知。张平原回来的时候,给周彬带了四条华子四瓶茅子,说是吴清海交代他转交的,周彬很是高兴地收下了。范西光那里,也得了两条华子和两瓶茅子。
回到于汉,又是开了十来天的大会小会,周彬别出心裁,还搞了一个“解放思想大谈论”,说是于汉之落后在思想,于汉之贫穷在理念。思想不进步,就没有于汉的幸福未来,就没有于汉人民的美好明天。
报纸、广播,天天也都是围绕这个“大讨论”加油鼓劲,趁着这个时机,周彬在常委会上通过了“于汉岩寺厂技改工作方案”,落实了各单位的任务目标,任命了技改办的相关领导。周彬任于汉烟丝厂技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长和副书记夏聚荣兼任副组长,范西光以县委办主任的身份兼任于汉烟丝厂技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简称技改办主任。
因为是临时机构,所以也不需要走什么程序,县委直接下个文就行了。文件下发的当天,周彬就催着范西光去就任。搞得范西光有点莫名,副书记夏聚荣在边上烧火,说你是不是啥地方得罪书记了,要不他怎么这么嫌弃你啊,一分钟都不想多看到你啊。
这挑拨来得正是时候,范西光多聪明的人啊,肯定明白书记不是嫌弃自已。试想,如果嫌弃,怎么可能把头等大事交给自已去落实呢。顺水推舟,他跑到周彬面前去表了个态,说是自已准备制定个工作倒退表,以半年为限,一定完成烟丝厂技工工作。
这个表态,得到周彬的高度评价。在周彬的内心深处,自已无论是眼光、还是水平,在丰邑来说,都是一等一的人中龙凤,可就是这年龄,现如今已经四十五六了,这一届当下来就是五十岁的人,要是没有大的业绩突破,这辈子,就要被困在处级干部这个框框里,黯然退休了。所以,他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只争朝夕。
范西光是个行动派,一上任,就办了几件实事。
第一件,是要名分。国人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烟丝厂要改制,上面的批文少不了。之前几个月,计委一直往上报,到了京城卡壳了,说是一个司长说了好几次要研究研究,可就是没烟酒下来。范西光找上了县羽绒厂的厂长,连夜拉了一解放牌的鹅绒被去了京城,把包括司长在内的全司人员家里,都换上一水的新羽绒被。和司长烟酒多次。这批文竟被他直接带回来了。甚至,省里的对接部门看到纸质版时,内部明传还没到,要不是看范西光是县委办主任,都要怀疑他在制假造假。
第二件,是落实场地。之前的烟丝厂,规模小得可怜,只有几百平方的厂房,两台破旧的机器。范西光接手后,到城郊接收了废弃的麻风病医院,这可足足有上百亩,城边上这么大块地之前为啥没人要呢?还不就是忌讳麻风病会传染人啊。传染病范西光怕不怕,他也怕啊,但只要钱给得到位,总有不怕啊。连推土机都用上,半个月不到,医院之前的房子被拆得一干二净,所有的地方都深埋了石灰消毒。事后,也没见谁传染上。看来,这毛病,主要还是在人心里。
第三件,那就是落实人员。有个伟人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这句话放在国人头上,适用于各种场合。再好的政策,要是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肯定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烟丝厂之前那些工人也就是十几个,其中也有一个技术员,范西光一问,学历初小,这还啥技术员啊,通通被送到临州卷烟厂去下车间学习,按范西光的想法,能学多少是个人的福分,这些元老,总不能亏待他们。为了找合适的人,他特意去了几趟沪上,通过以前部队战友的牵线搭桥,联系上一个沪上卷烟厂退休的老师傅,这个人一辈子都做卷烟,熟悉每个流程,特别擅长香烟的口味调制。具体来说,就是香烟界的大厨,能做出让大多数人满意的口味。范西光开出一年5万元的天价,终于是打动了这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徒弟随他回了于汉。
有个带头人,接下来的招工就方便了,反正都是卖体力,也没啥太多要求,不要脚拐目白就行。招聘来的人,由老师傅的徒弟按生产流程分类培训。
安排完这些人之后,范西光找到了周彬。两个事,要钱和要人。要钱是要买车,范西光说烟厂这是于汉的门面,我们得撑起来,周彬说这县里确实穷,要不把我刚买的皇冠3.0给你用。
范西光说你这不是打我脸啊,县里没钱不要紧,只要你答应,我去信用社贷款买两个走私的三菱吉普,一个我自已用,一个给他们跑销售。
周彬想想反正这技改得贷款好几百万,也不差这一点,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范西光说,你得给我个人,周彬说只要你开口,我就答应。范西光说我要张平原,周彬说那不行,我没秘书怎么行,再说了永春的吴副省长上次专门提到他,我还准备过段时间给他弄个县委办副主任。范西光说,书记,我跟你打个赌,我担保吴副省长更希望小张跟我走。
周彬有点迷糊,问为什么。范西光说,就算今年给他搞个县委办副主任,过上五年,他最多就是接我的县委办主任,到时书记您一高升,遇上一个跟他不对付的,他这一辈子也就交代了。
可要是跟我去卷烟厂,做好了就是您的业绩,这是新生事物,有无限可能,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周彬也没表态,只说他会考虑。
三天后,组织部文件下来了,任命张平原为于汉烟丝厂技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括号副科级。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