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晨淡然一笑,开口道:“中医重视四诊合参,您的健康状况已经在面色上有所体现,故一眼便能看穿。”“哎呀,神医小哥,您这医术真是高人一等啊,那我这该如何是好呢?”老大爷急切地询问。
“我会为您开具一副药方,近段时间内,您尽量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服用几剂汤药,应当就能安然无恙了。”何雨晨如是建议,并随之取出一本小册子和一支笔,流畅写下一系列药物配方及注意事项,递交给老大爷。
“神医小哥,您这字写得可真好,依稀可见王羲之的风采呢。”老大爷接过后仔细打量赞道。
“让我瞧瞧。”关大爷立刻兴致盎然,一把夺过那张纸条,目睹何雨晨的字迹,不禁为其所吸引。
“这是你写的吗?”关大爷目光转向何雨晨发问……
何雨晨含笑回应:“您刚才不是已经看过了吗?”他凭借书法精湛技能,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抑或宋徽宗、欧阳询的字体都能书写得形神兼备,若论当今天下书法造诣能与何雨晨媲美者,恐怕难以寻觅。
“好字,真是绝妙好字,小神医,你该不会亲眼见过王羲之的真迹吧?这字已深深领悟了王羲之书法之魂魄,不成,小神医,你跟我回家去,咱爷俩好好畅谈一番。”关大爷一边说,一边试图拽着何雨晨离开。
“哎哎哎,老关,你这么做可不合规矩,小神医还没给我们这些老头儿瞧病呢,怎么能让你先带走呢,这可不成。”另一名老大爷急忙阻拦。何雨晨啼笑皆非,但仍面带笑容地说:“关大爷,您稍等片刻,我先给各位老大爷诊脉开方,很快就好。”
片刻后,何雨晨凭借超凡速度为数位老大爷进行了诊疗,其医术之精准,令在场所有老大爷和孩子们无不为之叹服。仅凭一眼即能准确断症,这无疑是神医级别的手段。
何雨晨为各位老大爷分别开出药方,老大爷们视若珍宝般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随后,何雨晨就被关大爷拉到了自家。
关大爷的宅邸紧邻何雨晨的医馆所在的四合院,庭院虽不算大,但对于独居的关大爷而言,却足够宽敞。
踏入关大爷的居室,何雨晨注意到桌上架子上摆放着不少瓷器古董。
尽管何雨晨在古董鉴赏方面并不精通,但他明白这个时代民间仍留存着许多珍贵宝物,偶尔能跟着关大爷学习一下相关知识也是不错的。
“孙子,快把你爷爷我珍藏的好酒和花生米拿出来,我要和小神医边喝边聊。”“好的,马上来。”
何雨晨望着这位与棒梗年龄相仿的孩子,问:“这是您孙子吗?”
“他是我收的徒弟,名叫韩春明,住在48号大院,这孩子人品好,颇对我胃口。”关大爷笑着介绍道。
“韩春明?”何雨晨听后暗自欣喜,又是一位电视剧中的主角,尽管那部剧他未看完,但对韩春明的人格魅力颇为赞赏。
“师傅,神医大哥,酒和花生米来啦。”韩春明捧着一碟花生米和一瓶装在瓷瓶里的酒走了过来。
“你就是韩春明吧?”何雨晨确认道。
“对,神医大哥,您叫我春明就行。”韩春明满脸敬佩的笑容,刚刚也被何雨晨的医术所震撼,只凭一眼就能诊断病症,实在神奇无比。
“好,你这小伙子不错,以后不用叫我神医大哥了,我叫何雨晨,你就叫我雨晨哥吧,我就住在你家隔壁49号大院,有空常来找我玩。”何雨晨亲切地说。
“好的,雨晨哥。”韩春明点头答应,眼神中充满了对何雨晨的崇拜。
关大爷倒满了两杯酒,邀请道:“尝尝我珍藏多年的佳酿。”
何雨晨举杯轻嗅,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关大爷期待地问:“味道如何?”
“确实不错。”何雨晨简洁回应。
“嘿,你这小子,什么叫‘不错’?你知道这酒是采用宫廷秘方酿造,窖藏十年的佳酿吗?你竟然只说个‘不错’。”关大爷对何雨晨的反应略感不满。
何雨晨笑了笑,解释道:“您这酒确实是好酒,但在众多美酒之中只能算作较好而已。”
“你小子莫非还尝过更高级的酒?那就说说看,你关大爷我喝过的酒也算不少,就不信还有我没尝过的。”关大爷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何雨晨微微一笑,反问:“那您若是喝过猴子酿的酒吗?”
“猴儿酒?”关大爷眼睛一亮。
“对,猴子生性喜爱水果,它们会挑选优质水果埋藏发酵,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猴儿酒。”
“你那儿有猴儿酒?”关大爷追问。
“存货不多,也就一点点,改日有机会给您老品尝一下。”何雨晨微笑着说。
“你小子是看上了我这里的哪件宝贝了吧?”关大爷揶揄道。
“我看重的是您鉴别古董文物的本领,想请您借几本书给我学习一下。”何雨晨坦诚回答。
“嘿,你这小子,行,你先帮我瞧瞧身体状况,再给我写幅字,我把压箱底的那几本古董鉴定的书借给你。”关大爷拍板决定。
“没问题。”何雨晨道:“实际上您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年岁渐长,血压升高导致心脏承受力减弱,只要避免强烈刺激,不会有大问题,但我还是为您配个药方调养一下。”
鉴于何雨晨的医术判断准确无误,关大爷对此深信不疑。
待何雨晨写完药方,关大爷已将自已珍藏的十几本古董鉴定书籍悉数拿出。
这些书籍即使是对自已徒弟也极少传授,这次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何雨晨,只因何雨晨这样的人物他一生罕见,即便是他早年的师傅李老神医,或许在医术上也不及何雨晨这般出众。
“这字真是写得好啊,你是怎么练就这么一手好字的?知道《兰亭集序》吗?”关大爷问道。
“那是王羲之在兰亭饮酒之际所书,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唐代的摹本,即便是最出色的冯承素摹本,也只能展现出王羲之五分神韵。”何雨晨答道。
“刚好我这里备有纸笔,你给我写一幅吧。”关大爷提议。
“好。”何雨晨自从获得琴棋书画技能以来,还未曾真正提笔用毛笔书写,此刻正巧一试身手。
关大爷拿出上乘的宣纸,这张宣纸乃是北宋时期流传至今的古董级宣纸,极为珍贵;毛笔、墨块和砚台亦是难得一见的古董,在平日里怎舍得轻易使用。
何雨晨亲自磨好墨,随后拿起那壶酒一饮而尽,关大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么大一壶十年陈酿,竟被这小子一口气喝光了。
然而,当何雨晨提笔挥毫,关大爷并未打扰。
此刻的何雨晨恍若王羲之附体,借着酒意笔势流转,开始抄录《兰亭集序》。
与王羲之原版不同的是,何雨晨所书一字不错,一气呵成,令关大爷和韩春明看得瞠目结舌。
韩春明虽无法领会其中书法精要,但关大爷的眼力足以让他在观看何雨晨落笔之时,内心激动不已。
这简直如同王羲之再现,随着何雨晨最后一笔落下,关大爷悬着的心终于归位。
他颤巍巍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幅刚完成的作品。
“真是难以置信,纵然是王羲之再生,大概也不过如此吧。”关大爷手持字幅,激动万分地感叹道。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