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几件事,你去办一下,一个是核实一下家里现在的田地亩数,二个是清点一下家里现在的钱粮数量。”秦书生躺在竹椅上对李青山吩咐道,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要准确点。”
李青山领命而去。
秦书生又在商城购买了很多生活日用品和厨房用品,并且仔细的教导小翠,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做完这些,秦书生便又重新躺在竹椅上,舒服的伸了个懒腰,虽然余额清零了,但是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是为了追求奢侈,至少要过得舒服。
比如床单被褥,这个年代用的都是粗布,哪有前世的布料细腻舒服,还有洗澡用的沐浴露啥的,能更新的都更新了。
还有吃的这块,地主家还能用点细盐,普通百姓家庭别说粗盐了,能有块醋布都算是不错了,更别说其他那些调料了。
秦书生是被李青山叫醒的。
“老爷,我这边统计出来了,田地一共是813亩。”
“那人均还不到2亩,以现在的亩产量,就算不交地租,想不饿肚子都很困难。”秦书生示意李青山继续。
“现银还有585两,粮食都在粮仓,只能预估大概还剩50石左右。”李青山补充了一句,“因为老东家之前去方家送聘礼,所以现在家里钱粮剩的不是很多。”
这个时候银子多少购买力怎么样,秦书生不清楚,不过他也不太在意,因为她有系统补助,对银子的依赖没那么大。
不过粮食只剩50石左右,一石等于120斤,也就是总共还剩6000斤左右。
也难怪家里下人就这么几个,在这乱世里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人多了养不起。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秦书生又带着李青山和秦大春不停的在村子晃荡,晚上回来则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秦书生对整个村子已经非常熟悉了,目测整个秦家村占地大概有4平方公里,差不多有6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高山。
弄清楚这些数据之后,秦书生对后续的发展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毕竟如果坐以待毙的话,就逃不了剃发留辫的下场,这是秦书生异常抵制的事情。
想要说话有底气,依靠的就是自身的实力,秦书生知道,这400多个村民,就是他的基本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吃饱之后就是要穿暖,简称为温饱问题。
泉州府处于亚热带地区,常年气温都很高,所以穿暖问题不是很严重,这里冻不死人,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饱问题。
这里雨水充足,也利于农业发展。
华夏的老百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吃苦耐劳,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不会造反,并且会坚定的拥护你。
明末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流民,就是因为吃不饱饭,他们才不得不反。
秦书生在本子上写下了两个词语。
亩产量和田地数量。
这两个问题是摆在他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正当秦书生思考的时候,李青山敲门走了进来:“老爷,县里的文书来了。”
秦书生的里正,也就是村长的正式任命书下来了,秦书生接过文书后,让李青山包了一些茶水费,递给前来送文书的两个衙役。
寒暄几句,两个衙役便转身离去了。
对于这个任命书,秦书生没有任何意外,自古皇权不下乡,官府的行政机构也就设立到县一级别,县以下的统治都是靠跟秦书生一样的乡绅在管理。
秦书生作为秦家村最大也是唯一的地主,这个村长除了他也没其他人能当的了。
通过在商城购买的历史书,秦书生也知道了更多东西,崇祯皇帝在他穿越回来的那天就上吊驾崩了,现在京师是李自成当家,因为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慢,这些信息估计还没传到这边来。
吴三桂很快就会带着清兵入关,李自成的好日子也没几天了。
然后就是老朱家的后人又在南边成立了新的南明朝廷,不过也没坚持几年,最终还是被清朝灭掉,留给秦书生的时间也不多了。
李青山和秦大春带着秦书生接任村长的文书,在村里一边敲锣一边大声通告这个事情。
很快全村都知道秦书生正式接任了村长。
秦书生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因为他知道很多时候,一个合法化的身份很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晚饭是秦书生亲自指导小翠炒的几个下酒菜。
一家主仆几人围坐在方桌旁,秦书生又拿出一瓶二锅头,不是买不起茅台,而是二锅头更有性价比,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花在刀把上。
小翠给几人都斟了酒。
经过几天的相处,他们三人没有开始时候的那么拘束了,特别是大春,眼睛一直都盯着桌子上的菜和酒,就等秦书生动筷之后,他好大快朵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书生开始安排明天的事情。
“老李,明天我要去一趟县城,你多准备些银两。”
秦书生觉得喊李青山为管家,显得有些生疏,如果喊李叔,他敢喊李青山不一定敢答应,所以就叫他老李了。
李青山对此没有什么意见,毕竟秦书生是老爷,只要他开心,咋样都行,他都马上奔五的人了,膝下无子,秦书生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感情自然非常特别,何况老李这个称呼听起来也更亲昵一些。
“还有记得在村里找十几个强壮些的汉子跟我们一起走,每人补贴五斤大米给他们。”秦书生继续说。
现在外面这么乱,秦书生不想自已的生命有什么危险,所以必须要多点人才能安心,五斤大米够他们吃很多天了,应该有很多人愿意来的。
“好的老爷,其实就算没有补贴也能找到人的。”李青山回答。
秦书生说:“没事,就按我说的去办。”
“好的老爷。”
自愿的和强制的,那主观能动性是天差地别,秦书生不会在自已生命安全的事情上掉链子,他死过一次,更懂得珍惜生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