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研她们一到常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海拔不足200米的小山,一眼望去,山上树木杂草丛生,刚下过雨的山林,风都带着丝丝梁凉意,山林间雾气缭绕,也给这座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啧啧啧,我还以为多大的山啊,这墓主人在这不敝屈,”队里的张涛率先发言了,
“山不在高,有墓则名”方文言,装模作样的来了一句
“方文言,方文言阿,不愧叫文言阿,张口就来”方田田故意调侃着方文言
“那是,孩儿们学着点”说着,方文言得意的斜看着这帮小队员,
“找打,谁是你孩儿啊,夸两句就得瑟了”
“故奶奶们饶命啊,我是孩儿,我是孩儿行了吧!”方文言连跑带挡,求饶道
“哼,这还差不多”女生傲娇的表示
一阵嬉戏过后,队员们刚来常山的紧张和严肃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队员们暂时相处和谐,气氛活跃,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兴奋,是的,作为考古人员,有的人一生都不曾下过墓发掘,所以对于这次难得的机会,大家都很珍惜。目前为止,一切良好。
近处有挖土机经过压出的车轮印,上面间或有人类的脚印,想必是附近村民和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留下的。远处有几辆挖掘机停在那里。从山脚挖掘机开辟的一条小道,林研带领队员上了山,走了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半山腰,此次大墓的发现地。和文物局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谈后,了解到今年常山春季雨水较多,年后不久,还发生了一次泥石流,估计也是那次泥石流把大量泥土冲刷下来,才得以让大墓重见天日。
考古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首先就要对这里的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和勘察,包括横向的勘察和纵向的探察等等,分析当地的环境,地下土层,再根据这些勘探的数据,制定采用何种方式发掘。
考古发掘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分为居住址发掘和墓葬发掘,居住址的发掘大都采用开探方或探沟的方式,通过地质勘测,地面测绘,显然这次是墓葬发掘,而墓葬发掘多釆用“四分法”或“条分法”,其原理和发掘居住址时开探方或探沟相似。
古墓在山腰一处平缓地区,由于之前的泥石流和近日雨水的冲刷,再不发掘,怕到时古墓都被破坏了。
队员们有条不紊的开始工作起来,或驾设仪器,准备勘探,或用洛阳铲在分析土层,包括负责记录的,要把现场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是具体开始挖掘前必须要做的。
而此时林研则往山腰高点走去,站在那里俯瞰下面古墓的位置,心里充满了疑惑,这个墓的选址是不是太随意了些啊,一般古代王侯将相不说选个风水宝地,起码也不会在这半山腰啊,这一旦下雨或者像之前那样的泥石流,那墓里的人岂不是泡在水里了,这位置完全是和这个王爷身份不匹配啊!除非说是有人故意为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