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妹妹,我可是都挑好的上门的。这李秀才虽说有个丫头,但是家境好呀。不过就是个丫头,等大了嫁出去了咱们柳儿再生个儿子,家里的家财还不都是她的。”
“这第二户李家,你们都知道大山俩口子人勤快也和气,嫁过去不会被公公婆婆磋磨。”
“还有这第三个后生那生的俊俏呀,人家这么大没成亲是去当兵给耽误了,你别看他家里田少就觉得家底薄,当兵回来的哪个手里没点银钱。”
刘月桂问道:“唐大娘,您看还有更好的人家么?”
唐媒婆沉吟说道:“我和你们直说吧,家境尚可、年龄相仿的好儿郎家里我都提了,可他们都没考虑你家柳儿。”
刘月桂听完唐媒婆的话哪里还能听下去,气急败坏的插嘴道:“什么,他们为什么嫌弃我家柳儿,我家柳儿哪里不好,模样好性格也好,这附近就没有比我家柳儿还好的孩子了。”
张氏怕刘月桂说出难听的话来,急忙喊:“她娘,你先出去,把偏屋簸箕里的东西拿出来晒晒。”
支走刘月桂又转头对唐媒婆说道:“老姐姐见谅,孩子娘性子直,碰到这种事总是着急些,你也别往心里去”
唐媒婆倒也没介意,父母心都能理解,况且更难听的都听过,还在意这个。在意这些又去挣谁的银子?她“唐媒婆”响当当的名声又怎么打出来?
张氏看着唐媒婆没有生气的意思就试探着问:“以前也有来问情况的,当时的条件可比现在这几家好多了,是因为孩子退过亲?”
“从样貌、性格还有家里情况,柳儿确实能配上更好的。可是那是以前,现在毕竟退了亲,名声有瑕,好人家自然有些顾及。这三家还是刚找我有要找亲事的意思,我还没给回话呢,这不是想着先给你透个信。”
“这三个后生都很不错了,老妹妹还是早点做决断可不能拖久了,女孩子花期短等拖着孩子大了,再找合适的就更不容易了。行了,话我带来了你再琢磨琢磨。我先走了。”
张氏客气道:“老姐姐,那我就不留你,等家里商量好给你回个信。”
唐媒婆走后,刘月桂匆忙进了屋:“娘,唐大娘后来说了啥?”
“她说柳儿退了亲终究是影响了名声。”张氏叹了口气。
刘月桂顿时眼睛一红。
张氏说道:“知道你为柳儿着急,都三十多的人了,孩子也都大了,现在还是遇到点事就急躁,也该学着沉稳些。以后家里的大小事还得你出面操办,现在我还能看着点,以后呢?”
刘月桂争辩道:“娘,你都听到唐媒婆说的话了,这都是些什么人,一个年龄都快有我大的鳏夫、一个家里还有四五个弟弟妹妹要拉拔,一个就差没说是去冲喜的。这让我如何不急。”说着说着又哭嚎了起来。
“行了别哭了,再想办法就是了,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吧。去洗洗别让柏儿看见,不然闹得家里孩子都知道了”
-------------------------------------
夏日未时最热,家家户户都在午睡,杨家一家除了柏儿睡了,其他人都没睡着。
老两口屋里地上放着编席子的芦苇,杨永贵坐在小凳子上弯着腰,手里的芦苇条不停地交叉、编织、旋转,席子边就编好了。
张氏躺着说:“老头子,今天唐媒婆来了,说了三个后生,一个是镇上教书的李秀才,是个鳏夫今年三十岁跟着一个闺女,一个是李大山的儿子李柱,还有一个是山那边王家庄的,叫周祈安,之前是个当兵的,说人长得好就是家里的叔叔人不行了,想看着孩子早点结婚。”
“这李秀才就别考虑了,毕竟后娘不好当,再多家财嫁过去这日子一定过不舒心。李大山家的你再问问结过婚能不能分家,要是分家还能考虑考虑。”
“再打听打听王家庄的这个,虽说嫁的急委屈了柳儿,但若是个好后生,也凑合配咱们孙女。最重要的是,柳儿的婚事得尽快敲定了,越拖对孩子越不好。”
“行,我最近就多打听打听。”
刘月桂进厨房看到杨平在忙着劈柴、拾掇屋里的柴火。
“当家的我正找你呢,你先别忙活了。你们刚走唐媒婆就来了,给介绍了几个,可你听听都给介绍的什么啊,我的乖柳儿这辈子怎么办啊,这辈子被毁了,这辈子被毁了啊。呜呜呜...”刘月桂说着说着又流出了眼泪。
“这个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也改不了,名声不好,我们就给她挑个人品好的,出嫁多给贴补一点,日子都是过出来的,我不信咱柳儿以后还能过的有多差。”
杨平相信自已的女儿,许是孩子最近经了事,最近做事很稳妥也聪明,是他老杨家的孩子。
“你还是不是亲爹啊,你怎么不问问都是些什么人,一个三十多岁的鳏夫还有个孩子,一个家里这么穷,嫁过去是当大嫂的还不得劳累一辈子,最后一个是去冲喜的。呜呜呜...我的乖女儿...乖柳儿,呜呜呜...”
杨平有些不耐的说:“好了好了,这几个不好再寻摸就是了,天底下又不是就只有这三个男人没婚娶,实在不行找找看亲戚家有没有合适的,人品好家里人易相处就行了。”
刘月桂似是当头棒喝,止住了哭声:“对啊,我娘家侄子冬至年龄正合适,上次回去大嫂还愁说亲的事,亲上加亲,这样柳儿在我娘家也不会受委屈。”
“可拉倒吧,岳母兴许愿意,但是你大嫂绝对不会乐意的。嫁过去不是你情我愿,回头不还是柳儿受委屈。你可别多事,回头你大嫂还得埋怨你,伤了亲戚之间的情分。”杨平劝阻道。
“不会吧,大嫂最通情达理,我家柳儿知根知底,还会嫌弃。”刘月桂不信。
“你大嫂人是和善的,但她就冬至这一个儿子,自然是处处以冬至为先的。反正你听我的绝对不要提,最近再打探打探别的儿郎。喏,给你,你闺女大儿子挣的和卖席子和篮子的钱。”杨平说着将装银钱的钱袋递给刘月桂。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