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谢燕翎一大早就前来拜见大理寺卿程相旭。
“程大人!”
程相旭作为大理寺,谢燕翎在查何案子他一清二楚。
昨日柳大刚离开刑部,刑部老吴就派人来告状了,说他们大理寺的手也伸得太长了。
他也是叫苦不已,刑部的人碍于谢燕翎的身份,不敢得罪他,便拿自已当挡箭牌。
“燕翎啊,这么早,可吃早膳了?”
程相旭把桌上的糕点推到他面前,一副他所为何事的和事老样子。
“不必了,我已经吃过了。今日我来,是想与程大人商量一件事。”
程相旭心中一咯噔,就……挺想拒绝的。
“你看你,说的什么话,我们都是为大理寺办事的,有什么事你说就是了。”
“我手上唐三的案件,疑犯是涉及了另一宗案子。此案是由刑部、大理寺和兵部共同查办,案宗最后由刑部保管。昨日柳大去了刑部一趟,刑部却不肯借阅。我想亲自去一趟,程大人,您看如何?”
“呵……呵,查案嘛,应该的,应该的。”
与程相旭打完招呼,谢燕翎便只身前去了刑部。
刑部老吴早就听说过谢燕翎的难缠。
要是程相旭还好,谢燕翎……
“谢大人,这一大早的,是有何贵干啊?”
“嗯,老吴啊,听说林大人的妻子林夫人和唐家有亲,想必他也很关心大理寺什么时候能破案吧,我这不是来帮林大人排忧解难来了嘛。”
老吴面上带笑,心中却叫苦不迭,那劳什子远房亲戚哪有自已的官职来得重要啊,这搞不好是要得罪权贵,丢了饭碗的。
可这种又可能明讲,老吴只好道:“大人确实也着急,但再着急也得按规矩办事不是?”
“是得按规矩办事,按照我大周律例,三司会审大案,由刑部负责审理,督察司负责纠察,大理寺负责对冤案、错案拨正,再由圣上裁决。”
“而刑部对我大理寺拨正冤案、错案一再拒绝,是不把我大理寺放在眼里,还是不把大周律例放在眼里,更甚乎不把圣上放在眼里?”
这一大口锅扣在刑部头上,老吴也是冷汗淋漓。
“谢大人说的是什么话,江永集一案,也是经过圣上裁决的,怎么能算是我刑部推拒呢。”
老吴把圣上搬出来,做最后的挣扎。
“圣上日理万机,势不能事事躬亲,才有我们大理寺对冤案、错案拨正。你若真想为圣上分担,就应该配合我们大理寺,而不是一再找借口推诿。”
老吴哑口无言,他是刑部二把手,虽说官职比谢燕翎高,可谢燕翎一把那么大的锅扣下来,他是真有点招架不住。
他叹了口气说,“请谢大人稍等,我去知会我们大人一声。”
随后吩咐随从招呼,自已走了出去。
不多久,老吴带着一卷卷宗回来递给谢燕翎。
“谢大人说冤案、错案,莫不是这案件有其他可能?可只一个山匪头子,就能把整个案件推翻,未免也太过牵强,我劝谢大人,莫要听信奸下,被人耍得团团转。”
“就不劳吴大人操心了,在下先告辞了。”
老吴看着谢燕翎离去的背影,一阵讥笑,当年兵部派兵早把相关的证据毁得一点不剩了,要查那件案子,只有一个山匪头子的话,也无法翻案。
不过大人说得对,那人确实不能留了。
谢燕翎拿到了案宗,一整天都未出门。
……
自从玳食记开张,这儿就成了大理寺的饭堂的存在。
柳大家不是京华的,也没成亲,自已一个人住,有时候懒得回去弄就常来这里吃饭。
因为江玳玳的关系,他的菜总是又多又便宜。
“柳大人,送你的,我们店里新出的糕点。”
玳食记的掌柜是一个附近的一个寡母,叫宋娘子。
宋娘子年纪其实不大,今年也就二十四岁。
她丈夫原是外地一个员外家的管事,后跟着员外到了京华。她也就跟着一起来了。可惜她丈夫命不好,来京华不久就不幸病故了,留下她和一个六岁的儿子,还欠了那员外家一些汤药费。
虽说员外说了不用她还,但她不想欠人家人情。
她见玳食记招工,就前来咨询。
江玳玳听说她会做江南的糕点,还是派潭人,就把她留下了。
她也后来才知道她的身世,见她勤快,糕点也做得好,便让她带着儿子住在后院,可以省些房费。
宋娘子也是知恩图报,很是勤快,恨不得一个人把店中的活做完。
柳大摸着自已的肚子上多的一层肉,笑眯眯地道谢。
“怎么不见谢大人?”
宋娘子不知道自已东家和谢大人的事,只是常见谢大人和柳大人一起来,就多嘴问了一句。
“我们家大人有要案在身,忙到只来得及吃几块糕点。”
宋娘子闻言,有心道:“可需要我打包几道菜给您带回去?”
“不用不用,你告诉你们东家就行,她会去关照关照的。”
说完也不管宋娘子怎么想,留下了银子就离开了。
宋娘子虽然不知道他是何意,但事关东家,她还是很上心的。
她到后院去找江玳玳时,江玳玳正和自已儿子一起逗“阿初”。
“阿初”比初见的时候胖了一圈,江玳玳见吴娘子过来。
“宋娘子,你来的正好,我听说你想给阿茗找个先生?”
宋娘子没想到她还知道这事,“是的呢,阿茗已经六岁了。不要说京华,就是派潭,六岁启蒙都已经算晚了。”
“这事交给我好了,我可以教他。”
宋娘子本以为她是有先生人选可以介绍,没想到她是要自已来教。
“这……会不会耽误东家。”
“说了多少次了,叫我玳玳就可以了。不耽误,不过教几个字,等你攒够钱,再把他送到书院去。阿茗聪慧,说不定能考个状元郎出来,到时候宋娘子可就是状元母亲了。”
江玳玳当然也可以直接把阿茗送去书院,但考虑到宋娘子要强的性子,定不肯接受,所以她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倒不是因为她有多善良,而是因为这个小阿茗不仅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说不定真能考个状元回来。
她想到自已祖师爷,他要是看到这么好的苗子,应该也会爱才惜才的吧。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