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石校尉带着一队人马,赶到了鲁县县衙,一行人把县令和手下人全部控制,另有部分人把县令和属下的家眷带到了县衙后院的正屋。
石校尉嘱咐县令不要多想,不要乱动,配合的话全家平安,小动作太多,就别怪武人粗鲁动手又动刀。
萧临此举是在防县令通风报信,庆安王在嘉州的山头开矿送人进去干活,这么大的动静,无论如何越不过本地官员,所以不能给这些人反应的时间。
县城有人马控制县衙上下,其余人分头向鲁家湾奔袭而去。
长风领着一队乔装为普通兵卒的暗卫也混在其中,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孟云初提到的那几个高手。
约莫三四个时辰之后,一场战斗在鲁家湾的结束了,军士来的时候选择隐匿行进,结束以后就毫无避讳出现在听到响动,在村子外围围观的村民面前。
长风原本以为至少能抓个浮云山庄的活口,结果逃脱无望的黑衣人咬碎牙间的毒药,暗卫反应极快,仍然没有抠出剩余的毒药,最后剩下的黑衣人以毒药了结了自已。
所有平民装束的工匠都没有伤亡,被一队人马专门控制在一处,此后管校尉并两名副尉带着人手对他们进行单独的询问。
这种干活的工匠有现成的人选为什么不用,不过是让他们换个东家好好优待,便能为已所用。
接手铁矿和铸造坊后,萧临把此前参与争夺的暗卫其中几位留在那里继续监管,又留一部分兵卒负责看守,保证那里有个正常的运转和产出。
之后的一段时间,萧临就在谋划如何把陵州拿下。
这天萧临先收到了何刺史的回复,带回信的还是他的小舅子,同行的还有颖州长史。
如此阵仗,萧临已经知道何刺史这是同意相助于他了。
看完回信,萧临热情招呼何刺史的小舅子段允泽和翁长史,这就是能助他熟悉地方事务的第一拨人了。
二人除了带来何刺史的回信,还带了满满一箱书册,是和陵州有关的各种文书集册。
吩咐执墨把两人办公和住宿的地方安置了,自已则虚心向两人请教,聊了许久。
直到决定出兵陵州的前一日,许刺史都没有给萧临办点儿消息回复,萧临对此预想到了,毕竟舅舅此前都还算他的左右手,凭什么这会儿就要反过来听你这个小儿的。
许刺史有个坎迈不过过去,正打算找人发火,结果就发现手底下许多低阶小吏或告假或报病,就没再出现在公廨,气的他摔了茶盏又扔了茶壶。
在萧临写信给嘉州府城的时候,孟云初就托他带信给自已家人。孟瑞收信后,很快明白了女儿的意思,拿着藏有暗语的家信,他火急火燎地找到了正和一群小吏扯闲篇的孟云昭。
二人角落里私语了一番后。孟云昭率先告假,说家有急事,都没能等到放衙。第二天清晨,徐婶带着病假文书找到了孟瑞直属上官的书吏并请他请他转交。
这个时候的孟家和魏家忙着打包行李,主家已经先行离开,直奔城外,两家人都选择暂居乡间小院,等着陵州方向的最新消息。孟云初的家信还带着魏煦转给家人的手书,孟瑞回家后直接将手书交给了自家邻居魏博士本人。
孟云初这是防着许刺史和萧临谈不拢,就拿底下人开刀,自已老爹和大哥还在公廨办差,一定是第一个被盯上的,早做预防比较好。
公廨中有消息来源的不只一户,与萧临手下有沾亲带故的第一时间选择了避开,于是就有了好多人同时告假不在的局面。
萧临带着手底下一众将士进了陵州界,他选了和庆安王一样的路数,拼杀的队伍中有一列大嗓门的兵丁,专门高喊“反抗者死,投降伏地不杀”的口号。
原本庆安王就带走了私兵和驻军的精锐,留守的兵卒多为新招募的民夫居多,将官也不是多么高品阶的官员。在萧临直接亮出条件后,很多人都是立马选择了伏地。能好好活着,倒戈是必然的选择。
萧临给了这些人两个选择,要么领了银钱回乡种地,要么改为跟着他的队伍继续当兵。
等到萧临逼近陵州府城,他带的这支嘉州军人数翻了不止一倍,而从鲁家湾先后送出了两批物资,整个队伍的战力得到了补充。
陵州府城留守的官员因为通知了浮云山庄来增援人手,自认为加上驻军还是能把萧临拿下,可惜他们不知道萧临如今不只有明牌,还有暗牌。
从萧临入陵州界,浮云山庄的动向他就知道的一清二楚,如今有数量不多的人马到了府城,他也丝毫无惧,马上动用了暗卫,不仅盯死了他们,还在他们出手的时候,出其不意,顺势反击。
浮云山庄的小队人马吃了暗亏,陵州府城的防务跟着就彻底崩盘了,萧临带着自已的兵马接管了陵州的防务,而府城内的大小官员成了萧临急需处置的对象。
翁长史出了个自下而上清理的主意,毕竟真正负责城中各项事务的是占了大多数的低阶官员胥吏,把他们捋顺了,至少城中及周边的事务不会乱。
分头询问之下,不仅把同品级官员之间的关系摸清了,还清楚的知道留守的上官的一些问题和把柄,对于关系简单,来历清白的胥吏和官员,早早解除扣押,并且让他们重新办差不得松懈。
对于那些和庆安王一派来往密切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包括陵州刺史和几个主要官员,除了扣押还抄了他们的家。对于刺史和主要几个官员藏匿于他处的家眷也进行搜捕和扣押,之前的查探此时有了用处,藏起来的家眷和家财很快被翻了出来。
自从进入陵州府城,萧临就又给何刺史和许刺史去了信,这次是请二人出山协助,具体做什么,他没有详写。
对于查抄的粮食,萧临第一时间落实给了军中,解决兵卒的吃饭问题,对于那些搜出的明面的和暗藏的财产,一律充公,不允许将士私藏,但是对于参与缴获的将士记功,稍后补上应有的奖励。
萧临的想法就是必须攒够干大事的本钱,但是又不能苦了办事儿的将士。
孟云初真的佩服萧临的脑袋瓜,没人指点建议,已经摸索出属于自已风格的驭下之术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