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立刻清算这梁国人口,土地和财产,推行新政!三军休整!准备出征突厥!”黄晨旭大手一挥,找人要了纸笔亲自写战报准备发往长安。
“黄元帅!这梁师都已经被我唐军攻克,接下来我们应该留守多少兵力在此?”李靖拱手问道。
“留两千兵马就可以了!守将就先由苏定方担任!”黄晨旭看着李靖身边的一名年轻将领说道。
“末将定不辱使命!守好这朔方城!”苏定方拱手。黄晨旭看着他点了点头。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大将。少年时曾随父苏邕征讨当地贼寇,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刘黑闼兵败后,苏定方回归乡里,至唐太宗在位时,才被授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贞观四年(630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以功授左武侯中郎将。永徽六年(655年),随程知节出征,败西突厥鼠尼施等部于鹰莎川,因副大总管王文度阻挠,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显庆三年(658年),升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作为统帅西征,击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主力,追至石国,俘获贺鲁,灭西突厥。因功升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显庆四年(659年),受任安抚大使,再次西征,至叶水,围马保城,迫降叛乱的铁勒思结部首领都曼等,安定葱岭以西。再迁左武卫大将军。显庆五年(660年),以神丘道大总管统帅十万唐军征伐百济,擒其王扶余义慈,灭百济。晚年受任凉州安集大使,防御吐蕃。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在边疆病逝,终年七十六岁。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献俘昭陵,影响深远。后得以图形凌烟阁,并配享武庙。史家赞其“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
黄晨旭对于人才是非常欣赏的,可以说作为军神李靖的徒弟,苏定方也做到了不入师门,在这群老将退下之后,苏定方,薛礼还有裴行俭等人就是新一代大唐武将。
黄晨旭也愿意提前历练历练苏定方的能力,为大唐培养新的人才!
“报——元帅!长安来信!说要元帅亲启!”一名斥候风尘仆仆地冲入,差点摔在地上。
黄晨旭见状连忙上前将那封信件拆开。“皇后娘娘生了一皇子一皇女,但两子病重,思邈无计可解,还请黄大人速速回京!”
“快!叫长乐和清照收拾收拾!立刻回长安!”黄晨旭赶忙拉过一名士兵,那名士兵连忙离开营帐。
“黄大人,这是出了何事?陛下是要我们班师回朝嘛?”李靖见黄晨旭如此焦急,略有些不解,如今我大唐是全盛之态,陛下深谙用兵之道,应该不会临阵换帅才是!
“皇后娘娘生了!九皇子病重不治!小公主也危在旦夕!孙思邈也束手无策,所以我必须立马赶回长安!”黄晨旭顿了顿,略微思考一阵后又继续说道。
“后面就拜托李将军了!李将军也熟悉火炮军的用法和打法,另外李恽殿下又训练了一支空军,届时在草原作战会非常有利!将军可以多去向李恽殿下商谈!”
“接下来就要靠诸位一同努力了!这突厥草原,万里草场,势必是我大唐的!”黄晨旭拱手作揖。
“黄大人放心!你为我大唐已经做的足够多了!接下来就靠我们吧!我们一定把这突厥变成我大唐的!”李靖拱手,发自肺腑。黄晨旭为大唐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什么领域,黄晨旭都让大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强盛,如今又开疆拓土!
“诸位!多多保重,我与长乐大婚之时咱们再痛饮!”黄晨旭翻身上马,带着一百亲卫军保护长乐和李清照,便向长安飞驰而去。
长安城 皇宫
“陛下!臣妾命苦啊!好不容易生下这俩孩子!可谁知老天要收回他们的命啊!臣妾的命怎么这么苦啊!”长孙皇后抓着李二的手,脸上梨花带雨,泪珠一滴一滴地落下,看的李二的心一阵又一阵的疼。
“观音婢,朕已经让人发出书信去了幽州,黄小子他医术比孙神医还要厉害,相信他很快就能赶回!你刚经历生产,现在身子虚弱,万万不能如此啊!”李二搂着长孙皇后苦口婆心地说着。
“陛下!黄大人已经得知此事,正带着长乐公主和李尚书快马加鞭赶回长安!按时辰看如今应该已经进入京畿道了!预计明日便可到达长安!”
李二点点头“观音婢!黄小子他们就要到了,你尽快休息片刻吧!不然到时候长乐看到你这样又该伤心了!”
“不!陛下!再让臣妾看看那两个孩子吧!臣妾睡不着啊!”“哎——”李二长叹一口气。。。
“晨旭哥哥~你有把握能治好九弟他们吗?”小长乐拉着黄晨旭的手期待地问道。“为夫的医术你难道不相信吗?放心吧!”黄晨旭摸摸长乐的头。
黄晨旭皱眉,皇九子李治不应该是这个时候出生啊!按照原本的历史进展,李治应该是明年出生才对。难道又是自己的原因?
李治,628年生,683年逝世,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人。唐高宗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皇太子。公元650~683年在位。在位三十四年。谥曰天皇大帝。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
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李二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李二在太子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而李治能够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是因为他的“仁孝”与不争。
李二凭借李治的“仁孝”而作出的这一决定,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亲信大臣的拥护和支持。选立李治以后,李二在当月下诏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后来又改降为顺阳王,流放均州郧乡(今湖北均县北),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
李二希望李治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便把大量心血倾注到对他的教育上。每逢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使李治得到实际的政治锻炼。李二晚年还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给李治,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方面总结自己,对李治循循善诱,要他明晰修身治国安危兴废的帝王之道。
贞观二十年(646)三月,李二亲征高丽的大军返回长安。由于李二病体虚弱,需要静养,政务暂由太子代理。然而在李二晚年时,皇太子李治的主要工作是照看他父亲的身体。李二这次卧病以来,在他的寝殿侧安置了一处院落,让太子李治居住。李治在父皇的寝宫外陪住了不少时日。就是这个时候,他和同样侍奉父皇的才人武则天有了私情。。。
贞观二十三年,弱冠之年的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黄晨旭想到武则天,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武则天如今已经三岁了,改日自己得去武府看看,必须小心!
武则天,名武曌,生于长安,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李治死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对于武则天这个传奇的女子,黄晨旭作为现代人自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的,黄晨旭对其还是非常敬佩的,能够在以男子为尊的时代成为皇帝,足以见其手段之高明!武则天在治国一道上也有其不一样的才能。
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武则天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科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即由那时而来,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在西北,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高宗启用裴行俭经略西域,于调露元年(679年)重置四镇。垂拱三年(687年),正当武后忙于篡位时,吐蕃又占领了安西四镇,其前锋直达敦煌。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由此也可以看出身为一名女子,在军事上虽不及太宗,但处理方式却没有丝毫问题。
而在民生领域,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不过对于武则天,黄晨旭还是最看重她能够打击门阀氏族,这也是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不得不说,武则天确实是一个奇女子,但是对于如今的大唐,李治和武则天已经可有可无了,太子李承乾在自己的教导下已经逐渐具备成为一位合格的帝王的基本条件,李恪李愔李佑三人也在军事上有了一定的建树,李泰就不必多说,现在那小子沉迷于地理无法自拔,李恽那就更不必说,绝对是大唐和历史上绝对的理工天才!
黄晨旭也相信在自己的带领和引导下,这李家兄弟们之间的兄弟情和团结的思想会越来越浓厚!如果可以,要不自己委屈一下,把武则天娶了。。。也不是不行。
“晨旭哥哥~你在想什么呢?半天不说话?”长乐凑到黄晨旭眼前晃了晃手,“没事,快睡吧!明天咱们必须赶到长安!”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