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如刀,落叶如诗,北荒城的秋日里,弥漫着一种苍凉而又悲壮的气息。
然而,对于李震一行人来说,这萧瑟的秋风却吹散了他们心头一年的漂泊之苦,带来了温暖的希望。
客栈的房间里,炉火微微跳动,映照出他们安然的笑容。
一年的颠沛流离,终于换来了这短暂的安宁。
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位如诗如仙的李白。
他送来的不仅仅是银钱,更是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次日清晨,李震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泛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少主,李白此人不简单。”徐心的话打断了李震的思绪,“诗剑双绝,在长安也是盛名在外。年纪轻轻就已进阶化意境大圆满,实乃天才也,然却过于自负。”
“自负?俺反正觉得李白这人很不错,豪迈、浪漫,跟俺很像。”徐胆哈哈大笑,一拍大腿说道。
李震微微一笑,他知道徐胆、徐心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李震回忆李白一生:李白素有远大抱负,他曾在诗中多次表达自己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都表现出他对自己才华的极度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李白的自负并非毫无根据。他的诗歌才华确实卓越,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自负也许正是源于他对自己才华的深刻认识。
然而,自负并不等于傲慢或者忽视他人。李白虽自负,但他也尊重他人,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到古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善于结交朋友,与杜甫、孟浩然等人都有深厚的友情。
想到这些,李震只说了一句:“李白此人值得深交。”
结交李白在李震看来一是对李白崇敬;二是在这个世界有李白这样的知己助力,更易行事,这不,下一步李震就把李白安排在计划之内了。
“少主,今天我们还摆摊卖诗或是用这银钱开个书店?万一又遇到其他慧眼识珠的糟老头子呢?”徐胆咧咧笑问道。
“不摆了,诗歌岂是说作就能作的,那需要灵感,灵感这东西不靠谱,时有时无,且这条生计不够稳定。”李震回复道。
李震之所以不再摆摊卖诗,一是对华夏古诗文的敬重;二是他认为脑袋记忆中的诗词,那是作一首就少一首,还是留着日后需用时再用;三是他看到李白后,就有了新的挣钱计划。
“我们不卖诗,那以后我们以何为生计?”徐心问道。
其实,李震早已有计划,他知道此来北荒主要目的是进文澜书院学习,故而他需要在进学院前,找到稳定的生计事业,并将徐胆、徐心安置下来,因为他们两个粗鄙的武夫肯定进不了书院。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他深知,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除了才华和勇气,还需要一份稳定的生计之业。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闪现——开一家火锅店。
“我们做个火锅生意如何?”李震突然提议道。
“少主,何为火锅?”徐心不解的问道。
李震微微一笑,解释道:“火锅,便是一种铜鼎煮食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各种食材切片,放入铜鼎中煮熟,再蘸上特制的酱料食用。这种饮食方式既简单又美味,定能吸引众多食客。”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美食,据传隋炀帝时期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
“少主,你说就是那烧一锅水,然后把菜倒入铜鼎煮,那玩意有人会来吃?”徐胆粗声问道。
“麻烦把吗字去掉,好吗?有少主我在,保准生意兴隆,宾客满座。”李震掷地有声道。
李震继续笑道,“不过,我们要做的火锅,可不是普通的铜鼎煮菜。
我们要让它成为北荒城的一道独特风景,让食客们为之疯狂。”
徐心皱眉思索片刻,然后抬头看向李震:“少主,这火锅生意真的能行吗?我们从未做过这样的生意,而且北荒城的美食数不胜数,我们的火锅又能有何特别之处?”
李震自信地笑了:“你们就放心吧,我自有妙计。
这火锅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让人们忘记一切烦恼,沉浸在美食的海洋中。再加上李白的名气,我们的火锅生意一定能火爆起来。”
说做就做,李震立刻吩咐徐胆、徐心去盘下一处繁华地段的酒楼,而他则亲自去找李白商量合作事宜。
“白兄,今天小弟有个大胆的提议,想邀你一起共谋大业。”李震一见到李白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白眉毛一挑,好奇地问道:“哦?李小弟有何大业要谋?莫非是要与我一起饮酒作诗?”
李震哈哈一笑:“饮酒作诗自然少不了,但这次的大业却是与火锅餐饮有关。”
“火锅?”李白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李兄,你这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奇妙的东西?火锅也能成为大业?”
“火锅?起火的锅能吃?李小弟是在给为兄开玩笑否?我尝遍了北荒所有美食,未曾听听有火锅一食。”李白一脸懵逼地说道。
李震从李白的疑问中才想起:对啊,据1994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李乐清编著的《四川火锅》中称,川蜀火锅大约是在清代道光年间才出现的,故李白肯定也不知火锅为何物。
李震神秘地笑了笑:“白兄,这火锅可非同一般。它能让人们忘记烦恼,享受美食的乐趣。
而且,我们还可以将诗歌与火锅相结合,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妙的诗篇。”
李白听了李震的描述,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这火锅倒是有些意思。不知李小弟有何计划?”
李震将自己的计划详细地告诉了李白,包括火锅的制作方法、营销策略以及如何将诗歌融入火锅中等等。李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最后,李白拍案而起:“好!李小弟,你这计划真是太妙了!我李白生平最爱两件事:一是诗剑,二是美酒。
如今,你竟然将这两者与火锅相结合,简直是天衣无缝!我李白愿意与你共谋这火锅大业!”
于是,李震说道:“白哥,那今天小弟亲自下厨给你把火锅整起,让你尝尝鲜,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玉盘珍羞值万钱。”
不久之后,李白如约而至。他走进李震所盘下的酒楼,一眼便看到了那口巨大的铜锅。他好奇地走了过去,围着铜锅转了一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震见状,微微一笑,开始为李白烹制火锅。他运用的火锅底料是根据现代购买过的德庄配料调制而成,熟练地挑选着食材,将它们一一放入铜锅中。很快,铜锅便沸腾起来,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李白闻着香气,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坐在桌旁,眼巴巴地看着李震将一片片鲜嫩的肉片放入锅中。当肉片煮熟后,李震夹起一片递给李白:“白哥,请品尝。”
李白接过肉片,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顿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妙哉!妙哉!这火锅果然美味无比,肉片鲜嫩多汁,口感极佳。李小弟,你真是深藏不露啊!”
李震见李白如此夸赞,心中暗自得意。
他知道自己的火锅店已经成功吸引了李白的兴趣。
接下来他要将这火锅店发扬光大成为北荒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李白也决定加入李震的火锅店事业,用他的诗才及影响力为火锅店增色添彩。
两人携手共创火锅大业,北荒城出现了一家名为“诗仙火锅”酒楼。
李震与李白共同经营火锅店,生意日渐红火。
他们不仅注重火锅的味道和品质,还注重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店内装潢古朴典雅,墙上挂着李白的诗词墨宝,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李震善于经营之道,他深知要想让火锅店长久发展下去,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
于是他不断研发新的火锅底料和食材推出各种特色火锅,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
同时他还注重服务质量培训员工,让他们以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服务迎接每一位顾客。
而李白则发挥自己的诗才,为火锅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他将诗歌与火锅相结合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妙的诗篇。
他的诗词墨宝更是成为了火锅店的镇店之宝,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品尝。
“诗仙火锅”的名声逐渐传遍了整个北荒城,甚至传到了周边地区。
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只为品尝那传说中的美味火锅。火锅店内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一派繁荣景象。
李震和李白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相视而笑举杯相庆为火锅店的未来干杯。
就这样,北荒城扎根了一家名为“诗仙火锅”的传奇店铺。
很多年以后,每当有人提起这家火锅店时,都会笑着说:“那可是诗仙和商才共同打造的传奇啊!”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